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著作权问题研究:与电子教学资源相关的角色

著作权问题研究:与电子教学资源相关的角色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权利持有人可能会拒绝请求,批准请求,或者批准征收使用费的请求。不仅如此,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能还要求在许可阶段保留资源使用的记录用于审计之用。(二)开展信息素养、著作权教育的角色1.信息素养教育的角色现在学生们面临着信息资源与日俱增的困扰和需要高效地甄别这些资源良莠的挑战。

著作权问题研究:与电子教学资源相关的角色

(一)版权咨询、版权清理和版权许可方面的角色

1.版权咨询的角色

一些图书馆已经积极地投入到网络课程的开发利用中。图书馆版权专家会提供有关图书馆参与网络课程的重要知识产权服务和建议,这些服务和建议使机构能够在提供网络课程时不用担心法律惩罚。图书馆版权专家通常会做的事情包括:(1)提供有关理解下述问题的建议。地域性和版权,以限制性的方式合理使用版权材料,使用开放教育资源、开放获取和公共领域材料的重要性;通过成为出版商和网络课程委托人的合格的知识产权管家而避免获取限制性学术材料和教育材料的重要性。(2)通过下述方式来促进限制性材料的使用。为了以较低的费用或不花任何成本就可以获取材料而同出版商协商合理的协议;鼓励想要使用版权材料的教师将其提交给大学的机构仓储;充分利用教师同出版商的合同,例如有些教师要求出版商免费提供教科书,不鼓励对出版商的内容进行复制和粘贴。(3)确保公开传播材料相关协议里包括课程的所有权利持有人。(4)倡导协调支持处理教育材料的所有权、使用和存档的政策和程序。(5)确保负责许可供应商或出版商内容的图书馆员没有签署措辞或条款存有瑕疵的协议。[1]

2.版权清理的角色

高校图书馆可以为电子教学资源的应用提供下述关于版权清理的服务:可以收集具有同等学术价值的开放的、无版权的学术资源替代受版权保护的材料,充当电子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与出版商、数据库商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等进行谈判合作,寻求一种既灵活又具有可执行性的电子教学资源使用许可模式;可以协助教师判定对电子教学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合理使用的规定。图书馆版权清理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所有电子教学资源都可以被学生合理合法地使用,可以使学生在无版权困扰的情况下使用电子教学资源,从而尽量免予被诉侵权的可能性。[2]事实上,国外已经有大学图书馆来担当这个角色了,比如斯坦福大学要求教师进行版权清理工作之后才可以发布网络课程,以确保网络课程使用的第三方内容至少满足下述三个条件之一:来自公共领域作品、开放获取的内容或根据CC协议发行的内容;获得权利持有人直接的授权许可;满足合理使用规定的限制性条件。在Coursera平台中,版权清理并获得授权的工作主要由学校的图书馆或其他单位负责。[3]实际上,我国部分图书馆已经担当了部分的版权清理工作,只是它们还不太清楚其所做的工作就是版权清理任务的一部分。为了更加系统地辅助学生使用电子教学资源,图书馆应该充分执行版权清理的角色任务。

3.版权许可的角色

版权许可过程要求个人或机构向权利持有人请求获得其作品使用的许可。权利持有人通常是出版商而不是个人作者。权利持有人可能会拒绝请求,批准请求,或者批准征收使用费的请求。而许可使用费要分为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两种情形下的计算方法,有时权利持有人索要的许可费用是很高的,需要与权利持有人不断地议价、谈判来确定。不仅如此,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能还要求在许可阶段保留资源使用的记录用于审计之用。[4]可见,版权许可过程是很复杂的,由作为资源使用者的教师、学生等个人独自完成版权许可过程势必会给其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如果由图书馆员来承担起版权许可的责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美国、加拿大等大部分西方国家也是如此,版权咨询和版权许可的责任通常由高校图书馆来担负。杜克大学的Kevin Smith曾表示,图书馆员介入慕课的最重要角色可能就是通过版权咨询、寻求许可和许可谈判等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版权问题。[5]高校图书馆可以形成合作联盟,与出版商就版权许可过程中的事宜进行谈判,通过平衡出版商、教师和图书馆之间的利益关系,创建新的资源使用模式及许可费用定价方案从而扩大纸质教学资源和电子教学资源的许可范围。

(二)开展信息素养、著作权教育的角色(www.xing528.com)

1.信息素养教育的角色

现在学生们面临着信息资源与日俱增的困扰和需要高效地甄别这些资源良莠的挑战。图书馆应该抓紧这样的机遇,将信息素养教育和图书馆信息检索以及图书馆意识教育纳为一体,让用户在接受信息检索培训的时候潜移默化地树立图书馆意识,提升信息素养。[6]因为图书馆有为解决问题、研究、决策和持续专业发展而识别、管理、批判性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7]阿尔伯塔大学图书情报学的Heidi Julien教授曾在全国范围内做过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从她调研发表的文章看,读者教育活动已成为大学和科研图书馆的服务核心,而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也越来越重视读者教育活动。在他们提供的读者服务中,图书馆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对读者信息素养的教育上,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科图书馆员全职负责培训。[8]

