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清日本战国史4:国姓爷来访

高清日本战国史4:国姓爷来访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科家一直到了第三代的时候,才正式改姓为松平。我不否认地震的那一瞬间各自逃命是人类的本能。正保三年十月下旬,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到了江户城,拜访了将军德川家光。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国姓爷,其实出生在日本的平户,而且还拥有一半的日本血统。然而好景不长,这个国姓爷只太太平平地当了一年,满清的部队就南下了。

高清日本战国史4:国姓爷来访

在春日局和光秀死后,幕府政治大权基本上被握在了三个人的手上——酒井忠胜、松平信纲和保科正之。

前面两人没什么说的,堪称家光的左右手,而最后那个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是将军的亲弟弟。

话说在秀忠去世之后,家光也确实是谨遵父训,对这个弟弟宠爱有加,先是在宽永十三年(1636)封了他出羽山形藩二十万石,之后又在宽永二十年(1643),让他转封会津(福岛县内),石高二十三万。

同时,德川家光还允许正之改姓松平,算是公开承认了他是德川家一门这一事实。

让正之备受宠爱优待的原因其实并非只是因为他是将军的弟弟——你要看看德川忠长的下场也该知道不是了,真正秘诀实际上源于他本身的特质——忠诚和低调,而这两个特质的根源,叫做感恩。

他知道,自己尽管是幕府将军的私生子,可私生子毕竟是私生子,要真的能光明正大地当一回王子,还至于18年见不到亲生父亲一面么?

当他从秀忠那里得到了保科家的继承权以及三万石领地的时候,他很兴奋,也很满足,他觉得,自己得到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他一直奉养着自己的养父保科正光,即便是在之后得到允许改姓松平的权利之后,他还是依旧维持保科的旧姓,为的就是表达自己对养父的感恩之情。

保科家一直到了第三代的时候,才正式改姓为松平。

而在他成为会津二十八万石大名之后,那种原本朴素的感恩之情,立刻转换进化成了忠诚,对幕府,对将军近乎无限的忠诚。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大震三六九,小震基本天天有,而在那个救援机制以及建筑防震水平还非常落后的年代,一次地震就可能要了任何人,所有人的性命。

有一次,德川家光在江户城内召开会议,各大老中以及幕府高官几十人在座,保科正之也身在其中,就在大家热烈讨论着一个个议题的时候,突然一阵猛烈的晃动,所有人都立刻反应了过来:地震了。

接下来就是一片慌乱,大家起身的起身,找地方钻的找地方钻,纷纷乱动一气。

几十秒之后,震动消失了,大伙虚惊一场,又纷纷地坐回了原来的位子,然后喘气的喘气拍胸口的拍胸口,气氛又再次轻松了起来。

但很快,所有人都如同着了魔一般地愣住了,眼睛直直地就盯着前方一动不动。

因为他们看到,保科正之两腿站开,双手平行前举,一只手挡在了家光的头上,头抬着死死地盯着天花板,一动都不动,一副随时准备压在家光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自己哥哥的架势。

我不否认地震的那一瞬间各自逃命是人类的本能。

所以,那些口称忠君武士道的幕府高官们是没有错的,也没有违背他们所谓的忠诚心,因为这是他们首先是人类,其次才是一个武士。

我只能说,保科正之已经把这种对于家光的忠诚,变成了自己的一种本能。

这种忠诚赢得了家光的信任,而这两种感情交融在一起,成为了浓浓的兄弟情。

正保三年(1646)十月下旬,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到了江户城,拜访了将军德川家光。

此人的日本名字叫福松,也就是后来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国姓爷,其实出生在日本的平户,而且还拥有一半的日本血统。

他的父亲是著名海贼郑芝龙。

虽说这个职业的真相跟动画片里放的那种啃一个恶魔果实再和同伴一块儿勇闯all blue的热血情节大相径庭,但就郑芝龙这人的才华和经历来看,让他去当个热血漫画的主角也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此人生在福建,自幼放荡不羁但武功高强,是方圆百八十里有名的勇士,18岁的时候,他跟叔叔去了澳门,然后接受了洗礼,成了一名天主教徒,得教名尼古拉。

但与此同时,郑芝龙还信仰着佛教的摩利支天,海神妈祖,以及神道教的八幡神。此外,他精通闽南话、南京官话粤语日语荷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并且还通晓各国的剑术,甚至还弹得一手好吉他。

