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漫微电影《包宝宝》赏析: 新媒介环境下的微电影艺术研究

动漫微电影《包宝宝》赏析: 新媒介环境下的微电影艺术研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包宝宝》是2018年石之予执导、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迪士尼电影公司发行的动画短片。2015年,她获准创作并执导影片《包宝宝》,成为皮克斯史上首位华裔女导演。这也点出了《包宝宝》何以惊艳国际:传统的中国形象之中包裹着纯正的中国式情感结构。石之予说,《包宝宝》透过超夸张的卡通化人物,描绘母子之间深刻又脆弱的情感。在动画学者看来,画风有点“萌”的《包宝宝》内涵很深刻。

动漫微电影《包宝宝》赏析: 新媒介环境下的微电影艺术研究

在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饱含中国元素的短片《包宝宝》摘走最佳动画短片“小金人”,也让“中国式亲情”再次喜提热搜。细腻感人的镜头语言,既展现东方母子的相处状态,也让人反思。《包宝宝》是2018年石之予执导、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迪士尼电影公司发行的动画短片。

石之予出生于中国重庆,在多伦多长大,毕业于加拿大谢尔丹学院动画专业,父亲曾是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她特别谈到了父母对其成长的重要影响:“作为一个中国移民的孩子,你总是会被父母敦促要更加努力,而你自己也的确在不断奋斗,从而不辜负父母的付出与期待。”

2011年,石之予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不久就受聘成为奥斯卡获奖影片《头脑特工队》的动画分镜师。加入皮克斯的7年中,她参与制作的影片还包括《恐龙当家》《超人总动员2》和《玩具总动员4》等。2015年,她获准创作并执导影片《包宝宝》,成为皮克斯史上首位华裔女导演。

石之予小时候,爸爸经常在外工作,她和妈妈相依为命。人在异乡的妈妈也像短片里一样,把她看得紧紧的。

直到石之予离开家,原本就缺乏自己生活的母亲瞬间心理失衡。这时,石之予才发现那个被自己“遗弃”的空巢母亲,仍然用无言的爱守护着女儿。在石之予制作《包宝宝》的过程中,邀请了自己的妈妈担当文化顾问,观察和跟随妈妈制作包子的流程。让妈妈也能参与到她的工作和生活中来,才迈出了与母亲和解的重要一步。石之予也正是借助了片中的故事,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包宝宝》全片没有台词,用8分钟讲述一个包子变成的“包宝宝”,为饱受空巢之苦的中国妈妈重新带来家庭欢乐,也让母亲明白孩子终将长大的故事。片名“Bao”既指中国传统美食“包子”,也指父母心中的“宝”——孩子。这也点出了《包宝宝》何以惊艳国际:传统的中国形象之中包裹着纯正的中国式情感结构。“《包宝宝》用隐喻的手法描绘了一段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却难能可贵地用一种现代的、具有国际性的视野去讲述故事,让中国文化内化为一种真挚的情感与具有当代性的反思,这种当代性立场,是十分可贵的。”在曾任上海国际电影节动画片单元评委的动画人袁梅看来,“中国风动画并非只能唯美复古,这部动画短片对于中国文化元素的现代性开掘值得借鉴”。

故事设定在唐人街。画面开始,一双丰满的手灵巧地揉面、按记儿、擀皮儿、包包子。没过一会儿,一笼白白净净又馋人的包子就做好了。相貌平平的女主人推开厨房窗户,眺望清晨的街道(图7-25—图7-30)。

图7-25 《包宝宝》剧照(1)

图7-26 《包宝宝》剧照(2)

图7-27 《包宝宝》剧照(3)

图7-28 《包宝宝》剧照(4)

图7-29 《包宝宝》剧照(5)

图7-30 《包宝宝》剧照(6)

稍后,包子蒸熟,女主人端着它来到餐桌前。此时,她的老公已经起床,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里的新闻,而他看了看表后便狼吞虎咽地吃起包子,匆匆上班去了(图7-31—图7-33)。

图7-31 《包宝宝》剧照(7)

图7-32 《包宝宝》剧照(8)

图7-33 《包宝宝》剧照(9)

失落的女主人拿起最后一个包子,小包子忽然跳脱开来,睁开眼睛,努力长出手脚,哇哇大哭起来,看到这一幕的中国妈妈目瞪口呆,配合着墙上挂的红色福字、包宝宝身下的蒸笼,还有中国风的复古配乐,中国味道就这么被传递给观众(图7-34—图7-38)。

图7-34 《包宝宝》剧照(10)

图7-35 《包宝宝》剧照(11)

图7-36 《包宝宝》剧照(12)

(www.xing528.com)

图7-37 《包宝宝》剧照(13)