随着图书馆用户对远程获取信息需求的增加和对更加快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信息共享的渴望,很多学术图书馆已经开始通过网络提供信息素养教学。渥太华大学图书馆主任Gloria Creed-Dikeogu和贝克大学教学馆员Carolyn Clark建议图书馆员提供“信息素养技能自我评估工具”并创作“在线信息素养辅导材料”来满足部分学习者的特殊需求。就此而论,很可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在网络上开展信息素养培训。多媒体学习资源提供了一个灵活的、低成本的选择,以文本为基础的教学和重链接的网页似乎已经过时了。[9]最常见的在线教学工具是基于网络的指南(例如,网络书目);另一个受到欢迎的趋势是信息素养教程,旨在为学生引进以网络为基础的、交互性的一般信息素养概念和信息资源计划,这些教程有时替代甚至补充了传统面对面的图书馆教学课程。[10]然而,图书馆在承担信息素养教学的角色中,也会面临一些障碍。正如加拿大学术图书馆所做的一项调查指出的,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素养教学者主要有两个困难:有限的资源(比如工作人员、时间和相关的设备设施),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态度问题。[11]图书馆员在承担信息素养教学时要正视这些困难并通过一定方法将其规避,使其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2.版权教育的角色

历史上,图书馆就被视为校园内具有版权相关专门知识的权威。图书馆参与版权教育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开发与教师教学使用版权材料(尤其是电子教学参考资料)相关的网络指南和教程。十多年前,美国大学研究图书馆协会发布了《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技能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其中第五个标准明确包括了信息伦理和版权。为此,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发布了版权推广计划,它主动开设关于创作共用的讲习班,内容范围涉及从仅仅讨论版权限制到更多的是如何恰当地并尊重性地使用和再利用知识产权。[12]此外,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Special Libraries Association)开设了版权证书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范围不够宽泛。图书馆会议应该突出展示著作权法和当前政策对图书馆职业的影响。为此,马里兰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建立了讨论版权问题和版权政策的网络社群讨论区。[13]

另外,大学、学院和其他学术机构对处理机构和员工使用、复制版权作品存有担忧,他们有很多种选择来缓解这种担忧,但无论怎么选择,风险是固有的。通过版权教育,可以使得学者们知道什么是合法且可允许的、什么是不合法且不允许的以及因此伴随的风险,从而学者们不会产生对版权材料的误解和滥用的评论。[14]多数图书馆员需要对图书馆用户开展版权问题的教育,因为大多数图书馆用户,既是内容创作者也是内容消费者(即内容使用者),对版权问题却不是很清楚。事实上,版权材料的使用和最初版权材料的创造是同等重要的。因此,版权教育的内容应该至少涉及三个方面:第一,版权的基本原理和著作权法的最新动态,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概要地介绍目前的著作权法及其权利和限制,澄清什么是可版权的,什么是不可版权的;第二,作为内容使用者应该知道的版权知识,比如传统课堂内合理使用的基本规则,如何获得许可使用课堂外的内容,以及如何找到无版权内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内容使用者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恰当且尊重地使用版权作品,什么是非法使用版权作品;第三,作为内容创作者应该知道的版权知识,包括作品获得版权保护的要素、意识到什么是侵犯版权、版权如何在不同的合同中使用、比较不同类型的版权协议等,目的是让内容创作者知道作为内容创作者应该享有的权利。[15]然而,从对图书馆员版权询问的调查中,有证据表示图书馆员可能也会误解基本的版权问题,导致对版权的误解。因此,这些图书馆员试图遏制侵权,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以一种非常普遍而广泛的方式开展版权教育活动。高等学校有责任通过开放更多的版权教育课程以减少版权侵权。对于图书馆员来说,也应当重组其版权问题知识和提升其处理这些问题的技能,因此,再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再教育可以是有关版权问题的会议、研讨会或讲座的形式。

我们应该为教师和学生们开发一个有关版权和合理使用的小册子。虽然版权不是21世纪的新问题,但是环境复杂性和新技术要求我们重新设计和重新包装这些内容,有效地使我们的学生做好处理这些问题的准备。我们的课堂和学习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所以必须为将来的教育者提供他们会需要的很多套件。[16]政府也应该通过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版权教育,从而提升人们的版权意识。版权局应当因此将教育公众尤其是教育部门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作为重点对象,建立更加高效且有效率的机制并落到实处。[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