数学课程内容是发展、变化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大的方面,它们构成促进数学课程发展的综合动力。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要受到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在影响课程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再没有比社会因素的影响更大的了。
1.社会生产的需要
在古代,数学是生活、生产的产物。当时的数学只是一些简单的测量和计数法,数学是作为一种有助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技术而传授给后代的。后来,由于思辨的需要,赋予数学以一定的逻辑内容,把数学作为训练学生思维的工具。直到18世纪中叶以前,由于社会生产基本上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对数学的需求极为有限,数学课程的内容一直很简单。第一次技术革命后,资本主义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生产,促使社会对劳动者的数学知识的要求相应提高,数学课程不仅成了主科,而且内容有了相应发展。在当今社会里,数学在生产领域的用途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数学课程的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便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近20年来,国内有关学术团体曾先后组织了几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数学课程中的传统内容在今后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中有些内容可以适当删减削弱;同时应增加一些近代和现代数学初步知识,课程内容应有不同的层次,属于共同需要的部分可作为必修内容,只有某些领域需要的部分则可作为选修课或课外活动小组的内容。这些结论将是我国21世纪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2]
2.科学技术的发展
它在两方面影响着数学课程的内容:一是科学技术越是发展,应用数学的程度越高,人们就越是要通过数学才能掌握其他的科学和技术,数学课程就应当反映这一点。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数学课程内容的改变。课程只能吸收最有价值的科学成果,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最有价值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了,这是对数学课程内容的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也会引起课程内容的改变,这是对数学课程内容的间接影响。
3.政治经济因素
这是制约数学课程的最根本因素。例如:我国现阶段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数学课程就必须服务于培养合格公民这一总目标。
4.社会文化、哲学思想的影响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数学课程必然注意本国文化背景和国情。此外,从课程理论的产生背景分析,各种课程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之下提出的。
(二)数学本身的因素
随着数学科学的发展,新的数学理论将不断充实到中学数学课程中,影响数学课程内容。欧几里得几何的诞生,大大地冲击了欧几里得以前的数学课程,一直到17、18世纪还不能动摇欧几里得几何在学校数学课程中所占的主要地位。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数学有了很大发展,欧几里得几何在学校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开始动摇,数学课程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数学产生了惊人的变化。集合论成为各个学科的共同基础,纯粹数学转向研究基本的数学结构;数学抽象化的势头越来越大,分科越来越细,数学的内在联系揭露得越来越深;电子计算机进入了数学领域,大大推进了数学的发展;应用数学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随着数学科学内容和形式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是什么”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也是一种交流形式,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数学中观察、实验、发现、猜想等实践活动和任何自然科学一样普通,尝试和错误,假说和调研以及度量和分类是数学家常用的部分技巧。数学的这些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学数学课程。现代数学的一些初步思想、内容和方法渗透到中学数学中,成为中学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直接影响。高等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现代数学的基础课程逐渐替代古典高等数学课程,这种趋势必然导致中学数学课程做相应的变革,这是间接影响。
(三)教育方面的因素
1.教育理论的发展(www.xing528.com)
新的教育理论是课程改革的动力之一,每一时期的课程内容及其体系安排是由相应的课程理论决定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提出“结构”的课程理论,西方国家的“新数学”就是按这种理论建构起来的。和布鲁纳同一时代的教育家赞可夫提出了“发展”的课程理论,对数学课程改革中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当今,“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又是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理论,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中都有上述理论的反映。
2.教师水平的改善
课程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是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的直接指导者,教师只有清晰地、深刻地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真正贯彻实施课程的理念,加强教学的主动性。因此,教师的水平影响着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落实,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师的知识水平
教师从事数学教育,其知识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国的中学数学课程中逐渐增加了一些现代数学的初步知识和一些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知识,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长时期没有接触这些内容,对它们感到生疏,教学时心中无底。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近几年来国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在职教师培训工作,而且在今后还将继续这种在职培训,以便教师在接受“终身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2)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程设置中,不仅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与教师的知识水平相适应,而且课程内容的体系安排也应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相适应。一般说来,教师的教学体系(经过处理后的知识体系)不同于课程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材的知识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的难易。因此,在设计数学课程内容的体系安排上,应尽可能考虑一般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便有利于教师对内容做教学法加工,有利于实际教学。
3.学生水平的发展
中学数学课程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主要是通过教材来获取知识的。因此,学生也是影响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在设计课程时,需要仔细地考虑学习者所具有的与新的学习任务相结合的概念和技能。学习的顺利进行受背景知识的强烈影响。
第二,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力水平)。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在安排数学课程时应考虑各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既不要超出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又不要迁就学生的接受能力。“新数学”中,把知识体系搞得过于抽象化和形式化,超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这样的课程是达不到课程目标的。同样,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容易,也难以达到课程目标。
第三,学生的认识兴趣。兴趣是成功之母,学生的认识兴趣能大大促进学习。所以,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于学习材料本身感兴趣。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应考虑学生的认识兴趣,加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实践和实验表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其固有的特点。如果课程内容和编写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话,无疑能促进学习。
影响数学课程内容的因素除了以上四个大的方面以外,还有数学课程的历史因素。中学数学课程有其发展的历史,至今已经历过多次改革。但是,这些改革都是渐变过程。每次新的数学课程都是在原有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做相应的变革而产生的。因此,现在的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必须继承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精华,去其糟粕,更新观念,适当增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内容。那种完全不顾历史因素的数学课程改革是行不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