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经典改编与赞誉

电影《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经典改编与赞誉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后世印度文学与文化取之不尽的宝库,进入20世纪之后,亦成为电影改编的最佳选择,随之出现了一批与史诗有关的电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部影片公映后,受到了一致赞誉。在此之前,米斯特里于1961年完成了对印度历史上另一部伟大史诗《罗摩衍那》的电影改编,并获得了相当不错的评价。在所有根据《摩诃婆罗多》改编的电影中,可以说巴布拜·米斯特里对这部作品的诠释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尤其是在特技方面。

电影《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经典改编与赞誉

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后世印度文学文化取之不尽的宝库,进入20世纪之后,亦成为电影改编的最佳选择,随之出现了一批与史诗有关的电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印度影片开始拍摄的最初几年,也就是1913年以后,印度早期电影公司大多是摄制一些以古印度史诗(包括《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为题材的充满宗教和神秘色彩的影片。如潘特在马哈拉施特拉影片公司拍摄的第一部故事影片《赛兰特里》就是根据《摩诃婆罗多》中著名的故事改编的,影片的情节并不十分动人,但是画面、布景和服装非常华丽美观,富有特色。与此同时,被称为“印度电影之父”的唐狄拉吉·戈温特·巴尔吉也曾拍摄过神话故事片《摩诃婆罗多》,他的电影为印度电影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提供了具体的模式。之后,这一题材影片的拍摄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印度电影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有印度导演巴布拜·米斯特里拍摄的《摩诃婆罗多》(1965)、库玛尔·沙哈尼对史诗进行政治化改编而拍摄的《潮起潮涌》(Tarang,1984)、英国戏剧家彼得·布鲁克根据舞台剧改编的三集迷你剧《摩诃婆罗多》(1989—1990)、阿曼·汗执导的印度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动画电影《摩诃婆罗多》(2013)等。

1965年,印度导演巴布拜·米斯特里完成了他导演生涯中最有成就的工程之一——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搬上银幕。米斯特里收集了各种宗教、史诗和语言文本的故事,以史诗《摩诃婆罗多》为剧本,创造出一部对爱情战争、出生、死亡及宇宙进行思考的电影。这部影片公映后,受到了一致赞誉。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刻画出《摩诃婆罗多》对普遍性人类困境的探索。《摩诃婆罗多》作为印度独立之后最具有代表性的神话电影作品之一,规模宏大,特技效果在当时令人震撼。众所周知,在《摩诃婆罗多》这部不朽史诗中有数以百计的不同角色,而且史诗中插话颇多,情节错综复杂,与印度教教义相关的内容频繁出现,文中还夹杂着部分史实。想将这样一部庞大的作品改编成电影实在是一件难事。在此之前,米斯特里于1961年完成了对印度历史上另一部伟大史诗《罗摩衍那》的电影改编,并获得了相当不错的评价。对于《摩诃婆罗多》这部篇幅更为宏大的作品,巴布拜·米斯特里在假设观看电影的观众们已对原作熟悉的基础上,与潘伟迪·马德胡尔、C.K.玛仕特、维什瓦纳特·潘德等编剧们共同创作了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该部电影是编剧们对原作中的关键情节与主要角色进行提取、编排而成的产物。

