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物理学科中的法治教育实施策略

中小学物理学科中的法治教育实施策略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要加强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虽然没有直接明确法治教育的任务,但是提出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应该说物理学科的法治教育渗透,是为法律的规定内在合理性提供了科学性注脚。

中小学物理学科中的法治教育实施策略

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发展动力深深植根于人类对真理非功利的追求。历史的发展将越来越有力地证明,这种非功利的追求给人类带来了最高的收益。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思想、文化有巨大影响,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尤其如此。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动因便是科学素养人文精神。法治的人文精神培养也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法治教育的渗透是物理课程标准内含的要求

2011 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引导学生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设计中,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要加强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完电视节目后常常用遥控器关闭电视机而不切断电源,这样电视机始终处于待机状态。在学习电能和电能表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家中亲自用电能表等测量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所消耗的功率,并估算一个家庭一年由此浪费的电能是多少。学生完成这类家庭作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节能意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虽然没有直接明确法治教育的任务,但是提出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应该说物理学科的法治教育渗透,是为法律的规定内在合理性提供了科学性注脚。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必修课程“电路及其应用”要求:“能分析和解决家庭电路中的简单问题,能将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教学建议指出,要观察家庭用电器的工作状况,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知道安全用电的基本方法。调查近年来家庭用电的情况,讨论节约用电如何从自己做起,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部分要求“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认识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课程标准还在“学业质量水平”中指出,要能依据普遍接受的道德与规范认识和评价物理研究与应用,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在进行物理研究和应用物理成果时,要能自觉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与规范,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习惯。上述内容和要求为高中物理教学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向。

(二)物理课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渗透实施

1.物理教学中的法治教育渗透

在物理课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要求教师寻找教材中作为相关法律的科学依据的那些物理基础知识,并将它们与法律对应起来,使学生在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理性守法的意识,更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通过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11]的教学,解释“奥林匹克号海难”[12]的发生原因,理解航海规则中“两艘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规定的科学性及其意义;理解火车站或地铁站乘客要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的规定。

比如,基于对“电是什么”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摩擦起电带来的危害,如油罐车的长铁链拖到地上,就是为了将运输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电荷立即引向地面,避免由静电引发爆炸。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平时看到的油罐车下面为什么都要拖着长长的铁链子,也就同时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三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必须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规定。又如,基于对液化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在水汽充足的条件下,接近地面的空气遇冷至某程度时,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的水平能见度下降,这是雾气的形成原因。大雾导致能见度降低,会增大交通安全隐患。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夜间行驶或者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以及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

再如,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而且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因此在超载情况下车辆的惯性非常大,如果这样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其将很难及时刹车或转弯,即使是实现了刹车和转弯,由于惯性的缘故,车内没有系安全带的人员也很容易被甩出座位,出现伤亡,所以不能乘坐超载车辆,且乘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物理课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法律针对汽车载重的规定及其意义。另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地面施加给汽车轮胎的摩擦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车辆超速,刹车时需要跑较远距离才能完全刹车,所以汽车之间必须保持合适车距。《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由此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100 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 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每小时100 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50 米。通过在物理课程中进行法治教育渗透,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还增长了法律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物理学科中还有很多渗透法治教育的内容,如学生通过对“功能关系”的学习,可以定量分析高空坠物的危险;又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天降大狗”[13]等真实案例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帮助学生理解2019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的出台。针对环境污染中的物理性污染—噪声、放射性、电磁辐射、热辐射、光辐射等,教师可将物理课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机结合。物理课教学与防溺水、安全用电、防雷电、易燃易爆炸用品的安全使用等有机结合,也能够提升学生自我保护的知识与能力。应该说,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www.xing528.com)

2.物理实验操作中法治教育的渗透

物理实验操作中存在很多危险,所以无论多么简单的实验,都不能掉以轻心。在物理实验操作中渗透安全教育,其实也是渗透了一种程序规则教育。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程序规则,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每一步都必须做到位,才能保障结果的正确。程序是保障事物能够正常发展的规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不可违背。

比如,物理实验的规程如下。第一,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之前应做好周密的实验准备。要对所用的实验装置及药品等进行相当认真的检查,按照实验操作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此外还要预估实验的危险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第二,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要遵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第三,要处理好物理实验结束后的收拾处理事宜。只有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才能达到实验预期的效果,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3.物理课习题应用中法治教育的渗透

基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教师应更多将物理与生活相联系。习题作为物理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问题的解决,因此应成为法治教育重要的渗透点。下面是王雪玲《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探究》[14]硕士学位论文中的一段,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例(2009.海南中考):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到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少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关紧门窗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

C.用棉花塞住耳朵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我相信很多学生会很容易的(地)判断出这道题的正确答案(B),而大多数老师在讲解这类习题的时候也都会做一引申,诸如什么是噪声、噪声的危害、控制噪声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如何减少噪声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同时尽量避免影响他人的学习和休息。其实如果稍加用心就会发现在物理习题中更容易渗透与法律有关的知识内容。生活离不开物理,也离不开法律,在生活化的物理习题中渗透法制教育,更能增强法制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那么,针对这一道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便可以进一步引导和拓展:既然噪声有危害,对于危害大的噪声国家是否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呢?从而可以顺理成章地引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条的相关要求: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都要把爱护声环境作为自己基本的职责并严格执行,同时享有举报、指控那些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的人的权利。该法律在第十四条也指出:建设项目进行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时,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相关环境保护制度进行实施,对于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噪声的项目,投资机构务必上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中要指出保护环境免受噪声污染的相关措施,还要出具当地居民及单位的意见,然后依据国家制定的流程上报环保部门核准。通过这一法律条例的渗透,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法律保护意识。

此外,物理课教学的法治教育应该是课内课外的统一,可谓“渗透于课内,践行于课外”。在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与法治教育目标的契合之处,将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对相关法律规定的合理性进行物理学科方面的科学性论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实现学生对法律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扩展法治教育的广度,增强学生尊法守法的自觉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