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策略

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策略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少年法学课程没有教材,于是笔者印制讲义发给学生。笔者为学生列举若干与本部分教学内容相关的法律格言、法律谚语。学生通过积累法谚,能够感悟法律的真谛、法治的精神。在“用图片解读中西方法律的故事”中有如下的内容。正义女神的这种“造型设计”是有背后的道理的。少年法学课力图培养学生“由生活揭示法理,由法理透视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法治思维。蒋来用、高莉:《法学的故事》,许珂审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策略

少年法学课程没有教材,于是笔者印制讲义发给学生。讲义不是教学内容的再现或缩减版,而是要起到引领学生阅读、思考、感悟的作用。同时,为了平衡内容的深度、广度,笔者在学生讲义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是“学习目标”。笔者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指引,描述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如第一讲“走进法律,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①聆听法律故事,在比较中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②在比较中感受不同法律观念,辨别与初步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

板块二是“法谚法语”。笔者为学生列举若干与本部分教学内容相关的法律格言、法律谚语。邱本老师说,“法谚是浓缩的意蕴”,“是人们对于法律最直观、最朴素的认识,也是法律最为人知、最高精华之所在。透过一些法谚,人们可以很好地洞悉法律的方方面面”[2]。学生通过积累法谚,能够感悟法律的真谛、法治的精神。笔者曾经使用的法谚如下。

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古罗马法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中国法谚

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

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法不溯及既往。—法谚

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约翰·洛克

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20 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无法,所以障人权,亦所以过邪僻,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

孙中山

板块三是“基本内容”。笔者将本讲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呈现出来,并在讲义中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在听课与研读时思考。比如第一讲“走进法律,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内容:①用图片解读中西方法律的故事;②介绍中外法的起源;③介绍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在“用图片解读中西方法律的故事”中有如下的内容。

(1)中国的獬豸。

说文解字》说:“解廌,兽也。似山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

(2)西方的正义女神。

古罗马神话里,有一位掌管公平正义的女神,她左手持天平,右手持长剑,眼睛用布蒙着。正义女神的这种“造型设计”是有背后的道理的。她一手执剑,一手持天平,正是象征法律既要公正又要有权威,公正、权威是法律的精神所在。

读罢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觉得这两个故事的内涵有区别吗?有怎样的区别?你感觉法的含义是什么?

板块四是“课堂之外·法学小链接”。这个板块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法律阅读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其中所选的法律阅读材料,既可以是法律的典故、对优秀法律文化的介绍,也可以是对传统故事的现代法学思考。第一讲“走进法律,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就有这样的资料,或给予全文呈现,或给出相关网址链接。(www.xing528.com)

《“咬死不抵命”与“法不责众”》(郭建)

http://www.china.com.cn/law/txt/2007-12/24/content_9424493.htm。

《“铸刑书”“竹刑”“铸刑鼎”造就长久“公开”制度》(梁菁菁)

http://bjgy.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3/04/id/819525.shtml。

《“武松斗杀西门庆”故事的法学解读》(王亚军)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Html/Article_35485.shtml。

《古代刑法的人性化一面》(岳纯之)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11-07/01/content_866550.htm?div=-1。

板块五是“法眼看社会”。少年法学课力图培养学生“由生活揭示法理,由法理透视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法治思维。为此,笔者设计这个板块,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在观察、分析社会生活时学会采用法律的视角。

比如,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埋儿奉母”[3],为什么在今天引发争议。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到孝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我国古代还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二十四孝”,讲的是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环境下用不同方式行孝的故事。为了弘扬孝道、弘扬传统文化,最近,安徽省六安市便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引发了争议。而且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和鲁迅先生反感的一样,都是那个叫“郭巨埋儿”的故事。[4]

板块六是“推荐阅读书目”。在每一讲的最后,笔者都会结合本讲的内容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阅读。在第一讲“走进法律,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之后,笔者给学生推荐了如下书目。

蒋来用、高莉:《法学的故事》,许珂审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余定宇:《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法律出版社,2010。

余定宇:《寻找法律的印迹—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郑永流:《法学野渡—写给法学院新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