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年光华》: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全景

《流年光华》: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全景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不仅靠张艺谋、陈凯歌这样近60多岁的老前辈来支撑市场,作为中国电影的新势力、新能量,已经呈现出一个新的整体,宁浩、滕华弢、李玉、刘杰、徐峥、乌尔善、赵薇、郭敬明、杨树鹏、李蔚然、韩杰等成绩也有目共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影片可以称为双料冠军。有的影片甚至陷于四不像的尴尬境地。

《流年光华》: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全景

2000年后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着三种方式,一是延续90年代充满世俗价值认同的,散发着浓重人间烟火的气息,将90年代现实主义的叙事特点推向高点。二是是第五代导演开始活跃在影视圈,影像意识的成熟成为中国电影接近好莱坞高概念电影的标识,《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都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的。三是中国电影在高概念电影的冲击下,有一部分年轻导演开始探索新的出路,小成本电影开始兴起。《疯狂的石头》《泰囧》《失恋三十三天》《捉妖记》等影片淡化了许多电影文化的强调,增加了不少游戏属性的介入。面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青春电影也跟随着大环境的背景转变自身发展之路,对于青春电影来说这一时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在2000年左右还在延续着90年代青春电影的“残酷性”,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多集中在这个阶段。娄烨说他爱上海,于是有了《苏州河》。《苏州河》不是关于一个生命双重生活式的语寓言,而是一个寻找失落爱情的现代年轻人的精神漂流记[11]。《十七岁的单车》讲述了新时代的“骆驼祥子”阿贵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一波三折的经历,两位少年展开自行车争夺大战,而自行车对于阿贵来说是谋生的工具,但同样对于小坚来说自行车是他在学校哥们儿和爱慕的女孩儿面前长脸的装备,两人换自行车的桥段让人想起来《小鞋子》中的兄妹。两个影片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同样的方式处理物质匮乏的时代带给人们的尴尬。影片最后阿贵的一句“我不认识路”再一次暴露自己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困境。《红颜》以及之后的《苹果》导演李玉的视角非常鲜明即女性视角的建构。影片完全站在一个女性的视角来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更用女性生命体验来解释青少年在青春期一些“离经叛道”的举止。从拍摄《孩子王》开始,顾长卫的导演天赋便已经彰显,后来与陈凯歌张艺谋的长期合作进一步为将来独立执导影片打下基础。《孔雀》算得上是顾长卫作为导演的处女座,正如他所言:《孔雀》要表达的是一种理想的重生,但是重生就意味着一定要先幻灭。二姐的跳伞梦、三弟的绘画理想都在现实的打压面前破灭,但唯独“傻大哥”却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在影片的最后,姐弟三个家庭去动物园看孔雀,但孔雀始终没有开屏,他们走后孔雀开屏。也就是说孔雀即便有华丽的羽毛但也不会飞翔。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些经典的代表作如:《美丽时光》《背鸭子的男孩》《爱你爱我》《老男孩》《今年夏天》《看车人的七月》《暖》《蓝色爱情》《十七岁的天空》等。

第二阶段是2005年之后,一大批转型导演开始崭露头角,高晓松的《那时花开》讲述了大学新生欢子、高举和张扬三人间的感情,张扬和高举一同追求欢子,最终张扬和欢子结婚,婚后不久两人分手。当三人分道扬镳各安天涯立誓不再相见到后来高举和欢子结婚,三人都没有履行当初的诺言,而最终选择自杀。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见证了一个懵懂少女到交际花再到为人母的蜕变过程,“爱你,与你无关”写出了女主角在经历这么多变化之后还是对作家念念不忘的深情。《杜拉拉升职记》是徐静蕾2010年的作品,讲的是大学毕业生杜拉拉刚步入职场遭到老板骚扰而辞职,男朋友和闺蜜出轨父亲病重需要手术,这一切都压在杜拉拉身上让她喘不过气,但好在进入新公司后,因为上司请假,杜拉拉借助这次机会,将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最终得到晋升机会。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当代大学生毕业之后所面临的的现状,影片的引导作用让处在这个阶段的毕业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在这期间中国青春电影越来越多地成为转型导演处女座的主题选择。在这一阶段2006年的《盛夏光年》、2007年的《夏天的尾巴》、2008年的《九降风》、2010年的《山楂树之恋》都是较为优秀的作品。

