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高情商孩子-教出高情商的孩子

教育高情商孩子-教出高情商的孩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我们想在意识世界里找到与“有目的的行动”对应的东西,那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观意愿”了。但是这个比喻也并不十分恰当,因为主观意愿是受到限制的,它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有目的的行动”则是一种身体机制的本能,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种自然的推动力、一种进化的原动力,这种力量可以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出各种行为。孩子要求独立是他们自然成长的一项基本要求。

教育高情商孩子-教出高情商的孩子

如果孩子没有回归子宫的倾向,他们就会努力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独立。孩子独立性的发展犹如离弦之箭,具有势不可挡的趋势。孩子从刚刚出生起就踏上了追求独立的旅程。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不断地完善自己,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股力量在他们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这种力量就是被帕西·纳恩先生称为“有目的的行动”的神秘力量。

如果我们想在意识世界里找到与“有目的的行动”对应的东西,那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观意愿”了。但是这个比喻也并不十分恰当,因为主观意愿是受到限制的,它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有目的的行动”则是一种身体机制的本能,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种自然的推动力、一种进化的原动力,这种力量可以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出各种行为。如果孩子的正常成长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孩子就会以一种充满活力的、愉悦的方式成长。

孩子要求独立是他们自然成长的一项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对孩子的自然成长给予足够的关注,孩子就会逐步实现独立。这条原则不仅适用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也同样适用于身体生长。因为身体也有发展的要求,而且这种要求非常强烈,只有死亡时才会停止。

我们下面就对孩子独立的过程及其各个阶段进行研究。孩子出生之后离开子宫这个“囚笼”,是他们开始迈向独立的第一步,此后他们就有了一种面对世界学习和吸收各种知识的强烈欲望。他们通过对周围事物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可以说,征服世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这是孩子降生后的第一个阶段标志。

如果孩子有一种征服周围环境的强烈期望,就说明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可以说(虽然并不十分准确):孩子热爱他们生活的世界,世界对孩子来说充满了丰富的感官刺激。

婴儿一降生,首先开始工作的器官就是他们的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它们可以传输外界的刺激,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个性。

我们的感官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视线范围内的所有事物,我们能够听到听觉范围内的所有声音。虽然我们的感知范围非常广泛,但是我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清楚地进行分辨的。例如,我们最初听到的是一种声音的混合体,并不能分辨出每一种声音。之后,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才能慢慢找出不同声音之间的差别,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这是一个正常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孩子先吸收所有的东西,然后再一一加以辨别。

假设一个婴儿,他对周围环境没有喜爱之情,只有恐惧感,那么外界环境对他们来说就成为恐惧之源了。

显然,这两种情况存在很大差别。通过对婴儿的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外界对他们的影响出现在出生后六个月内,婴儿的生长会以正常的状态进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体发育方面找到证据,例如,长牙、胃部分泌胃酸等。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验进行检验。婴儿的身体是以一定的规律逐渐成长的,所以在六个月大时他们可以不再完全依赖母乳,至少可以吃一些与母乳混合的食物。而在此之前,婴儿则完全依赖母乳,无法消化吸收其他食物。婴儿在六个月大时已经达到一种非常独立的水平,这些婴儿似乎在用身体告诉我们:“我可以不再依赖妈妈了,我可以完全独立地生活了。”

这种情况也同样发生在青少年时期。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过于依赖父母的行为感到羞耻,他们希望自己能给父母回报。

大约就在同一时期(我们把这一时期看成最重要的时期),婴儿第一次能够发音,这是婴儿语言学习的第一个里程碑。此后,他们还会继续发展,直到他们完全独立。一旦孩子会说话,他们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必再靠别人揣测他们的需求。他们也可以与这个社会进行交流,因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

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是孩子独立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原本看起来一无是处的孩子现在已经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听懂他人的话语了,他们似乎在某一天就同时具备了听和说的能力。

没有多久,婴儿长到了一岁,他们开始学习走路,努力摆脱不能走路的束缚。学会使用两条腿到处走动的孩子开始四处乱跑,如果有人接近他们,他们会跑开,躲藏起来。

在发展的过程中,这些能够促使孩子逐步迈向独立的能力一一体现了出来。现在,让孩子自由或想让孩子自由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因为他们的自由独立已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状态,是成长的必然结果,是大自然给予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和独立的能力,大自然帮孩子获得了自由。

学习走路对孩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学习走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因为学习走路是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内完成的,而且它同语言学习和认识周围环境等是同时进行的。对孩子的身体发展来说,走路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其他哺乳动物都不必学习行走,只有人需要经历这个过程。孩子在还没有学会走路甚至站立之前,必须在身体上完成三个方面的发展,而其他哺乳动物在刚刚出生后就可以走路了。出生之后,人类看起来好像什么也不能做,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各方面的能力。(www.xing528.com)

仅仅是站立和行走,就需要在各种复杂的神经机制相互协调下才能完成。事实上,在这一时期有两个方面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大脑底部的小脑发育就是一个关键的方面。