除了多才多艺之外,郑芝龙在事业上也算是相当成功,年仅21岁就成为了一代海贼首领,拥有福建沿海实力最为强劲的水上武装力量,率领数万小弟横行于东亚各地沿海,并且还讨了一个日本老婆——平户藩藩士田川七左卫门的女儿田川松,两人育长子福松,也就是郑成功。

话说生孩子的那天田川松正巧在海边捡贝壳,突然阵痛临盆,于是靠着一块石头就生下了儿子。

这块石头现在还有,具体位置在平户的千里滨海滩,虽然不知真假,但要是去那儿旅游的话还是值得看一眼的。

在福松4岁(1628)的时候,郑芝龙受福建巡抚熊文灿招安,率领原部投靠了朝廷,摇身一变老鼠成猫,从原先的海贼转型成了防御海贼以及东印度公司殖民者的明朝军官。

就这样,郑成功也随父亲来到了中国,而母亲田川松和弟弟田川次郎左卫门,则留在了日本。

而当时的明朝其实已经差不多要完蛋了,内有张献忠李自成等乱贼到处流窜,外有女真后金虎视眈眈,三百年帝国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破京师崇祯帝朱由检走投无路,只得自挂东南枝——在煤山的一棵树上上吊自尽,之后,吴三桂冲发一怒为红颜,引满人入关,短短数日便将李自成赶出京城,主宰了中原

不过好在大明帝国疆域辽阔,没被蛮夷一口吞光,侥幸从京城等沦陷区里逃出来的臣子们和还未被女真铁蹄踏过的地方官联合一起,先是于金陵(南京)拥戴了福王朱由嵩为弘光帝,开创了南明政权,之后因为朱由嵩兵败被俘,金陵也被攻占,所以大伙又逃到了福州,由郑芝龙和他弟弟郑鸿逵奉在公元1645年的时候拥唐王朱聿鉴为帝,改元隆武。

因为隆武帝的上位几乎可以说是完全仰仗了他们老郑家,所以双方一直走得都很近,郑成功也隔三岔五地被召进皇宫受亲切接见,由于小伙子长得帅气质好,深受皇上喜爱,故而某天朱聿鉴一高兴特地把自己的姓给赐予了他,姓朱,名成功,这也就是为何日后老百姓都叫他国姓爷的缘故。

然而好景不长,这个国姓爷只太太平平地当了一年,满清的部队就南下了。虽说郑成功本人是抗清斗志极为高昂,可真正手握隆武朝军事大权的郑芝龙却觉得满人夺取天下已是板上钉钉,再傻乎乎地反清复明抵抗下去毫无意义,所以在公元1646年,当清军攻入福建北部的时候,郑芝龙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全军撤回福州,使得女真人几乎没遭到任何抵抗地就进入了福建。接着,他又跟同乡大学士洪承畴达成协议,然后抛妻弃子地率领部队北上投降,如此一来,福州那一圈便等于是放了空城。

猝不及防的郑成功宛如被釜底抽了薪,不得已之余只好率领一小部分人退守金门,而郑芝龙走后,清军也迅速展开了对闽南的攻势,当地老百姓受苦受难不说,还有一人也倒了血霉,那便是郑芝龙的日本老婆,郑成功的亲娘——田川松。

说起来这位田川夫人其实真的是挺倒霉的,其实她本来一直在日本抚养着小儿子田川次郎左卫门,可郑芝龙估计是相思心切,在宽永二十二年(1645)的时候,特地派人去平户把她给接了回来,要知道当时的日本锁国令颁布都好几年了,谁敢出国那是直接砍死的罪名,郑芝龙是上下打点托了无数关系才把这位夫人给带了出来——由此可见这位海贼王确实是个人物。

只是夫妻团聚了才一年,郑芝龙便投降了清军,而田川松因为死活不愿意跟丈夫北上,故而独自留在了福建的南安,当清军攻破南安城时,她于战乱中自缢身亡。

同年,隆武帝战败出奔江西,但最终仍是兵败被俘,明朝遗老不得不再立朱由榔为帝,元号永历。

母亲的死使得正在金门的郑成功发誓和满清势不两立,不过郑芝龙此时已经率部投降,自己手头的人马又少得可怜,要想反清复明那无异于瞎扯淡,而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又太费时间,要想短平快的话,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外援,借个万儿八千兵马的先打起来再说。

