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战胜震灾,重建家园,展现信心和决心

新中国战胜震灾,重建家园,展现信心和决心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举步维艰,百废待兴。这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力量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大检验。显示了中国战胜强大的震灾,重建家园,使灾区人民过着舒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充分体现了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美的新风尚。

新中国战胜震灾,重建家园,展现信心和决心

二、社会美的审美特征

(一)以内容取胜,重在内容的美

任何美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但各种美的形态侧重点有所不同,就社会美而言,它侧重于内容美。为什么社会美侧重于内容呢?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生活中的美和善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前面说过,人类社会初期,美和实用是密不可分的,凡是对人们有用的东西,就被认为是美的,也可以说美和有用当时几乎就是一回事;反过来说,对人们有害的东西绝不会是美的。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当时人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审美评价是从自身的物质利益出发的,而不是一种单纯的精神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审美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人们还不能从认识上把“美”和“实用”加以区别,而是把二者之间的联系看成是完全相同的。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很大发展,实用和审美逐渐分开。人们对物进行审美评价时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即通过审美活动陶冶情感,提高精神境界,而不是要满足直接的物质实用需要。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学原理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技术领域,例如产品的设计制造既要考虑到实用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审美的需要。你只要留心观察现在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色彩……就可以明白实用和审美在新的历史阶段上又结合了起来。社会美的内容往往体现为一种精神力量、思想面貌、道德风范。社会美的形式则往往是个别的,被限定的,不具有普遍性,因而也缺乏审美观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追求社会美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但有些时候,社会美的内容和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定是一致的,这就需要我们审慎地加以分析和理解。比如,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举步维艰,百废待兴。如果当时要论人民的生活条件这些表面形式,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当然就更不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但是,国家独立、人民当家做主人了,这种内在的美却是世人共睹的(图4-1-3)。因此,如果只是一味地单纯注意形式,有时就难以准确地发现和感受出社会的美。这就要求在欣赏社会美时,要善于透过表面看本质,真正地把握住社会美的审美特征和内涵。

(二)具有时代性

社会美的时代性是指不同时代的人类社会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社会美必然具有它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阶级的特色。例如:封建时代自然经济的田园风光,有别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市化的乡镇。寺庙教堂的清静与肃穆,信徒虔诚的心灵和对生活的淡泊,不同于歌舞厅的喧哗和兴奋、青年自然流露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追求。因此,人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使不同时代人们创造的社会美,都带有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特色。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再下一代将会有它自己的美,新的美!”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比如社会美的时代性在服装的变化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古代人的服装都是宽袍大袖,到了清代人们多穿长袍马褂,而在今天,这些服装就只能在戏曲表演中看到了。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状况、语言、性格、气质以及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等的区别,对社会美的欣赏与评价的标准也不同。春秋战国时期,对女性人体美的要求是突出线条美,以致形成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审美风尚;到了唐代,杨贵妃体态丰韵,雍容华贵,所以这一时代的人体美是以丰腴为美;新中国成立初期崇尚健康美;现在讲究的是苗条美(骨感美)。而在西方,古希腊美女标准是健壮、秀丽,有欢乐活泼的性格和恬静清明的心境,美神维纳斯就是他们的典型。因此,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人体美标准。自古以来我国汉族男人都是拖长辫子,可是在清朝初年,却出现过“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争。可是在今天,还有谁会愿意为了一条辫子,宁肯丢掉自己性命呢?假如哪一天在大街上见到一个拖着长辫子的男人,人们一定会投以好奇的目光。可以说,美的种子播种在每个时代的沃土中,美的花朵应时绽放,永远显示着自己的魅力。

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的地震灾害,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这关键的时刻,全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坚决战胜这场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这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力量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大检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显示了中国战胜强大的震灾,重建家园,使灾区人民过着舒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充分体现了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美的新风尚(图4-1-4)。

(三)具有直接的社会实践性(www.xing528.com)

社会美直接依赖于社会历史条件,因为社会美的内容就是人们在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所以,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是非常直接和明显的。社会美不美,要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例如,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既定的国策。当前来看,它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顺应民心的。可是当年改革刚刚起步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改革开放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一直在争论不休。可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的争论上。最终,国家在试点的基础上,排除万难,勇于实践,锐意改革创新,才终于有了今天的新局面。比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场馆“鸟巢”的构建(图4-1-5),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瞩目和赞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最好见证。

直接的实践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直接来源于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如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同事之间的团结合作,家庭中的尊老爱幼等行为,都是社会美的体现。

(四)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社会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是指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社会美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不同民族、地区从事实践活动的条件、历史和具体内容不同决定的,不同民族和地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习惯、文化传统、宗教意识等,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美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旧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女性“裹小脚”为美(图4-1-6),在缅甸北部的一个部落,以女性脖子长为美(图4-1-7)。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习惯,这就构成了社会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由于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表现出来的民族性也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异就非常明显。中国人是最会吃也是最讲究吃的,征战以吃为盟誓,祭祀以吃来供奉,离别以吃来饯行,归来以吃来接风,佳节以吃来庆祝,歌舞以吃来助兴,婚礼以吃来待客,葬礼以吃来尽孝……对于这些东方的“吃文化”,西方人就很难以理解。

在人体艺术方面,中国古代妇女以“三寸金莲”为美,世界上还有的土著人以“断发文身”为美;西方艺术大部分是展示裸体美,而中国则是遮身隐足的,原因是审美观念的不同。西方人认为,人是赤裸裸地来到人间,是神造的。因此,祭神时,不要遮掩,不要用服饰在神面前区分等级,要用最纯洁、最神圣、最原始的裸体表达对神的虔诚(图4-1-8、图4-1-9)。

形成这些民族性、地域性差异的原因,在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及在实践中形成的民族传统的不同,还有生活环境、语言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心理状态的不同。维吾尔族姑娘喜欢华丽鲜艳的衣衫,并以辫子多为美;苗族姑娘则以在头上扎一个大发髻为美。非洲传统的黑人舞蹈是我们难以欣赏和理解的,而穿着长袍、大褂表演的中国传统戏曲,外国人也会感到异样。中国人最喜欢牡丹,称其为国色天香;日本则特别喜欢樱花,将其定为国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