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分析

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分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终极效果应体现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观,从而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能够积极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二是逐步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机制。

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分析

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教学要素分析

王斯琪[1]

摘 要: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开阔视野、增强民族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环节。形势与政策教育需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社会环境和校园内部环境为环体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切实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有着很强的导向性、政策性和时效性,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有效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以丰富生动的内容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大事,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

一、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为四有新人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形势与政策教育最终落脚点也应是育人。高校培养的学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在学生素质中,正确的政治观处于突出的地位。高校的德育内容非常广泛,但最基本的是解决好学生的方向道路问题,即政治观的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毫无疑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终极效果应体现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观,从而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能够积极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现状及其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方向,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增强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3.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心智成熟,在德育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大学生同样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惑,承载着来自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据有关媒体介绍,从全国名牌高校到各地普通大学,每年都有几起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虽然,引发这些事件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但也说明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从正面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和分析形势,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审视、把握自己,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胸襟、立志奋斗,进而促使他们在德育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环境的作用,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完成上述任务,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社会环境和校园内部环境为环体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这三者的作用。

1.教师为主导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仅是理论教育的传播工具,而且更是青年学生的思想启迪者。在教学中,无论是设计、实施教学,把握学生思想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www.xing528.com)

在教学设计、实施上,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做到“三多”,即多给学生一点参与教学时间,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多给学生一些表现整体素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性。另一方面应积极倡导“双向交流法”,要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除了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启发性教学外,每节课还必须留下一定的双向交流时间,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即席解答,如果学生一时提不出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准备提问学生。

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按照学生是否欢迎、是否满意来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进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式教学等,实现课程建设网络化、课堂讲授电教化、课外指导信息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力求教育生动形象、入情入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把教学目标与学生需要有机结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应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决定如何组织与呈现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引导学生对一些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提高教师素质上,一是要坚持精选、重用、严育的原则,建设一支精于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经常化。二是逐步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机制。校内可以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要求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校外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师培训和进修,组织进行国内外考察,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三是要加强教学研究,设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课题,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并纳入学校科研计划。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实效性。最后,加强师资资金保障建设。要充分考虑这门课程的特点,合理计算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2.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的兴趣来实现的,因此教学中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要让学生有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为此,学生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学生应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一要克服功利主义。防止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所学专业无关,与评优、就业不直接挂钩,学不学用处不大的错误思想。二要克服抵触情绪,防止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种教化,是空洞的说教的错误思想,要把学习这门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第二,学生应自觉培养主动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习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情民意的习惯。平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增强自己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培养自己在了解社会中提升理性认识的能力,强化自身主体责任感。

3.社会环境和校园内部环境为环体

社会环境和校园内部环境构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环体。社会环境作用于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表现在大众传媒和网络作用的发挥,而校园内部环境作用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则表现在校园宣教阵地作用的发挥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扩大教育面,保证教育内容的全方位、多角度,保证教育似“春雨润物”渗透,自然而连续,就必须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网络的作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半月谈》等有关期刊,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上是内容生动、准确的教材。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和相关网站建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大众传媒同现代网络紧密结合,能够在总体上使学生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直观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青年学生关心时事与政策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自觉把个人与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高校应创造条件,强化校园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的作用,在校内开辟阅报宣传栏、宣传橱窗,张贴标语、海报、书画等等,主动占领校园宣教阵地。班级应订阅重要的报纸期刊,图书馆报刊期刊室应具备相应的规模。适宜的校园宣传环境会有力地呼应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发挥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寓教育于校园环境建设之中,是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学校有关部门须协同工作,帮助、引导大学生在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活动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受到启迪。具体做法是:通过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活动进行教育。针对当代高校学生的特点,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针对性强,主题突出,收效明显。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上海2010年世博会活动等,开展纪念性征文、书画展、党课、团会等活动,使学生不忘青年的社会历史使命,增强团结拼搏的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七一”和“国庆节”开展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在“清明节”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举办祭扫、追忆先烈活动,使学生增强忧患意识,不忘历史的耻辱,激励学生奋发读书、振兴中华的情感意志和自觉性;要充分利用大学生中“红色”社团的优势资源,大力扶持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等为代表的理论学习型社团,发挥它们的载体作用和带动作用,使社团活动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相互促进,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知识、受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注释】

[1]王斯琪,女,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思政课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