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学课程实施策略:中小学国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国学课程实施策略:中小学国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小学开设国学课程,其教学不能继续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和“一言堂”,而要更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知识,将国学的学习变成为一种体悟和内化的过程,从而使“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沁入学生的心灵。其评价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重要的是看这些知识是否已转化为学生自身素养的一部分。

国学课程实施策略:中小学国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开设国学课程,其教学不能继续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和“一言堂”,而要更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知识,将国学的学习变成为一种体悟和内化的过程,从而使“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沁入学生的心灵

1.加强经典诵读训练

国学课程的学习首先应立足文本,建构并形成“阅读经典”的理念,唤醒文本中潜藏的“召唤结构”及各种信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像《诗经》《论语》《孟子》《左传》等曾浇灌中国人心灵的著作应采用“诵读”之法,让学生直接把握和体悟先哲的思想与精神。如果课时有限,可以采用课堂上讲读重点篇目和课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只有将这些经典文本烂熟于心,才真正领略到国学的真谛,提高学生的心性修养和人文底蕴。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倘若学生没有“问题—探究”的过程,那么,对国学的学习依然停留在传统私塾的教学方式上,效果必然不佳。因此,在诵读经典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不应该强求学生得出一致的结论,也不应该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解读时需把握好阐释的尺度和原则,不必苦求微言大义,也不必钻进故纸堆,以免引起学生的畏惧感。教师应该对这些经典作正面的、现代的解读,点到为止,向学生说明难于索解之处或是异说之处,以待日后再作探究。

3.创建多元交流平台

国学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单纯枯燥的教学转化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体悟过程,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对话场域,通过对话交流,重建一种国学教育的话语系统。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开辟课堂以外的教学环境,创建多元有效的国学交流平台。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微信等手段,设立“国学教育网站”“国学聊天室”等,让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想法,互相辩难,相互激发,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从而把显性的课堂教学与交流活动中的隐形教育有机融为一体,将学习日常化、生活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www.xing528.com)

4.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国学教育应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影像教学等,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更应该多样化,除课堂教学、课后交流外,还应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混合教学模式;开设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国学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接触到国学研究的前沿;举办大学生国学沙龙、书院式辩难和学生国学专题讲演,以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举行国学展览、国学宣传及相关的国学活动,开展各种国学竞赛,形成学习国学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校外访学,让学生走出书斋,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5.培养文本领悟能力

国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主体德性的提升,并以此贯穿于专业技能教育中,因此,要改变传统的“知识—记忆型教学”模式。事实上,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发现、理解与建构的过程,亦是一种反思与实践后所获得的经验,正如钟启泉所指出的,“学习即行为的变化”“学习即意义的生成”“学习即生存的感悟(洞察)”“学习即智慧的对话”“学习即文化性实践”。[17]对于国学课程的教学更是这样,应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并吸收其中的智慧。而且,国学产生与流行的时代与今天不同,一定要将古代的文化语境、文化信息解码至当下,寻求并建立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专业能力之间的关联,使其升华,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理解国学,方能吸收其有益因素。

6.注重“隐性”教育功能

“如果说课堂教学属于”显性“教育的话,那么,教学环境、学校活动、师生交往、班风校训等都属于”隐性“教育,它们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国学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重视”隐性“教育的作用”。[18]比如,带领学生去一些富有文化积淀的景区旅游参观,举行一些成人礼、传统节庆之类的礼仪活动,开办一些讲坛、书院等,创设教习国学的场域,营造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关于国学课程的评价,除采用一些传统的考查、考试手段外,还应该注意动态化、多元化。其评价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重要的是看这些知识是否已转化为学生自身素养的一部分。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减少突击考试,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重点检查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与能力提升;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课堂发言、国学讲演、礼仪实践、写读书笔记、撰写小论文等都可以成为评价方式;还要加强实践性环节,考察学生在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及时监督,真正实现国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