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拟法庭校本课程实施注意事项

模拟法庭校本课程实施注意事项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中学生模拟法庭而言,可以选择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案例,因为其比较贴近现实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若是模拟审判刑事案件,可以只设置一名被告,简化案情,节省模拟法庭庭审时间,达到教学目标即可。(三)正确认识模拟法庭教学的意义有文章指出,要发挥模拟法庭的震慑功能,而笔者更认同要发挥模拟法庭的教育功能。

模拟法庭校本课程实施注意事项

(一)模拟法庭教学案例的选择

大学模拟法庭上的案例需要有一定的难度,有冲突,但在中学,这种选择标准并不一定适用。首先,授课教师对难度高的案例不好把握,难以驾驭。其次,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法律课的学习内容不深入,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例很难理解。在中学生的模拟法庭上,建议选择法律关系相对简单,但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又都有话可说的案例。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找法院已审判的案例,但选择时需要注意案情的适合程度。对于中学生模拟法庭而言,可以选择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案例,因为其比较贴近现实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若是模拟审判刑事案件,可以只设置一名被告,简化案情,节省模拟法庭庭审时间,达到教学目标即可。若选择民事案例,则要选取学生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案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法理,也对学生的生活有启示作用。

(二)模拟法庭活动的开展中要处处挖掘教育资源,彰显法治精神

高校大都有专门的模拟法庭教室。而中学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时,尽管有一些具备条件的学校有模拟法庭教室,法槌、法袍等也一应俱全,但也有没有硬件条件的学校、班级。条件不足的学校、班级是否就不能开展模拟法庭教学了呢?当然不是。布置模拟法庭审判区何尝不是学生的学习机会呢?模拟法庭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不仅在于法袍、法槌之类的道具形式,更在于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法庭审理的过程,感受法律的尊严与公正性,产生对法律的热爱,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模拟法庭的隐性“文化功能”。此外,诉讼角色的分配,将抽签与尊重学生意愿相结合,这本身就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彰显了法治精神。(www.xing528.com)

(三)正确认识模拟法庭教学的意义

有文章指出,要发挥模拟法庭的震慑功能,而笔者更认同要发挥模拟法庭的教育功能。开展模拟法庭的意义应该侧重于教育而不是震慑,即便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其教育意义也远远大于震慑的意义。这就涉及法治教育的功能认知。中国的法治教育最初是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开始的,但现在已经发展演变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理应通过模拟法庭的教学帮助学生感知法治的权威、树立对法治的信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