图7-38 《包宝宝》剧照(14)

之后,中国妈妈把包宝宝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带着他买菜、做饭、打太极,母子俩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图7-39—图7-42)。

图7-39 《包宝宝》剧照(15)

图7-40 《包宝宝》剧照(16)

图7-41 《包宝宝》剧照(17)

图7-42 《包宝宝》剧照(18)

然而,包宝宝也像很多逐渐长大的子女一样,对妈妈过度的保护表示生气、反抗(图7-43、图7-44)。很多观众说,短片的后半段非常“恐怖”:包宝宝带回了一个白人姑娘,还把行李打包,想要彻底离开家。争执中,又气又激动的妈妈为了阻止包宝宝的离去,竟然一口把他吞进了肚子里。从梦中惊醒后,中国妈妈才发现这一切都是梦。但这个设定让许多人感到害怕:曾经用爱养育子女的母亲,也可能用爱把子女吞噬(图7-45—图7-48)。

图7-43 《包宝宝》剧照(19)

图7-44 《包宝宝》剧照(20)

图7-45 《包宝宝》剧照(21)

图7-46 《包宝宝》剧照(22)

图7-47 《包宝宝》剧照(23)

图7-48 《包宝宝》剧照(24)

《包宝宝》主要的灵感来源于创作者的成长经历。石之予说,《包宝宝》透过超夸张的卡通化人物,描绘母子之间深刻又脆弱的情感。角色设计都以圆形为主,妈妈圆圆的脸和身躯,萌度自然不在话下。场景和道具也没有生硬的边角,连桌脚都是圆滑的角度,在小细节上下大功夫,呈现妈妈给孩子的温暖。片子不长,观众观感却相当丰富。或许应该说,很多中国观众都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网友认为,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背景下,亲情都不能使子女成为父母的附属品。相信许多妈妈都会担心面对孩子长大离家、自立门户的一天。也有网友非常心疼影片中的母亲,并表示母亲最终还是要懂得放手,学会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影片最先带来的惊艳,是“爱的食物语言”在银幕上的美妙呈现。中华美食包子、传统华人父母对儿女的付出、在西方长大的华裔少年与父母的观念冲突,被巧妙地擀成温软面团。如果说通往心的道路经过胃,那么享受一种文化特有的美食,恐怕也是抵达这种文化灵魂的必由之路。

总体来说,影片成功地唤起了西方观众的“共情”,这背后是人类天性中对亲情的珍惜向往。作者认为,过去多少年来,全世界都在努力接触和理解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达成某种共情。但现在,应该是西方文化致力于理解世界其他地方文化、寻求与世界其他文化建立共情的时候了。

在动画学者看来,画风有点“萌”的《包宝宝》内涵很深刻。这部短片是无数“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真实写照:母亲悲愤交加地将小包子吞进肚里的一幕,是短片的高潮,让不少观众震撼,这份震撼来自极致的情节设定,更来自对亲子关系的微妙隐喻——最不愿孩子受到伤害的母亲,却因极致的保护欲,对孩子造成了最大的伤害。直面生活本身,往往才能产生最真挚的情感、最深刻的批判以及最动人的和解。《包宝宝》用各种细腻的情节刻画,讲述着这份沉甸甸的亲情:寂寞的母亲因为包宝宝的到来重燃生活热情,她为包宝宝洗澡、打扮、喂食。对她而言,这只亲手包出的小包子仿佛是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包宝宝成长为一个对世界充满探索欲望的小少年,他想要结交更多的伙伴,看重自己的私人空间,但害怕孩子受伤的母亲总是处处插手、事事关心。这种全情投入的付出后“不愿放手”的心情,击中了多少中国父母。而对子女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个解析父母内心“挣扎轨迹”的生动样本。除了纯正的中国式亲子情感,《包宝宝》中俯仰皆是的中国元素,也植入得极为妥帖。客厅里的福印等传统设置,与之后儿子房间中的篮球明星海报形成对比,展现了两代人之间的审美代沟;母亲与孩子怄气后,还是为孩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中国佳肴,不禁让观众联想到无论什么时候,笃信“民以食为天”的父母总想着用一桌好菜来表达很难说出口的爱。这些传统元素不是虚浮摆设,而是直接参与到了情节的起承转合之中。中国风,用现代视野反映文化情感才能打动人心(图7-49、图7-50)。

图7-49 《包宝宝》剧照(25)

图7-50 《包宝宝》剧照(26)

在动画人看来,《包宝宝》成功展现了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纠结感,更为中国风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创新案例——所谓的东方元素、本土元素,并非只存在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尘封的历史符号中。现代情感的经验反思与价值判断,往往是文艺作品发掘民族精神的富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