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国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小学国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图书市场上的面向中小学校学生使用的国学教材还是很丰富的。从读者对象来看,有小学国学教材、中学国学教材。一年级下学期,62课。如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共17册。同样类型的还有康清莲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

中小学国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当前,图书市场上的面向中小学校学生使用的国学教材还是很丰富的。从读者对象来看,有小学国学教材、中学国学教材。从阅读类型来看,有精讲细嚼型教材、吟诵背记型教材。从编著方式来看,有专题讲座型教材、经典赏读型教材。从编著目标来看,有义理感化型教材、审美熏陶型教材和二者交叉型教材。

小学国学教材,有阿卡狄亚编著的《小学生国学启蒙系列》共10册,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1日出版,包括有《幼学琼林》《三十六计》《增广贤文》《论语》《千字文》《三字经》《古文观止》《弟子规》《百家姓》《朱子家训》等。

中学国学教材,有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编写的《高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丛书共6册,包括高一课程《孔孟之道》和《老庄哲学》、高二课程《诸子思想》和《诗词曲赋》,辅助读物《道德经全本,单行本《高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这套丛书的特点是荟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精华和诗词曲赋经典,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精粹。

精讲细嚼型国学教材即编者通过对国学经典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解析、引申、拓展,以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国学经典。如育灵童教育研究院编著的《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国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全书共12册,分为三个学段:

低学段(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选)》。

中学段(三、四年级):《论语(选)》《大学中庸(选)》《孟子(选)》《老子(选)》。

高学段(五、六年级):《庄子(选)》《史记(选)》《资治通鉴(选)》《历代美文选》。

每一册的编辑方法基本相同,如第五册《论语选(上)》共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编选课文,如第一单元孝敬,先是对“孝敬”进行解析;然后选入有关“孝”方面的原文,这些原文又按照“孝为根本”和“无违为孝”两个方面进行编排,选入的每一篇原文都有详细的注释和译文;接着是“神奇汉字”栏目讲解原文中重要汉字的有关基础知识,“日积月累”栏目讲解古人的优秀事迹和故事,“诗歌赏读”栏目选入与同类主题相关的古代优秀诗歌并进行解读;最后是“活动园地”,属于练习、巩固和提高阶段。教材的最大特点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形式多样,通俗易懂。

吟诵背记型教材即选编适宜背诵的国学经典作品选,选文一般只标注读音,没有详细的讲解,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学生的吟诵背记去理解掌握经典,其秉承的理念是人们常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中华孔子学会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有三种诵读类型:胎教诵读类型、学龄前儿童诵读类型和小学生诵读类型。其中小学生诵本包括十二册,分别是:

第一册:《孝经》、《诗经》选(上) ………………一年级上学期,62课。

第二册:《诗经》选(下) …………………………一年级下学期,62课。

第三册:《书经》选 ………………………………二年级上学期,74课。

第四册:《礼记》选 ………………………………二年级下学期,72课。

第五册:《易经》选 ………………………………三年级上学期,77课。

第六册:《春秋经》选 ……………………………三年级下学期,74课。(www.xing528.com)

第七册:《论语》选、《大学》选、《中庸》选 …四年级上学期,70课。

第八册:《孟子》选、《荀子》选 …………………四年级下学期,79课。

第九册:《春秋繁露》选、《中说》选 ……………五年级上学期,73课。

第十册:《通书》选、《近思录》选、《二程遗书》选、《象山全集》选……………………………………………………五年级下学期,80课。

第十一册:《朱子语要》、《朱子全集》选 ………六年级上学期,86课。

第十二册:《传习录》选、《阳明全集》选 ………六年级下学期,89课。

正如编者蒋庆所言,诵本的编订目的“是为了给所有的中国人提供一个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最基本的教程”,直接目的“是为了给中国所有的儿童提供一个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最基础的教本”[7]

专题讲座型教材即编者分专题选入国学经典,并对选入的作品进行深入、系统的解读。如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共17册。这套教材分为“蒙学基础”“诗词美学基础”“经典子集研修”和“传统文化与艺术”四个专题进行编写。“蒙学基础”板块选入《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旨在传授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行为规范。“诗词美学基础”板块包括《声律启蒙》和《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旨在提高学生的诗词韵律知识水平和古典诗词欣赏能力。“经典自己研修”板块包括《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大学·中庸》和《道德经》,旨在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物及古代哲学思想。“传统文化与艺术”板块包括《中国传统历法与节日》《中医与儿童保健》《茶道年画京剧脸谱艺术欣赏》《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欣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古建筑美学欣赏》《中国瓷器文化》和《中国玉器文化》,旨在提高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丛书的特点有二:一是权威性,丛书由全国教育专家和学者编写,内容丰富,学术深厚;二是先进性,丛书吸收了当今最新研究成果。

经典赏读型教材即编者对国学经典原著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读者掌握国学经典。如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共15本,分别是:《墨子解读》《管子解读》《庄子解读》《诗经解读》《楚辞解读》《韩非子解读》《礼记解读》《文心雕龙解读》《世说新语解读》《唐诗解读》《汉书解读》《孙子兵法解读》《史记解读》《明清小说解读》《周易解读》。教材内容包括原著各篇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解读、附表和参考书目,内容全面而又深入浅出,对于初学者提高经典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同样类型的还有康清莲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该书选入国学经典中最具代表性的《周易》《老子》《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史记》《坛经》《大学》《中庸》《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围炉夜话》进行讲解,内容包括经典题解、原文及注释、译文和思考题。教材通俗易懂,富有启迪。

义理感化型国学教材即编者选入的国学经典旨在帮助读者养成高尚的人生品格。如马清江主编的《新国学读本》(人民出版社,2008),全书共三册:初级本、中级本和高级本。每册都按照八个单元编写,二十四个单元紧紧围绕“义理”进行编写。“所谓义理,就是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中华民族在其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比如说忠君、爱国、廉政、民本、诚信、修身、尊贤、孝友、礼让、好学、节俭、和谐等。”[8]

又如曹胜高主编的《初中国学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共三册,每一册由十个专题构成:第一册的十个专题是圣哲、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爱国、风范、豪雄、贤媛、工艺;第二册的十个专题是孝悌、忠义、笃学、忧国、清正、雅量、识鉴、涵养、守节、文章;第三册的十个专题是法家权谋、兵家韬略、纵横捭阖、佛教故事、道教故事、天文算法、农桑医科、艺术杂技神话传说、小说家言。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和美好情操。

审美熏陶型国学教材即编者主要选入一些诗文艺术一类的国学经典作品,以提高读者的艺术审美能力。许多成套的国学教材常常选入古代经典诗文作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文阅读鉴赏能力。最多见的是编选诗经、千家诗、唐诗、宋词元曲等诗文作品。如秋霞圃书院主编的《国学基本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4册书中就有8册是选入古代诗文艺术的经典作品,分别是《千家诗选读》《诗词格律》《诗经选注》《唐诗选读》《宋词选读》《汉魏六朝诗文选》《唐宋文选》《楚辞选注》。

有的是义理感化与审美熏陶交叉型教材,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选编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学篇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该书前部分的内容是“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下分五个单元,分别是永毅、谦抑慎独、交友、治学、乐道。后部分的内容是“含英咀华,体悟真善美”,选入先秦至宋的经典诗文作品27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