作为印度电影工业最成功的导演和特技设计者,巴布拜·米斯特里制作的史诗性质影片《摩诃婆罗多》时长将近3小时。这部电影之所以会获得来自不同社群观众的关注度,并在所有根据《摩诃婆罗多》改编的电影中受欢迎程度位居前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部影片汲取糅合了丰富多样的技术和表现手段:它既有来自传统印度电影的表演方式,又加入了背景音乐和歌曲,同时也融合了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科幻类影片的叙事节奏,并将宗教艺术的肖像手法运用其中。与很多印度电影类似,《摩诃婆罗多》以一段介绍性的歌曲拉开帷幕,在歌声中提到这部影片讲述的是遥远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渊源也在序幕中有简单介绍。电影从持国王宫殿前的比武较量开始,一直延伸至俱卢之战的终结。在比武较量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史诗中的勇士们正在持国和俱卢族的一群长者面前一比高下,影片主要人物在此一一亮相。《摩诃婆罗多》有多条叙述线索,但其核心是俱卢、般度两大族的关系:一大族是般度族,由五兄弟和他们共有的妻子黑公主及他们的母亲率领,另一大族是由双目失明的国王持国所率领的俱卢族。电影《摩诃婆罗多》在情节的展开上,有时故意放慢步调而着眼于歌舞的刻画:巴布拜·米斯特里竭力仿效史诗中讲述者之间的谈话,而对这样的谈话进行串联正是对原著中精髓内容的有效整合。巴布拜·米斯特里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很多内容,但所有保留下来的场景,他都给予剧中角色充足的时间进行讲述、对话以及心理独白。在诸如此类的微妙细节中体现了巴布拜·米斯特里在改编上的独创性,如毗湿摩之死那段,俱卢王子与般度王子放下武器聚拢在祖父的“箭床”前与英雄告别,那难以捉摸的氛围令人感到悲伤,却又带着令人陌生——尤其是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观众而言——的感觉,在人们的心头挥之不去。此外,由于受到艺术体裁的限制,电影虽然只能粗略叙述史诗的基本故事情节,但原作的精髓却在剧中显露无遗,这应该归功于导演和编剧对史诗材料的取舍以及对史诗内涵的把握。在呈现史诗般历史场景的同时,巴布拜·米斯特里还使用了一系列表现手法让王子们争夺权利、王位的惨剧显得更为令人痛心。

在内容方面,史诗原著中的哲学观念在电影中被弘扬正义的振奋人心的情怀所取代。巴布拜·米斯特里在创作这部电影时同样深受史诗本身定位所施加的压力,被迫将它转变成弘扬民族性的工具。与史诗不同的是,电影给作品的主人公设置了一个幸福的结局,严苛的读者也许会觉得这对史诗《摩诃婆罗多》原有的精神造成了某种程度的伤害,但它却以一种乐观的民族主义的结尾暗示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状态——一个恢复了秩序的、由正义统治的统一王国最终结束了领土分裂和内乱战争。(www.xing528.com)

在所有根据《摩诃婆罗多》改编的电影中,可以说巴布拜·米斯特里对这部作品的诠释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尤其是在特技方面。剧中慷慨激昂的战斗场面恢宏壮观,即使有个别不够精致或者夸张的地方,但在20世纪60年代的特技水平之中依然有其特色。该片动用了规模庞大的群众演员,还有与俱卢之战史诗般规模相匹敌的军队及坐骑、马车、兵器,以及足以涵盖几十名主要角色的演员阵容。尽管《摩诃婆罗多》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打斗场景,重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但影片凭借其细节的完美赋予作品一种感人的庄严。与此相类似的是,1981年由米斯特里导演的《马霍巴利·哈努曼》同样是史诗爱好者必看的充满特技的经典改编电影。

在米斯特里的《摩诃婆罗多》中,还集结了当时印度电影界堪称完美的演员阵容,他们不仅在表演风格上堪称权威,而且对角色的演绎大多成为经典。男演员普拉迪普·库马尔饰演阿周那,女演员、专业舞蹈大师帕德米尼饰演黑公主,印度巨星、神奇的摔跤手达拉·辛格饰演怖军,曼何·德赛饰演悲剧性的太阳神之子迦尔纳,他们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阿布希·巴塔查里亚饰演伟大的黑天,这个角色法力高超而举止正派,在影片中颇受尊敬;在整个故事中始终帮助般度五子,当朋友面临战争时,他表现英勇,为其出谋划策。剧中由布尚·蒂瓦里饰演难敌,持国王之长子,他因嫉妒心而不断迫害般度族兄弟,最终酿成大战。穆姆塔兹·贝古姆饰演甘陀利公主,杰万饰演沙恭尼,也就是持国百子的舅舅,擅长掷骰子的邪恶将军,他们的表演也同样出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