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3大关键原因

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3大关键原因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既然课堂教学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那么追求高效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性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所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综合性的,是相互作用的,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明确职责,尽其所能兴利除弊,减少不利因素,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着教学方式的优化,因此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前提是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3大关键原因

既然课堂教学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那么追求高效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性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从教师方面看,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艺术、事业心、责任心、社会环境等因素均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从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动机和兴趣等也会波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综合性的,是相互作用的,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明确职责,尽其所能兴利除弊,减少不利因素,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的“教”

1.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方式的落后,一方面,体现在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教育观念的陈旧。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着教学方式的优化,因此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前提是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高效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因此亟须教师转换教学观念,思考作为一名引导者、组织者该如何发挥教学的最大价值。

在课堂中,笔者偶见一些非常“负责任”的教师在40分钟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把本课所有知识点讲得详细再详细,生怕有哪一个知识点讲得不到位,致使学生听不懂,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整节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沦为听众,长此以往,教出的学生相对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被教师牵着学。然而,课堂教学中并非是教师教得越多、讲得越细,学生就能学得越好,学生的能力不是听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练出来的。教师应给予学生去尝试、去犯错、去探究的机会,而不应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这样只会徒增学生的懒惰和依赖感。相反,有时还需教师适当地“装傻”,请求学生帮助,给予他们充分展示的空间,获得攻克难关的成就感。教师即使再急切,也不可直接包办替代,只能在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思考探索之后仍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给予点拨、提醒。只有教师教育观念变化了,才能带动学生观念的变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和探究知识。

2.自身能力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化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越俎代庖,又要体现出教师的引领作用,如何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忽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开展得再丰富热闹,也毫无意义,就像打了一场没有组织、没有目的的乱仗,平白地耗费时间和精力却没有任何实效。要想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一节课讲多讲少、怎么讲都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公式可循,需要教师懂得教育教学艺术,能够随机应变,因学习内容、授课对象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并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对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活动进行预设。但是,课堂教学本身是开放性、多样性的,那么它的生成也是非固定性的,教师专业知识高深,能随时应对课堂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够把握课堂生成转化成为课堂亮点。

3.环境因素

随着当今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学校的过高要求和苛刻指责,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教育资源的不足、教师较为低下的职业地位、不适当的收入等在消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自身如果没有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公平的制度,形成和谐的、积极进取的教育氛围和激励教师发展机制,也会销蚀教师的斗志和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态度造成影响,所以如果能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便能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中。

(二)学生的“学”(www.xing528.com)

1.学习情况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他们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各不相同。教师必须要学会了解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只有准确地了解学情,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方向更正确、方法更灵活、效果更理想,才会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2.学习策略和方法

凡事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而错误方法会使我们事倍功半。怎样才能做到会学习,有效地学?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自主高效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今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教师教授知识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提高学习的效果。想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从“预习”这一环节下功夫。特别是在“欣赏评述”教学领域,对学生来说,“预习”是十分重要的。“欣赏评述”领域在课堂教学中不同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它强调对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中依靠大量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果没有“预习”这个环节,学生不做深入的背景了解,单凭教材中只言片语的介绍,课堂交流就无从谈起。人美版教材一至六年级中每册的第一页都会大幅置放一件作品,使学生能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美术作品,又为学生提供了如何“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示范。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并借此机会交给学生预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两个预习任务,即“你对书中列举的哪个文化遗产最感兴趣?你想了解关于它的什么?”“你对哪些本课或课外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入了解?请把你的了解进行查证后分享给大家。”设计第一个预习任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找出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在调动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有目的地学、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设计第二个预习任务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做铺垫,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资料的整理和收集过程中,对新知有更深入地了解与思考,在讨论与交流环节便可做到人人有话说,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后,课堂有了生动性,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课堂的有效性也得到提高,教学也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3.学习主动性

主动的学习状态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有兴趣、愿意学,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在实际教学中,上课总有学生忘带工具,所以很多课堂中的教学任务都不能及时完成,长此以往,学生不带工具的情况越发严重,有的教师在课前通知以及跟班主任协调但也没办法解决,总有个别学生没有带,课堂教学任务自然完不成。

而学生不带工具的因素有很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美术课堂没兴趣。人们大多如此,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更不会放在心上,所以出现了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学生仍然不为所动的情况。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挑选他们认为感兴趣的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美术活动中,以此为后面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