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卷调查中,有超过72%的学生认为模拟法庭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实践能力”,25%左右的学生认为模拟法庭最重要的作用是“巩固法学理论”,3%的学生认为模拟法庭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模拟法庭最大的期待和最大的收获均是提高法律实践技能。
具体到“模拟法庭可以提高什么法律技能”,超过90%的学生选择了“审判程序和证据规则知识”和“法律辩论和庭审技能”。这一结果再一次印证了我们上述提及的观点:尽管程序和证据规则在诉讼法课上老师已经详细讲过,但是这种“程序性的知识”还是通过学生的实践和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地被学生吸收。
法律技能包括了法律研究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真实法律环境之下的综合法律素质。
首先,法律研究能力是参加模拟法庭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以一次国际刑事法院模拟竞赛为例,竞赛要求参赛队针对一个虚拟案件里的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争议、可受理性和危害人类罪的定罪这三个问题提交书面诉状并进行法庭陈述。关于这三个问题的法条、案例和学者著述不计其数,法律研究应该从何入手?队员们首先就要大量阅读学者著述,试着在学者著述里找到自己的论证思路。其次,学生能够在学者著述的脚注里找到相关案例的名称和案号,以此为线索去国际刑事法院(ICC)的官方网站上找到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队员们至少收获了三个方面的法律研究能力:一是利用专业学术网站如LexisNexis、Westlaw、HeinOnline查找学者著述的能力;二是英语快速阅读能力;三是快速归纳作者观点的能力——通过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学者著述浩如烟海,对于学生而言,如何通过几十秒的“摘要阅读”来判断这个作者的观点是否支持我方观点、什么信息对我方有用的确是不小的挑战。(www.xing528.com)
其次,有了较好的法律研究能力还远远不够,如何将研究成果表达出来是对参赛队员法律表达能力的更高考验。法律表达能力在不同的备赛阶段分别体现为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写诉状的阶段,参赛队员至少可以收获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逻辑化呈现的能力;二是准确运用法言法语的能力;三是撰写法律文件的能力。在书写诉状的后期,队员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修改字体、校对目录和检查引用是否规范上面,这样的锻炼对于今后学生们进一步的学术写作和法律文书写作都是十分有益的。而在模拟法庭的“庭审”阶段,法律表达能力则体现为口头表达能力。法律职业人都知道,讲清楚一个法律问题的基本要求是将法律问题进行“要点化阐释”,而参赛队员面对“法官”的提问,只有十几秒的思考时间,如何在这十几秒内将自己之前准备好的大量材料进行筛选和梳理,形成要点化的答案,对参赛队员们确实是不小的考验。
最后,模拟法庭有助于培养学生“真实法律环境下的综合法律素质”。众所周知,真实的法律环境并不只有法条、判例和事实,经济、政治、心理、文化都有可能成为影响陪审团认定事实和法官判案的因素。正因为如此,现实主义法学派大家杰罗姆·弗兰克才认为法学应该“把法律问题和政府事务的资料置于历史、伦理、经济、政治、心理和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之中”。[12]调查对象李某在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她在模拟法庭竞赛中很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学习如何揣摩法官的心思。由于模拟法庭的案例集中体现了该学科内比较有争议的问题,问题本身不会对某一方明显有利,因此任何一方都可以站稳立场进行充分的演绎发挥。在这个时候,法官就不可避免地进行自由心证。自由心证是指“事实裁判者依据良心和理性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评价以达到内心确信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的活动”。[13]既然是依据自己的良心和理性,每一个法官的审判活动都受其修养、好恶感和变化不定的情绪的影响。美国律师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法律上有优势,就跟法官依法说理;如果你在法律上没有优势,就跟法官演绎事实;如果你连以上两点都没有,就唤起法官的感情。”在2013年国际刑事法院模拟审判的海牙总决赛上,“最佳辩手”的获得者就是凭借一段充满感情和哲理的演讲式的反驳获得法官的青睐。总之,模拟法庭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法律环境中,通过和法律之外各种因素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