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盐城民俗文化保护新路子:盐都区图书馆的探索

盐城民俗文化保护新路子:盐都区图书馆的探索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盐都区图书馆拥有一支文化功底深厚、能吃苦耐劳的民俗文化保护开发队伍。制定出台鼓励和支持民俗文化保护的优惠经济政策,进一步探索建立民俗文化保护基金及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盐都区图书馆争取区财政每年拨出10万元专项民俗文化保护资金,并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了民俗文化普查与保护成果展示活动,让人们了解盐都历史,了解民俗文化保护利用价值。

盐城民俗文化保护新路子:盐都区图书馆的探索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

县级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可以利用报告厅、会展厅、共享工程支中心等服务设施场所为民俗文化提供展示服务,也可以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论坛、讲座、民俗文化研讨等形式,加强宣传,加深公众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公众对民俗文化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了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并参与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盐都区图书馆自2006年5月起,先后在《盐都报道》、盐都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利用橱窗、横幅、宣传手册、举办专题展览、讲座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什么是民俗文化,为什么要保护民俗文化,保护民俗文化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宣传民俗文化普查的范围、方法和步骤等。宣传社会公众能够认识到民俗文化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滋润人类心灵世界、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抢救和保护处于困境中的民俗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从而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民俗文化保护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要培养保护、开发民俗文化的专门人才

县级图书馆必须有一支相对稳定、有信息意识、善于发现和捕捉县域民俗文化信息,并能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专门人才。能从大量的本县(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地方文献中将有关民俗文化的资料信息进行发掘整理,并从多角度查找有关民俗文化的材料用以佐证。盐都区图书馆拥有一支文化功底深厚、能吃苦耐劳的民俗文化保护开发队伍。他们参与了全区民俗文化普查工作,奔赴全区18个镇(区、街道),280多个行政村(居)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坚持做到“四不漏”:即不漏种类、不漏线索、不漏艺人、不漏村组。搜集线索1462条,共涉及17个门类,100余个种类,205个民俗文化项目,初步摸清了全区民俗文化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片等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记录,如实反映原貌。具体做到“一查”:以区直和镇(区、街道)为普查单位,对全区的民俗文化进行系统的大普查;“二清”:弄清全区民俗文化的种类、数量、分布、现状、传承情况;“三展示”:展示调研活动的重要过程,体现抢救民俗文化资源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展示民俗文化的真实原貌,以及抢救、保护和传承情形,展示民俗文化调研活动的成果,对调研活动收获和民俗文化保护成果进行全方位陈列展示、宣传。

(三)成立县(区)民俗文化学会

县级图书馆应积极组织开展民俗文化研究活动,要牵头成立县(区)民俗文化学会,聘请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当顾问,聘请文化、广电、教育、旅游、科技、卫生、宗教工商公安邮政通信、物流、金融商会等各界领导、学者为研究会理事,吸引有一定学识技艺或研究能力的民间人士到研究会来。会员一边开展民俗文化研究工作,一边协助图书馆采集、整理民俗文化文献,实施研究与整理资料相结合。会员应深入农村、社区,到民间艺人家里去、到那些不易发现而又可能蕴藏着民俗文化资源的地方去,做好相关的采集工作。对于当地专门的研究人员,应主动与之联系,借此获取更多民俗文化的信息资料。除了挖掘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史诗、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神话、传说、故事、谚语、手工艺制作等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背景知识、文化空间外,对那些维系着族群的思想史、生存史、迁徙状况、民情习俗、语言交流沟通等传统力量的文本,如民间典礼、祭祀仪式、宗教信仰、谱牒及其衍生实物也应该兼收并蓄,不要轻易放过。县(区)民俗学会应对县域内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失的规律,为县域的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做贡献。

(四)建立县(区)级民俗文化资源数据库(www.xing528.com)

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县(区)民俗文化资源数据库工作必须在县(区)政府的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下进行,作为文献收藏的有关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方志办、档案馆等均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已有的基础,发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分别去承担有关方面的民俗文化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与建库等工作。在分工进行的基础上,互通有无,互为弥补,协作互助,统一组织管理,统一软件联网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切忌互相封锁,自成体系的重复劳动,不仅给地方财力、资源造成浪费,更会给民俗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带来危害。民俗文化处于一种活态的文化环境中,它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场所(文化空间)密切相关,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自身难以长期保存的特性。县级图书馆拥有专门人才、较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在资料抢救工作和后续的资料整理、数字化保存、保护等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应联合其他文化事业机构共同开发民俗文化资源数据库,通过网络、数字化等新技术,构建具有实践意义和服务价值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五)争取多渠道投入,加大民俗文化保护开发力度

民俗文化保护离开资金支持,必将是举步维艰,县级图书馆要争取将民俗文化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县(区)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根据本地民俗文化保护工作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重点民俗文化保护项目经费投入。制定出台鼓励和支持民俗文化保护的优惠经济政策,进一步探索建立民俗文化保护基金及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盐都区图书馆争取区财政每年拨出10万元专项民俗文化保护资金,并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了民俗文化普查与保护成果展示活动,让人们了解盐都历史,了解民俗文化保护利用价值。先后组织参加第二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三届南京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盐城市首届文化产业推介会、5·18盐城经贸洽谈会、中国·盐城汽车文化节开幕式、盐城水街开街仪式暨盐城海盐文化节开幕式、风韵之都·盐都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等大中型文化活动,宣传、推介盐都民俗文化保护项目,扩大了盐都民俗文化保护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区图书馆《和悦讲坛》推出了民俗文化专题讲座,组织全区民间艺人现场制作绝活并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展及民俗文化大型图片展、农民歌会等活动。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北龙港小学推广剪纸、布艺、舞龙等;在秦南中学推广舞狮;在楼王小学推广莲湘;在尚庄小学推广腰鼓;在龙冈小学推广柳编……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行盐都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个性化邮票,出版《盐都民俗》《盐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等学术著作,从而使该区民俗文化保护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六)建立民俗文化保护长效机制

县级图书馆要牵头制定县级民俗文化保护规划,积极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制定阶段性保护任务和长远的保护目标。盐都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为抓手,带动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整体开展,已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俗文化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目前,该区已有1项民俗文化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有4项民俗文化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有10项民俗文化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有23项民俗文化列入区级保护名录。该区建立了民俗文化资料数据库,对盐都区内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民俗文化采取记录、建档、展示、传承等措施予以保护。在区图书馆设立水乡民俗文物陈列厅展示、弘扬、传承盐都优秀的民俗文化。积极组织专家对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对各种民俗文化进行科学认定,制订保护方案,通过多种方式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开发。建立健全民俗文化实物资料征集和保管制度,防止珍贵民俗文化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和流失;建立了以人为核心、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并积极开展创建民间传统文化之乡等活动。该区由于民俗文化保护工作成绩斐然,2009年12月,被江苏省文化厅表彰为省非遗保护先进集体;2010年6月,苏万才被江苏省文化厅表彰为省非遗保护先进个人。

县域民俗文化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县级图书馆更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发挥自身优势,使县级图书馆的民俗文化保护职能得以深化,同时也能促进县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