关于求援对象,最合适的显然是郑成功的出生地——日本,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周边文化相近又能打且又跟他本人有着各种缘分的国家只此一个。

面对远道而来的郑成功,德川家光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仅安排了盛大的酒宴款待,还和对方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会谈,虽然在谈话的过程中,家光的表情比较淡然,除了侧耳聆听之外一般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从总体来看,双方的这次见面还是很愉快的。

所以郑成功也很愉快,他在宴会上把反清复明事业的前途说了个花好稻好,并且反复强调明朝,日本,都是中华正统,满清女真,则是不要脸的蛮夷,所以如果日本愿意出兵帮助自己打败女真人,那么将来大家就真正是一家了,很多事情也都好商量了。

这里的“很多事情”他没明说,不过任谁也能想的到,不外乎是事成之后国家利益让你沾点边儿而已。

当天晚上的宴会结束后,德川家光召开了重臣会议。

议题无须重复,而家臣们也迅速地分成了两派:支持派和反对派。

支持出兵救援的理由主要有两方面:道义方面和利益方面。

从道义上来讲,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宛如兄弟,尽管哥俩之间架没少打,可终究是一脉相传的好兄弟,现在冷不丁地从那关外冒出来一股蛮夷跑哥哥家里烧杀劫掠,做弟弟的怎么着也不该抄手看着不是?总得做点什么。

而从利益的角度来看,不管什么时代,想把手伸长到中国大陆来的日本人向来都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人的梦想,现在平白无故得了这么一个能光明正大带着兵踏上中国土地的机会,实在没有理由放弃。而且一旦帮助郑成功复国,那么幕府将会是南明的恩人,到时候想要从中国那里得到点什么,岂不非常简单?退一万步说,即便南明出尔反尔,说好了的东西不给你,那也无妨,毕竟派过去那么多兵,真要闹腾起来,自己绝不会吃亏,甚至中原大地鹿死谁手,都可能成为一个未知数。(www.xing528.com)

更何况女真人新来根基不稳,战斗力也并非传说中的那么逆天,日本若真是派兵迎战,胜算并不小。

所以在那天的会场上,支持派一度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无论是人数还是理论。

顺便一说,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井伊直孝。

此人是德川四天王之一井伊直政的儿子,之前大阪之战的时候已经登过场了,就是攻打真田丸的时候被真田信繁弄了一地鸡毛的那位。

不过那一回是纯属碰到的对手比较难搞,其实井伊直孝这人还是比较强悍的,他官居扫部头,外号夜叉扫部。

这个外号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坑爹扫部。

井伊直孝一生可以说是坑人无数,下到小老百姓上到列国诸侯,就没有他不敢坑的,话说井伊家的领地是近江国的彦根藩,直孝当政的时候,主推节俭政策,在他管辖的区域里,不允许任何人穿华丽的衣服。

如果谁敢穿,一经发现,将受到非常坑爹的处分——把大便(一说烂泥)涂抹在那套漂亮的衣服上。

为此,井伊大人还专门组织了巡逻队,整天不干别的,就提着一篮一篮的大便到处走,看到谁的衣服比较漂亮就直接泼粪惩罚。

在这种坑爹的手段下,整个彦根藩便连穿花衣服的人都没了,放眼望去非黑即白全是缟素,不懂的人还以为是举藩大丧。

而在井伊直孝坑过的无数人中,最出名的,当属伊达政宗。

罪过罪过,我也不知道怎么又黑上他了。

且说当年,伊达政宗因为关原合战有功,被家康封赏了百万石领地,这事儿我们前面提过好多回了,那百万石,是以打白条的形式给的。

因为迟迟不曾兑现,所以政宗甚是幽怨,整天都拿着那张白条在家里哭闹,说我的百万石咧,我的百万石咧?

消息传到家康那里,老爷子觉得很是不妥,因为他本想赖账,可真要明着赖似乎又很难,毕竟白纸黑字一张白条写过去,如果硬是不给的话,那就很难看了,作为将军家,威严和面子还是比较重要的。

可思前想后,家康却怎么都想不出好的对策,无奈之下只得叫来了井伊直孝,表示久闻你坑爹大名,这回去把伊达政宗给坑了吧,但也别太过分,只要把此事摆平就行。

于是井伊直孝便奉命前往政宗处,到的时候正是晚上,双方寒暄过后,他的第一句话是: “伊达大人,听说你拿了一张仿冒大御所大人字迹的纸条,说要幕府给你百万石领地?”

