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电影艺术研究:产生和发展现状

微电影艺术研究:产生和发展现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各大视频网站也开始推出各自的微电影计划,如优酷的“1度青春”系列、网易的“明星微电影”系列、爱奇艺的“城市印象”系列、搜狐的“7电影”系列等。在优酷、爱奇艺、乐视等排名靠前的视频网站上的自制频道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微电影栏目的身影。

微电影艺术研究:产生和发展现状

虽然对微电影的界定经历了一个论争的过程,但对于引爆微电影这一概念的影片,业界和学术界都有统一的认识,那就是2010年由吴彦祖出演的凯迪拉克广告《一触即发》,而这部影片也被广泛认为是第一部微电影。它讲述了男主角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刚在酒店现身,便遭遇敌手突袭,为了将新科技转移送至安全地带,男主角联手女主角施展调虎离山、金蝉脱壳之计策,几经周折最终成功完成任务的故事。影片时长只有短短90秒,却悬念重重、紧张刺激。与传统广告相比,其可看性大大加强,而影片在互联网上线后的点击率也一路飙升,凯迪拉克很快便推出了第二支微电影广告——《66号公路》。继凯迪拉克之后,各大品牌都纷纷加入了微电影广告制作的行列,如佳能的《Leave me》、路虎的《极光之城》、舒肤佳的《妈妈的谎言》、三星手机的《千夜奇谭》系列、益达口香糖的《酸甜苦辣》系列、桔子水晶酒店的《十二星座》系列等。与此同时,各大视频网站也开始推出各自的微电影计划,如优酷的“1度青春”系列、网易的“明星微电影”系列、爱奇艺的“城市印象”系列、搜狐的“7电影”系列等。

在各大品牌及视频网站的推动下,微电影作品愈发丰富。除了专业人士的参与,大量的业余人士也同时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中来,微电影的产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11年有2000部微电影诞生。夸张的时候,一天有5部颇具规模的微电影开机”[4],而这一数字还在呈增长趋势。

其实,早在2001年,宝马北美公司为了更好地塑造宝马的品牌形象、推动营销,就集结了8位在全球颇具影响力的导演,推出了8部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创新性的电影短片,这可以看作是微电影的最初尝试。8部短片在互联网上线后都获得了不错的点击率,但为何没有掀起微电影的风潮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微电影流行的政策背景、技术背景及文化背景。

(一)政策背景

2010年11月12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广播影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中写明“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

通知下发后,视频网站不得不大量删除无版权的影视作品,并投入巨资购买影视剧的版权,这无疑加大了视频网站的运营成本。同时,影视剧的版权也日益高涨,为了摆脱困境,各视频网站开始发展自制节目,微电影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前面已经讲到,2011年,各大视频网站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微电影计划。“视频网站投资制作微电影既可以获得独家视频内容又可以与广告商互动,这种‘自产自销’的方式使视频网站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开创了有利局面。”[5]视频网站发展自制节目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力提升原创能力、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已经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自主选择,而微电影则是其原创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酷、爱奇艺、乐视等排名靠前的视频网站上的自制频道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微电影栏目的身影。截至2014年,优酷已经出品了“11度青春”系列、“幸福59厘米”系列、“嘻哈三部曲”系列、“美好2012”系列、“美好2013”系列、“美好2014”系列等点击率和评价都比较高的系列微电影,以及《父亲》《泡芙小姐》等备受好评的单片。爱奇艺则打造了“爱奇艺微电影专区”,在其中开辟出微剧情、微纪录、微动画、微原创系列微电影等子栏目,“城市印象”系列是爱奇艺投资拍摄的微电影中影响较大的一部。乐视网则推出过“微城市”“真心话大冒险”“2012,把你的爱说出来”等系列微电影。

(二)技术背景(www.xing528.com)

微电影的流行离不开技术的推动。随着拍摄器材费用的降低、拍摄设备的普及,特别是手机、微单等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设备的大量出现,绝大多数影视爱好者或是有才华的创造者,不再由于资金、设备的问题而阻碍了自己的电影梦。也正是由于技术的推动,拍电影不再是专业人士才能够从事的活动,大量的非专业人士开始加入到微电影拍摄的行业中。目前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线的微电影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草根团队的作品。

除了拍摄设备的普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微电影的流行提供了土壤。在Web3.0时代,网友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互联网上。如果说拍摄设备的普及解决了作品的生产问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则解决了作品的播放问题,各类视频网站及门户网站的视频专区都可以成为微电影的播放平台。

(三)文化背景

新技术的出现从来不会只对技术本身产生影响,它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4G乃至5G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原来那些零碎的、短暂的、只能用来发呆的无聊时光被重新发掘出了价值。手机的随身性、便捷性、交互性满足了人们充分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观看一部短小的微电影的需求,各类满足人们零碎时间消费的产品应运而生,微电影便是其中一种。现在,在公交车、地铁、机场、医院、餐厅……处处可见握着手机、塞着耳机看视频的人,甚至有的人连走在路上的时间都可以用来看视频。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4G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也催生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繁荣,进而影响到广告营销的方式。除了传统的电视广告,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把广告投放到了新媒体。同时,除了投放渠道的变化,广告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电视广告由于时长的限制,无法很好地讲述故事,为了让受众在极短时间内迅速记住产品和品牌,基本上都采用了最大程度地曝光产品的做法。这种方式往往显得生硬,也容易受到观众的排斥。于是,微电影广告便开始兴起。一方面,在网络媒体投放广告的成本大大低于在电视媒体投放广告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不受时间的严格限制,广告也可以以故事的方式来讲述。社交媒体的繁荣促进了网友间的转发与评论,也大大扩宽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以微电影的方式来做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