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丕清算行动及《三国英雄记.王者的征途》书评

曹丕清算行动及《三国英雄记.王者的征途》书评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震怒,下令处死负责王室及诸侯出行的公车令,并且对儿子们严加管教。经过此事,曹操对曹植的宠爱日渐衰退。随后,曹魏政权内部又进行了一番人事的大调整。丁仪的弟弟丁廙也同样死于曹丕之手,丁氏兄弟家中男子全部被杀。杨俊知道这是曹丕报复他,为了不连累家人,在狱中自杀。经过这番强力整顿,曹丕的势力更加强大,曹植一派迅速淡出了政治核心,这是必然的结果。

曹丕清算行动及《三国英雄记.王者的征途》书评

曹植来讲,他知道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继承权,一旦父亲不在人世,他以及支持他的人都将面临灾难。

可能曹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选择了曹丕,但不想看到儿子之间出现骨肉相残的事。为了安慰曹植,他增加曹植的食邑5000户,连同之前的5000户,在曹操诸子中第一个成为“万户侯”。

曹操的想法大概是,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该接班的接班,该封侯的封侯,都是自己的儿子,都是自己的左右手。

然而,就连老谋深算的曹操也无法控制后续事态的发展。政治斗争的战车一旦开动,想突然把车刹住那是很难的。曹丕和他周围的人显然不想就此刹车,因为当前是肃清对手的最好时机。

曹植自从知道自己继承无望的消息就一蹶不振,与之前的活跃和外露相比,就像换了一个人。幽怨、沉沦、悲伤、担忧……这让曹操不免有些失望。

不久发生了“司马门事件”,让曹操由失望变成了生气

一天,曹操接到报告,说曹植在只有天子以及魏王专用的驰道上纵车飞奔,又私自打开一般人禁止通行的司马门。

这可不是违反交通规则或者酒驾那样的小事,这件事可以上升为大逆不道。曹操震怒,下令处死负责王室及诸侯出行的公车令,并且对儿子们严加管教。经过此事,曹操对曹植的宠爱日渐衰退。

“司马门事件”的确有点诡异,据说曹植那天确实喝多了,喝多了就不适合到外面瞎逛,更不能驾车。但曹植有些失控,还拉上杨修,也不管什么驰道和司马门,一路纵驰,很多人都看到了。

但是,这件事仍然存在疑点:是谁请他喝的酒?谁刚好为他准备了车?司马门是他自己打开的吗?这些都是疑问。公车令被杀,疑团更无从解开。

但案件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已产生,影响极恶劣,即使是对手布下的局,也只有认了。

随后,曹魏政权内部又进行了一番人事的大调整。

过去曹操手下最重要的机构是丞相府,魏王府组建后,这两个机构之间便有了职能上的侧重,魏王府偏重于行政管理,包括王室事务,而丞相府重点负责军事,包括军队将领的选拔任用、军队调动、军事后勤以及战略谋划、战役参谋等。

曹操杀崔琰、废毛玠还有一个深层用意,他们二人长期负责人事工作,很多人都是经他们的手而受到提拔的,在新的政治格局下,曹操需要对重要的人事安排进行梳理。

经过调整后,魏王国的相国是钟繇,王修、王朗、袁涣、国渊等人分别担任各部部长(九卿),在魏王国秘书局(尚书台)供职的有荀攸、凉茂、杜袭、和洽、王粲等,而在丞相府里,此时的核心人物有董昭、贾诩、程昱、刘晔、陈群司马懿等。

从以上这两份名单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核心人物不是曹丕的死党就是明确支持曹丕的,最少也是未公开涉足夺嫡之争的人,而曹植一派的人物已纷纷退出了前台,有的永远消失了。

曹丕被立为太子后,杨修、丁仪、丁廙等人立刻感到情况不妙。

杨修马上跟曹植疏远了关系,转而向曹丕靠近,但曹植仍像以前一样跟他来往,杨修也不敢完全拒绝曹植。杨修有一把由著名铸剑师王髦所铸造的宝剑,是杨家的传家宝,杨修知道曹丕特别喜欢刀剑,曾命人专门打制过自己设计的剑,也酷爱收藏名剑。为讨曹丕欢心,杨修把这把剑献给了曹丕,曹丕非常喜欢,经常佩带。但是四年后杨修还是被曹操借故杀了。(www.xing528.com)

曹丕称帝后,有一次从洛阳宫殿里出来,刚好佩带着杨修送的这把剑,又想起了杨修。

曹丕对左右说:“这就是杨德祖说的王髦所铸造的宝剑,也不知道王髦还在不在了?”

最后居然找到了王髦,曹丕亲自召见,赏赐了不少东西。

曹操杀了杨修,却没有对二丁下手,因为毕竟有亲戚关系,曹操与二丁的长辈丁宫、丁冲感情很好。

但曹操死后,曹丕就没有其父的开阔心胸,把反对过自己的人都记在心里,并找机会报复。最早遭到报复的就是丁仪。

曹丕想收拾丁仪,就让他当情报处副处长(右刺奸掾),搞特务工作固然很威风,但也很容易出差错,曹丕的想法是找个理由就治他的罪。不过按照曹丕的想法,丁仪最好自己识相自裁,但丁仪还想活下去。

丁仪跟夏侯尚关系不错,夏侯尚跟曹丕关系密切,丁仪找到夏侯尚,给他叩头求他救自己,夏侯尚跑到曹丕那里求情,恳切地流泪不止,但曹丕不能原谅丁仪,后来还是找个借口把他杀了。丁仪的弟弟丁廙也同样死于曹丕之手,丁氏兄弟家中男子全部被杀。

相对于曹丕的“太子四友”,杨修、丁仪、丁廙、邯郸淳可以称为“平原侯四友”,他们中两个被杀,一个先失势、后被杀,最后一个邯郸淳,因为他的背景相对简单,加上他会写字,又善于讲幽默的“段子”,心态又极好,又一大把年纪,所以没被清算,保住了一条命,但也只能谋个闲差。

曹丕称帝后让邯郸淳到太学博士给事中,也就是大学教授,他倒落得清闲,活到94岁才死。

被划为曹植一派的其他人物,如荀恽、孔桂、杨俊等也都受到了牵连,有的直接被曹丕找个借口杀了,有的仕途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荀恽不仅不拥戴曹丕,而且最看不惯夏侯尚。曹丕很恨他,只不过荀恽死得比较早,加上他是荀彧的儿子,曹丕倒没怎么难为他。

孔桂就没那么幸运,由于他公开支持曹植,曹丕把他盯上了。曹操死后,孔桂任驸马都尉。这时有人举报孔桂接受西域那边什么人的贿赂,答应帮人家跑官,曹丕下令彻查,后来把他杀了。

杨俊后来到南阳郡当太守,曹丕称帝后的第三年到南阳郡视察,说当地市场不繁荣,就用这个借口把杨俊抓了起来。杨俊是河内郡人,司马懿、王象、荀纬等人都为他求情,叩头直到头破血流,曹丕都不答应。杨俊知道这是曹丕报复他,为了不连累家人,在狱中自杀。

还有更多没有载入史籍的人和事,因为牵涉进这场斗争而受到影响。有的因为支持曹丕而升官发财,有的因为支持曹植而饱受株连,曹魏的政局因此搅动不安。

有一些事,在曹操的眼皮底下发生。曹操默许了这些政治报复,因为他清楚,涉及继承权这样的大事从来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谁最合适,既然曹丕最合适,就要扶持他。

经过这番强力整顿,曹丕的势力更加强大,曹植一派迅速淡出了政治核心,这是必然的结果。对于曹魏帝国来说,也是必需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