孩子的小脑在六个月时开始快速生长,在14至15个月时生长速度开始渐渐放慢。一直到四岁半左右,小脑的生长基本完成。孩子的站立、行走能力取决于小脑的发育。只有小脑正常生长,孩子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成长:在六个月时会坐,九个月时会爬行和打滚,在十个月时会站立,在12至13个月时能稳稳地站立,在15个月时会行走。

另一个方面是特定神经系统的发育。脊椎神经能够将指令传达到腿部肌肉,如果脊椎神经没有长成,命令就无法传导。脊柱神经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这对于控制肌肉非常必要。因此,行走是由许多复杂因素协调发展完成的。

此外,骨骼的发育也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婴儿的腿骨还没有充分钙化,骨质很软,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在婴儿开始走路之前,骨骼必须先完成钙化。另外,我们还必须指出一点,婴儿出生时还没有完全闭合的头骨骨缝在这时已经长合,这样,当孩子摔倒时就不会有伤及大脑的危险了。

在此之前,我们不能教孩子走路。因为走路需要一系列身体方面的协调,孩子必须等到各个相关器官发育成熟后才能学习走路,因为走路是由自然发展规律决定的。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害的。在养育孩子时,成人必须要依据自然规律,遵守自然法则。同样的,如果我们想阻止孩子走路也是不现实的,器官在发育成熟之后必须投入使用,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则。大自然对“创造”一词的解释,不光包含做了什么,还包含所做出的东西是否发挥了作用。一个器官在形成之后就会马上开始发挥作用,我们将器官的这种功能性工作称为“环境经验”。如果没有获得这种经验,就表示器官没有正常发育,或者没有发育完全。因为只有器官正常发挥功能,才意味着它已经发育完全。

孩子只有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经验才能得到完全的发展,我们将这种吸收经验的过程称为“工作”。学会语言之后,孩子就开始不停地说话,好像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世界上最困难的一件事就是让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保持沉默。如果孩子在学走路和学说话时受到阻碍,他们的发展就可能受到束缚而无法正常进行。孩子进行走、跳、跑等运动,不但可以使运动能力得到发展,还会反过来促使大腿等的发展。

因此,孩子通过获得这种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性,他们只有在自由运用这些能力时才能自由发展。简而言之,这种逐步的独立促进了孩子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发展不是从天而降的,任何个体行为都是环境经验的产物。

如果我们认为教育是为了帮助孩子发展,那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能做的只是站在一边,看着孩子的每一点新的进步,为他们感到高兴。正是因为我们知道无法对他们提供实质上的帮助,我们才会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感到更加欣慰。但是,教育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发展可能会因为环境的不适宜和缺失而减慢或逆转。

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向孩子提供环境,以保证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各项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高兴或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情,而是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观念,遵循自然发展的法则,自然地协调工作。这些自然法则要求我们根据环境经验进行发展。

走过这一步之后,孩子会得到更高层次的经验。如果我们对孩子进行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总是想扩大自己的独立范围,总是希望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想自己拿东西,想自己穿衣服脱衣服,这些都不是我们要求孩子做的。他们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常常本能地想去阻止他们。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阻止的不是孩子的行动而是自然法则,孩子的行为是由自然法则引导的,孩子在遵循自然法则行事。

孩子逐步地摆脱了对他人的依靠,最后他们还要求在精神上获得独立。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依靠他人获取经验,他们开始寻找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人类的个性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我们要给孩子全部的自由,让儿童独立或让他们正常地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观点,而是根据对生命和自然的观察得到的准确的事实。只有“自由”和“环境经验”才能让人类的发展成为现实。

当然,我们不能把成人定义的“独立”和“自由”强加给孩子。成人是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自由”和“独立”的定义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自由是非常糟糕的。成人缺乏对自由的准确理解,“自由”和“独立”与生命之间的意义和联系只有在孩子身上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自然根据每个个体的年龄和需求的不同,给予了人们不同的“自由”和“独立”,把自由变成了一条生命法则——“不自由,毋宁死”。

我认为,自然的生长方式是我们诠释社会生活的基础,也给我们的诠释提供了帮助。成长中的婴儿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生长景象,而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孩子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事实,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接近真理。真理被揭开之后,疑虑就会烟消云散。正因为如此,孩子在成长发展中所得来的自由,使我们拓展了思维。

那么,孩子在不断地获取独立的过程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这个目的从何而来呢?它来自孩子的个性,这种个性能够保护孩子不断地发展。这一现象在自然界的任何领域都会发生,因为每一个生物都在独自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孩子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他们所要达到的自由程度,是所有生物生存都需要的。

孩子是怎样达到这种程度的独立呢?他们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的。他们是怎样获得自由的呢?是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的。生命不能停滞不前,独立也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它是一个不断征服的过程。为了达到自由、强壮和完美,只有走不懈努力这条必经之路,才能获得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