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盐城县域剧种生存堪忧:盐都区图书馆的探索成果

盐城县域剧种生存堪忧:盐都区图书馆的探索成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县级剧团转企改制推进,一批经营管理不善的剧团即将倒闭,县域内有的地方剧种将更难生存。建立县域地方剧种保护机制迫在眉睫,保护标准、目标管理、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开发利用、资金、编制、人才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盐城县域剧种生存堪忧:盐都区图书馆的探索成果

1.地方剧种生存环境恶化

随着时代的改变,地方剧种的生存环境逐年恶化。地方剧种最根本的艺术基础是方言和有地域特色的山歌、民歌曲调、旋律。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土语被融汇,大部分地方剧种勉强维持或终将消亡。以江南滩簧戏而言,原有的剧种杭剧(又称武林班或武林戏)、丹剧(丹阳啷当剧)、湖剧(湖州滩簧、浙北滩簧)、苏剧(苏州滩簧)已消亡,姚剧(余姚滩簧)也濒危。沪剧(申滩)、锡剧(常州无锡滩簧)、甬剧(宁波滩簧)生存状态虽然较正常,政府支持力度也大。但由于这三个剧种处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这个地区的各地方言面临生存危机,因而这些滩簧戏的日子本身也很不好过。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演出剧目,就很难走出本地区,如甬剧只能在浙东和上海拥有固定观众;锡剧只能在苏南演出,连上海的地盘也逐渐丢掉了;沪剧则已退回上海,失去了苏南的地盘。曾经辉煌的盐城淮剧城市观众逐年减少,农村市场一票难求的景象已难重现。

2.县域地方剧种保护意识淡薄

许多人对地方剧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地方剧种得不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同时不能充分认识到地方剧种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是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可直接或间接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地方剧种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观众产生的观赏价值上,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宝库。例如,地方戏曲中的大量方言、土语、俚语,就是语言科学的组成部分,研究语言的变化、发展,地方剧种中的舞台语言就是很重要的资料。又如地方剧种中的服饰、段子,便是某个地区服饰文化、生活习俗文化的反映;地方剧种中的唱腔曲调,就是一部民族音乐的百科宝库。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来自越剧。今天,民族音乐的发展很艰难,大量学院派的民乐家,也很少有人肯下功夫去挖掘地方戏曲音乐这个宝库,不屑于吸取其营养来进行民乐演奏曲的创作,这是极大的损失,甚至连民乐专业的老师、学生都不爱看戏曲演出。(www.xing528.com)

3.县域地方剧种保护机制亟待建立

近年来,由于地方剧种演出市场日益萎缩,很多地方剧团生存困难,山西、河南、陕西是地方剧种大省,群众爱看戏,地方剧种多,但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给剧团的拨款非常少。山西忻州县级剧团80%已解散,余下的发展也困难重重。剧团不景气,导致很多地方剧种人才流失、断层现象非常严重。旧有的传统剧目引不起现代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地方剧种原有的表现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艺术技巧不能满足反映现代生活的需要等导致地方剧种生存危机。很多地方剧种加工整理传统剧目,排演新戏,以获奖为目的,不从观众需求出发,在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很少。于是老戏老演,老演老戏,演出质量下降,观众锐减,成为很多县级剧团、剧种的普遍现象。随着县级剧团转企改制推进,一批经营管理不善的剧团即将倒闭,县域内有的地方剧种将更难生存。建立县域地方剧种保护机制迫在眉睫,保护标准、目标管理、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开发利用、资金、编制、人才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