说这话的时候,并非是两人独对,当时许多伊达家家臣和幕府的其他使者都在场。

所以政宗马上就急了,表示这白条千真万确是大御所亲笔写的,绝对没差。

这一边是心急火燎地在解释,连说话都带了口吃,而那一边则是淡定万分,待政宗说完,井伊直孝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 “那能否把那张字条拿来让在下鉴定一番呢?”

政宗没有反对,命人拿来了白条,递给了直孝。

直孝很认真地看了好一会儿,然后说道:“不错,确实是大御所手迹。”说着,他把那张纸给撕了。

没错,撕了,撕得粉碎。

政宗当时就急眼了,差点就要骂娘,但井伊直孝却摆手示意他淡定: “伊达大人,若是从前,给你一百万两百万的领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如今已非战国时代,天下太平,上哪给你弄那么多土地?你也就体谅一下幕府的苦心吧。”说完,站起了身子,来到了蜡烛旁,把那一把纸屑投入了火苗之中。

此时的伊达政宗,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至于那百万石,他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提起过。

现在,坑爹之神井伊直孝,又将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中国。

他的意思是不管怎么样,派一支军队跑到别人的国土上驻扎着,总归是有好处的,把满清打赢了,我们等着郑成功兑现许诺,若是满清势大赢不了,那也不打紧,人分前后枪有两头,转个方向帮着满清打明国,照样也能捞着点好,这些还都是眼前利益,万一上苍开眼天佑我大和,让明国跟满清打个两败俱伤,再由我日本军里应外合逐鹿中原,那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啊。

这套理论一出来,大家都服了,坑爹扫部不愧是坑爹扫部,一顿晚饭的工夫就想出来一套如此坑爹的计划,名副其实,厉害,真厉害。

虽说是在直孝的带领下大伙纷纷都成了支持出兵派,但反对者终究还是存在的。

“在下认为,这次出兵,无异于火中取栗。”

说这句话的,是松平信纲。

火中取栗的意思就是为他人做嫁衣,买了炮仗给别人放,而且还是冒着风险的,信纲的意思其实也正是如此:若是日本出兵中国,打输了当然没什么好说的,别幻想着能倒戈跟满人合伙,而至于打赢了,那好处也全都是南明的,日本未必能捞着些什么。

至于那些个什么留大军在中国里应外合地闹腾,甚至是逐鹿中原,松平信纲非常露骨地表示,纯属放屁。

“日本和明国之间隔着大海,若真想对明国用兵,那必然得有水军,你们觉得就我们幕府的那几个木桶战船,能跟他郑家的水师相抗衡么?如果无法抗衡,那又怎么‘里应外合’?”

在信纲看来,借兵给郑成功就是舍命学雷锋,得不到任何好处也别想任何好处,即便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把女真人赶走,到头来也最多换一句谢谢,不会再有别的了。

对此,德川家光表示认同。

顺便一说,这并非是明朝第一次请求日本出兵打满人了,早在郑芝龙还没投降的那会儿,他就写过好几封信,求日本看在他老婆是日本人的分儿上,帮忙出兵,共同抗击女真人,但因为只是写信,所以闹得不大,没有开会商讨,只是交给了松平信纲,让他自行处理。

第二天,德川家光召见了郑成功,先是两国交往源远流长地这么说了一堆,然后再坦言幕府当今困难重重——刚刚搞定饥荒,正值穷困潦倒之际,而且国内形势也不稳定,最后面露难色地表示,自己爱莫能助,这出兵的事情,国姓爷,您找别人吧。

而郑成功倒是没怎么多做纠缠,很客气地说既然贵国不方便,那这回就算了吧。

说完,大家便好聚好散了。

“他一定会再来的。”松平信纲事后对家光说道。

家光点点头,表示同意。

不得不说信纲的预测能力还是很强的。事实上后来不光是郑成功,就连其他明朝遗老也纷纷或写信或上门地跑到日本,请求幕府发兵,抗击满清。

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种行为。

因为两百多年后,日本占领台湾,有一部分人打的居然正是郑成功的名号——你不是当年问我们要援军打满人么,现在我们来了,虽然迟到了,但总算是没缺席哈。

这事儿真心没法说。

没法说的事情其实有很多,还有一件发生在郑成功造访后的第二年(16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