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路径与策略

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路径与策略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治主题班队会有效、成规模地开展,离不开班主任、辅导员对普法工作的有力支持。同时,通过主题班队会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至于法治主题队会,教师则全程做幕后的指导者,整个队会由中队队员完成,由此调动队员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在开展法治主题班队会时,需要具有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

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路径与策略

(一)怎样理解法治主题班队会

2009 年8 月12 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第三章—《职责与任务》里第十条规定:“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这是班主任开展班会、队会的依据。

法治主题班队会是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围绕法治的某一主题,根据学校教育计划或学生客观需要为解决本班某一重要问题而展开的对全班(中队)进行集体教育和管理的综合课程,是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的系统或非系统的法治教育活动。

法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班会、队会属于德育的重要途径,开展时要着眼于德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法律素质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素质。法治教育与班队会的有机结合—法治主题班队会必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撑。

法治主题班队会是活动课。活动课程在《教育大词典》中被表述为“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14]。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活动课程是这样定义的:“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基本出发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15]

法治主题班队会就是通过班队会的形式,从解决学生生活中涉及法律的问题出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舞台。它将法律与学生的生活勾连起来,在目标和内容上更具综合性,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突出情感体验和自主体悟,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产生影响,让学生去寻求法治的生活方式。因此,法治主题班队会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活动型德育课程。

(二)法治主题班队会的意义

法治主题班队会作为学校法治教育的组成部分,拓展了学校和班级的教育空间,成为学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校认真、切实地实施。

1.开展法治主题班队会有助于普法工作的贯彻落实

我国普法工作是一项始于1985 年,由政府主导的面向“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的法制(后改为法治)宣传教育工程,现在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简称“七五”普法规划)已经到了尾声。从1986 年的“一五普法”到现在的“七五普法”,在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中,青少年一直是重中之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和学校普法工作的完成质量,关乎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

普法教育不仅包括轰轰烈烈的运动,更需要能够春雨般地滋润心灵。法治主题班队会有效、成规模地开展,离不开班主任、辅导员对普法工作的有力支持。班主任、辅导员要留意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在班队会中安排一部分时间,引导学生用法律的视角正确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逐步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维和习惯。(www.xing528.com)

2.开展法治主题班队会有助于班级建设

法治主题班队会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涉及法律的问题入手,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运用体验、讨论、辩论等形式,使班集体成员得以进行范围更广的思想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甄别是非,学会在法律的框架下行动和生活,从而使班集体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通过主题班队会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风气正、凝聚力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大家庭,有利于促进班级氛围的正向发展。

3.开展法治主题班队会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法治追求平等,法治主题班会作为师生共同打造的活动课程,更是要追求师生的平等。在班会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不仅仅是法治教育的对象,更是法治主题班会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作为法治主题班会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切实尊重学生在班会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民主,增强班会的透明度,法治班会主题的选定应当有学生的参与,甚至可以请学生出主意、想办法;同时,要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增加班会的开放性,凡是可以让学生参与的,都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法治主题班会成为构建平等型师生关系的课堂。至于法治主题队会,教师则全程做幕后的指导者,整个队会由中队队员完成,由此调动队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思想碰撞与情感交流,我们可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法治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开展法治主题班队会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德育专业素养

法治主题班队会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课堂。精心设计并有效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专业基本功。班主任在开展法治主题班队会时,需要具有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理出学生需要的法治教育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困惑,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对接,进行延伸。此外,班主任还需要了解德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要求,具备设计活动的能力(对具体主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提升主题的技巧和创造能力等)。因此,班主任组织开展法治主题班队会活动的过程,既是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德育专业素养的过程。

5.开展法治主题班队会有助于学生法律素养、综合素质的提高

法治主题班队会,是学生接受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养的一条重要渠道。在法治主题班队会中,可以从法律层面对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如起外号、借同学学习用品不归还等加以剖析,学生能够由此学习用法律的视角观察分析生活的现象,学习、感受并逐步适应法治的生活方式,这无疑对中小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思维的培养、法律素养的提高起着助推作用。

同时,法治主题班队会从准备到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接受锻炼、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学生在主题班会上的交流、讨论和对活动的参与,有利于他们锻炼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认识分析能力;丰富的生活情境体验,有助于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从不同角度展现自己,释放自己的潜能,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