第三阶段是在2011年之后,这一阶段的青春电影有关于“残酷”青春的主题转向为“集体回忆”的朦胧书写。且随着商业片的民族大潮,青春题材也开始融入商业片的一些因素。电影的2011年《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从这部作品上映以来,内地就掀起了各种各样类似主题的青春电影如:2014年的《匆匆那年》《同桌的你》,2016年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等。这一时期在商业元素的引导下有很多青春电影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其中最为甚者属郭敬明的小时代三部曲,从作者到导演,文学到电影的转变,郭敬明对于青春理想的状态让很多的青少年为之着迷。2017年的《李雷与韩梅梅》以初中英语教材上的两个人物为标题,吸引了很多80,90后的受众去观看。但故事内核的匮乏才是整部影片的硬伤。

《站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那个时期日子过得普普通通但有着较为丰富的精神世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事物涌入生活,这群年轻人在面对未来去留问题上也做出不同的选择,女主角选择接替父亲的工作离开文工团,剩下的人跟着承包商老宋继续留在舞台。崔明亮这个人物是这部电影中的核心,从最开始玩世不恭到听到好友去深圳之后的见闻彻夜难眠,主人公站在历史的十字街头茫然失措,直到县文工团重新承包之后决定踏上外出演绎的旅途,但由于市场环境很快被社会淘汰,而在无人观看演出的舞台上一群怀抱理想的年轻人沉浸在自我释放当中。最终歌舞团解体,蔡明亮选择和尹瑞娟成家生子,在影片的最后,妻子尹瑞娟一边烧水一边哄着怀里的孩子,而此时的崔明亮则开着电视昏睡在沙发上。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不仅靠张艺谋、陈凯歌这样近60多岁的老前辈来支撑市场,作为中国电影的新势力、新能量,已经呈现出一个新的整体,宁浩、滕华弢、李玉、刘杰、徐峥、乌尔善、赵薇、郭敬明、杨树鹏、李蔚然、韩杰等成绩也有目共睹。从年龄上来说他们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青年导演,但是他们是主流电影中的异类,是新一代导演中显示出导演才华的人。新一时期的青春电影努力跨越艺术和商业的鸿沟,在叙事方面更加流畅,故事情节也更为波折复杂所以赢得了年轻人的市场。

无论是韩寒的《后会无期》还是李玉的《万物生长》,这一时期的青春电影都在努力跨越艺术与商业之间的芥蒂。都在充满诗意画面的镜头中,迎合时代的趣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影片可以称为双料冠军。有的影片甚至陷于四不像的尴尬境地。

同一时期的台湾青春电影伴随着地区文化经济的进步已经形成自己的特点:同志体裁兴起、朦胧爱情商业化、庶民美学本土化。《艋舺》作为台湾后新电影的成功典范,力图将庶民美学推向高潮。电影展现了“台客”不拘小节的粗犷气质,将影片与台湾民众之间的距离拉近。包括《海角七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爱,love》等都属于台湾商业片和艺术片结合的成功案例,这些影片都有浓重的台湾标签。《孽子》是根据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的台湾首部同志电影,自此有关于青春电影的同志文化开始兴盛。此类型的影片还有《蓝色大门》《台北朝九晚五》《刺青》等。

【注释】

[1]李道新.中国电影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

[2]杨状振.求索镜像:中国电影文化的转换与位移[J].四川戏剧,2006(06):30-31.(www.xing528.com)

[3]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4.

[4](战国)屈原 著,林家骊 辑注.楚辞[M].北京:中华书局,2015:201.

[5]聂楠.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主题与表达[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6]王秀杰.近年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类型化趋势探究[J].当代文坛,2015(06):105-108.

[7]许南明.电影艺术与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25.

[8]程昱.影像青春中的个体发现与身份认同[D].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9]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85.

[10]丁亚平.中国电影历史图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818.

[11]林少雄.“第五代”与“第六代”的文化策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36-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