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模拟法庭教学的意义与实施策略

中小学模拟法庭教学的意义与实施策略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泛开展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活动”不仅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更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二)模拟法庭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模拟法庭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属于一种情景模拟教学。(三)模拟法庭教学有助于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要强化法治教育内容,并将法治教育内容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中。

中小学模拟法庭教学的意义与实施策略

(一)模拟法庭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中小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后,以模拟审判的个案为载体,有机会接触法律界不同的角色:扮演律师角色时会了解律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扮演法官检察官时会了解秉公执法的意义;扮演被告时会了解保护被告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学生可以感受模拟法庭庭审程序的规范性、当事人双方的平等性和司法裁判的公正性,感受法律至上、程序公正、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从而形成对法律的信仰与尊崇,真正树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

“广泛开展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活动”不仅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更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二)模拟法庭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模拟法庭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属于一种情景模拟教学。模拟法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和体悟法律相关职业独特思维方式的具体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法律学习方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法律课教学中的一种应用。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这种实践教学方式采用角色模拟、互动等多种教学形式,给予学生一种传统课堂教学不能提供的多维实践空间,使其体验多样化的角色,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模拟法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有助于学生获得多重的收获,包括法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还能让学生在模拟法庭之后,继续思考在庭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法学的兴趣,深化其对法律规定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模拟法庭教学有助于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在课程建设课程标准修订中要强化法治教育内容,并将法治教育内容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中。要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景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www.xing528.com)

《日常生活与法律》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法律的存在或运行。我们付款,是认为这是应该的;我们尊重邻居的财产,是因为那是他们的;我们靠马路右边行车,是因为这样做是谨慎行事的。我们很少去考虑这些我们界定为‘应该的’、‘他们的’或‘小心驾驶’的集体的判断和程序。”[12]这些需要知识判断和程序规则的无意识行为凸显了社会生活中一般人法律思维的缺失。

模拟法庭虽然是模拟,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置身于真实的场景,进入真实的角色,演绎真实的案情。这种逼真的现场与角色的参与构成了事实还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将之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思维方式,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

(四)模拟法庭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模拟法庭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角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程序正义意识与程序操作能力,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案件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锻炼他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