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道荡荡:丛文俊临述西周金文二十四品

周道荡荡:丛文俊临述西周金文二十四品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公鼎通篇有行无列,书写者不能预谋字形的大小划一,也无法均匀其篇章疏密。假如尝试将全铭一一置入界格之中,则其面目必然大变,世间再无毛公鼎矣。所以,毛公鼎铭文能够从容进退于自然生动与法度秩序之间,个性与其成功诀要,尽在于斯。其二,更有甚者视篆为书法之始,毛公鼎为篆之始,俱通之后乃可研习近世诸体书,自然通达无碍。自毛公鼎出土至今,学其书而鲜有成就者,或当权舆于此。如何临习毛公鼎,还会涉及一些具体问题。

周道荡荡:丛文俊临述西周金文二十四品

毛公鼎,西周宣王时器,清道光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历陈介祺、叶恭绰等递藏,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铭文四百九十余字,乃迄今所见青铜器铭文之最长者。铭文满布于鼎腹及底穹状部位,极难拓、亦极难裱褙而传其篇章神韵,比较而言,应以陈介祺本最为称善,余之所临即据于是。

凡青铜器铭文拓本行字呈弧状扇形展开者,均为先是受制于捶拓位置,后乃剪纸以使其平复使然。如此,则书范制模之初,受器形所限,字已不能尽由平正;捶拓裱褙之后,穹状纸因剪开、或濡湿而挤压不能不有所变形,而技艺精湛如陈介祺者,则可以把这种变形降至最低。如果想把文字行款强行拉直,反而失掉真实感和足供想象的空间,印刷品中选字本不如全拓本也在于此。

毛公鼎通篇有行无列,书写者不能预谋字形的大小划一,也无法均匀其篇章疏密。也就是说,洋洋洒洒近五百字的长铭书写,依托在球状字模初范之上,完全无法如平面那样正常地分间布白,而只能凭借经验和感觉,其过程充满了随机性。也正是这种随机性,为其增添了许多自然、生动和变化之美;虽然有很强的随机性,结字仍是业已成熟的大篆,不失法度与秩序精神,并未因字模特异而损减固有的美感或改变风格。假如尝试将全铭一一置入界格之中,则其面目必然大变,世间再无毛公鼎矣。所以,毛公鼎铭文能够从容进退于自然生动与法度秩序之间,个性与其成功诀要,尽在于斯。

李瑞清《跋毛公鼎》云:『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他的观点代表了清至近现代人们对毛公鼎书法的基本见解,但今天学书者虽多,却很少有人念及其事,即使是专攻篆书者亦然。那么,何以冷落一至于此?其一,毛公鼎铭文有『庙堂文字』的特点,而其美感风格却不单纯,与虢季子白盘之类和而不同,近于后世楷模的『锺王』,后者犹『颜柳』是也。有法而又不能尽得于法,变化又不离绳墨,极难把握,认知有亏,何况于学。再则,今天所见皆凭印刷品,又多为均匀排列的选字放大本,既失全豹,何来自然生动?其二,更有甚者视篆为书法之始,毛公鼎为篆之始,俱通之后乃可研习近世诸体书,自然通达无碍。其见解一则祖述唐代孙过庭《书谱》的『兼善』说、张怀瓘《评书药石论》的『复本』说,二则推广宋以降楷、行、草诸体之『篆籒气』观念。虽渊源有自,却不免迂阔,与书法史不合,行之亦难于落到实处。致使言之者自言自语,闻之者犹若未闻。其三,笔者以为,毛公鼎书法庄而不拘,放不失则,圆而骨峻,欹乃实正,皆须置于篇章之原生态中审视之。实际上,凡界格分明的大、小篆作品,但选数字即可评说其美感风格;凡有行无列参差错落者,须选数行以观其一片段,而后试言之;至若毛公鼎之特异的拓本状态,尤宜多选至半拓乃能试言其美。选字本一页不过八至十字,即使仅论字形,也要面对业已减损的状态,不可不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偏执一端,管窥蠡见,即难得要领,顾此失彼,无从探其奥赜。自毛公鼎出土至今,学其书而鲜有成就者,或当权舆于此。其四,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今人好古,犹叶公之好龙,泰半学古者或浅尝辄止,或肆意笔墨,皆欲取古以就我,托意丑拙,寄名抒情,标新立异,奔竞于时,不独对毛公鼎,对其他金文书迹亦然。

上古金文中界格的功用有二:一为正体,务使字形齐整划一而展示秩序之美;二为依字数布白,便于字模的书制。有行无列、字形小大不一而参差错落者,乃古法遗绪,若书简然。初学金文,如就选字本临帖,往往循法而入,不知生动变化;如从全拓通临,但堪用的佳本实在太少,应努力搜讨。如从毛公鼎通临入手,即可以循法而入,又能从容变化字形,疏密篇章,既明秩序之美,复通自然之理,学习效果当远胜于学习墙盘、逨盘、虢季子白盘之类。有心者不妨一试。(www.xing528.com)

如何临习毛公鼎,还会涉及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或评其『仪态万千』,虽然夸张,尚不为无据;评其『天真烂漫』,则令人费解;评其线条『浑凝拙朴』,不知从哪里看到的『拙朴』;又言『浑厚、拙重、雄强之气』,也不清楚这些不同的意蕴自何处感知、又怎样融于一体的,等等。其实,如果溢美过度,反而会使美感风格变得模糊,以简驭繁,才是正道。至于察之不精,述之不伦,则徒增分缪,于学者无益。其他若怎样选择纸笔、拟定水墨,需要综合考虑,不能一概而论。

毛公鼎铭文 拓本

通临《毛公鼎》 70cm×90cm 纸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