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俗文化:人口多样性构筑多样风俗活动

民俗文化:人口多样性构筑多样风俗活动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样化的人口构成了不一样的民俗。生产劳动民俗生产劳动民俗是在各种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和遵循的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我国的岁时节日民俗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此外,表明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庆贺活动,亦可视为人生礼仪民俗。

民俗文化:人口多样性构筑多样风俗活动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步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民俗”一词很早就已出现。如《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1];《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等等。此外,还有不少意义与其相近的词,如“风俗”“习俗”“民风”“谣俗”等。

民俗除了新奇之外,更是启迪心智、启迪灵感的钥匙;因为每一个民族的民俗,都是这个民族经过千百年积淀才保留下来的,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代表之一。

民俗反映了先祖的生活印迹,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表达了他们驱避灾难、贫穷、疾病,追求富足、美好生活的愿望。它经过不断地衍化和一代代人的传承,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存储。民俗,其特点就是源自百姓生活,源自百姓需求,突出实用性,体现百姓心理,它是一种常见的却又特殊的文化现象。民俗文化对于人的性情的涵养、习惯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我们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的差异中,可以看到这种印记。

民俗文化是凝聚一个民族感情和行动的文化核心点。民俗,体现的是人的情感价值观、理想,以及个体与集体和民族的共同的历史联系。同时,民俗中保留着大量的民间自然传承的历史遗迹,是文化遗产的记录。

地处苏北大平原、又临黄海之滨的盐城,北受黄河中下游淳朴儒风熏陶,西受神巫浸淫的楚风楚俗影响,东有一望无际的黄海拥抱,南与拥有小桥流水的水乡相通,这样的民俗坐标,这样的兼具海洋农业文化的特色,决定了盐城民俗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入选2015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的盐城东台蒋庄良渚文化遗址,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随葬中有琮、璧等高等级玉礼器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也是目前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埋葬最为密集的良渚文化墓地之一。葬式、葬俗丰富多样,部分人骨保存完好,为研究良渚文化的埋葬习俗、社会关系与人种属性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数据。盐城悠久的历史由此可见一斑。

盐城,地处东北沿海,面积约15000平方千米,辖9个县(市、区),人口800万。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宜农宜渔,宜林宜牧,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之誉。这里绿野平原一望无际,河渠港湾纵横交接,恰为盐城人制盐、打鱼和耕种的好地方。2019年7月5日,位于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盐城申遗成功,对盐城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弘扬意义重大。

宋史元史地理志于盐城皆注“上”字,以示富饶。民谚云:“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从“洪武赶散”到东南沿海的废灶兴垦,大批崇明、海门、启东人迁入,打破了盐城民俗的封闭性和单一性,外来的民风与土生土长的盐城民俗,汇合交融,形成了一种新的民俗样式。加之盐城地域辽阔,滨海而居,水网密布,行政区划更迭频繁,不仅盐城、阜宁、东台老三县民俗形态各异,即便在范公堤的堤东堤西、射阳河的河南河北也大不同。与海盐渔业稻米有关的民俗民谚数不胜数,历史的悠久性,空间的多样性,人口的迁移杂处,滩涂与平原的相辅相成,改革开放的交流沟通、兼收并蓄,这些就自然形成多姿多彩的盐城民俗。

多样化的人口构成了不一样的民俗。但无论盐城民俗风情多么摇曳多姿,它们的心脉是相连相通的,主题只有一个:祛灾去祸,祈盼平安,追求幸福。下元节、祭灶、喊魂、打时等日渐从生活中淡出。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等仍然岿然不动,显示出它们独特的魅力。民俗具有时代性,在新时代,人们仍然在尽情享受着这些传统节日的快乐。(www.xing528.com)

如果把民俗比作一本大书,那么其关键章节便是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游艺娱乐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等。每一章都有悠久的历史,每一节又流传着动人的故事。

生产劳动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是在各种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和遵循的民俗。这类民俗伴随着物质生产的进行,多方面地反映着人们的民俗观念,在历史上对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有一定的作用。我国的劳动生产民俗方面比较广泛,大体分为农业民俗、牧业民俗、渔业民俗、林业民俗、养殖民俗、手工业民俗、服务业民俗、江湖习俗等。

日常生活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包括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与行旅民俗。它最初是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复杂化、等级身份严格化、生产条件差异、人生礼仪繁复、重大历史事件作用,以及宗教信仰、审美观点、政治观念、社会心理的差异等,各民族生活民俗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它所满足的不仅是生理需要,同时也包含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更高层次需要。

社会组织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通常是指一定的社会单元,这种社会单元往往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例如军队、企业等。但是,我们现在所指的社会组织民俗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各种形成稳定关系的人们共同体,例如家族、行会或某些结社组织。这些社会组织都具备一定组织化水平,而他们的组织主要是靠群体内形成的一系列约定俗成的东西发挥作用。在传统社会中社会组织民俗主要存在三种形式:血缘组织民俗、地缘组织民俗、会社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节日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在这期间,形成的节日民俗不仅记载着我们祖先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也显现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同时,还反映了我国民众那种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节律。我国的岁时节日民俗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人生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是指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此外,表明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庆贺活动,亦可视为人生礼仪民俗。

游艺娱乐民俗 游艺民俗是一种以消遣休闲、调剂身心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活动。它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创造。从简单易行、随意性较强的游戏,到技艺精巧、有严格规则的竞技;从因时因地、自由灵便的戏耍,到配合各种特殊需要的综合表演,都属于游艺娱乐民俗的范围。

民间观念 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的观念。它主要作用于民众的意识形态领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从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民间文学通常可分为三大类: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如神话、传说和各种民间故事、笑话;韵文的口头文学样式,如民间诗歌史诗、民歌)、谚语、谜语;综合叙事、抒情、歌舞,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