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运用:电子书包在信息化体系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运用:电子书包在信息化体系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随着电子书包进入课堂,在数字化数学课堂上,教师便可运用电子书包建设教学情境,将散乱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课堂变得轻松使学生轻松理解教学内容。而电子书包运用于数学复习课课堂上,给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添上靓丽的色彩,将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及潜能。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运用:电子书包在信息化体系中的应用

(一)具体运用

1.对数学知识点的影响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课本中有许多概念,知识点,在数学复习课堂上教师需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对知识点总结并运用。而随着电子书包进入课堂,在数字化数学课堂上,教师便可运用电子书包建设教学情境,将散乱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课堂变得轻松使学生轻松理解教学内容。

2.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影响

数学相对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数学往往兴致不高。特别是数学复习课,对后进生来说,本来对前面知识点不理解,复习课上还要灵活运用,更加提不起兴趣了。而电子书包运用于数学复习课课堂上,给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添上靓丽的色彩,将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及潜能。课堂中对知识的运用都需借助于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在电子书包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动手操作,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具的缺乏问题。对数学中曲线或图形的绘制,以及根据数据的变化对图形进行变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运用知识,对数学增强自信。

3.初中数学复习课(电子书包)的教学策略

对于结合电子书包的数学复习课课型研究,并且通过各种的方式的尝试,归纳课型结构如下:第一,课前的微课视频;第二,课堂上的找错训练,典型例题和课堂小测;第三,课后的作业分层推送。[27]

(1)课前的微课视频

对于复习课上知识点的回顾,特别是重点题型的讲解,如果都是由老师包办,学生不太感兴趣,可以提前布置好有代表性的题型,利用小组形式,让他们用手机按照格式录制解题过程,然后把各小组的作品上传到系统上,学生可以提前参考各小组的录制视频情况。通过这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对知识点的复习兴趣。

(2)课堂上的找错训练,典型例题和课堂小测找错训练: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有意把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做题过程中出现过的错误情况记录下来(例如:拍图片),然后把它设计成一道题,让学生把出现第一步错误的地方找出来。

典型例题:通过上面的微课视频和找错训练,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对本知识点进一步的掌握,教师提前查看本章知识点的期末考试题型和中考题型,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原题,设计在系统的互动讨论区,学生完成后上传自己的答案,然后各学生就可以点评,集各家之所长了。

课堂小测:根据课堂上的找错训练和典型例题,设计一个课堂小测,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然后利用系统的实时反馈功能,有针对性地做出点评,并根据情况适当对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出合理的调整。

(3)课后的作业分层推送

根据课堂的情况,参考电子书包的实时反馈功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作业,课后完成,教师也能实时掌握学生功课完成情况。

(二)使用误区分析

1.电子书包相对缺少人性

电子书包为机器系统,因此在电子书包的教学过程中,一个较显著的缺点便是教学模式中缺少人性。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也是冷冰冰的机器,相对于传统教学,电子教学不能灵活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精准的教案设计,更不能灵活调动课堂气氛。

2.对电子书包易产生依赖性

电子书包虽说有很多利于课堂教学的功能,但始终属于电子产品。现在大多数青少年对于电脑、手机或者学习机极易产生依赖感,学生对于一些题目的解疑,会懒于自己思考,而选择直接查阅软件,学生易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这是数字化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3.硬件变成学生的玩具

初中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没有父母和老师监督下,会受外界诱惑,自行安装游戏软件,所以电子书包的开展,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

【注释】

[1]贺子岳.数字出版形态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80.

[2]本书编委会.数字出版[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2.

[3]黎耀威.“电子书包”进课堂[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12.(www.xing528.com)

[4]柯清超.连接与整合——智慧校园与电子书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8.

[5]祝智庭.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2.

[6]伍丽媛.微课程的设计理论及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57.

[7]段新娥.碎片化时代智慧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8:27.

[8]田汉族.交往教学论的特征及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04(02).

[9]任翔.教育的智慧[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6:176.

[10]刘洪涛.开放式学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25.

[11]赵思林.数学教学研究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75.

[12]张晓贵.数学教学研究方法[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7:67.

[13]高丹丹,张际平.技术给学习带来什么——从e-Learning到u-Learning[J].电化教育研究,2008(7).

[14]马力仲.图式理论中学数学教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102.

[15]祝智庭,许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16]吴超.且行且思——中学数学教学体验与探究[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7.

[17]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1).

[18]汪涌豪.中西与古今之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328.

[19]房元霞,郭文彬,赵汝木.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2.

[20]曹一鸣,张生春.数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7.

[21]吴亚萍.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型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24.

[22]李祎,贾雪梅.中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5.

[23]杨红云,雷体南.智慧教育:物联网之教育应用[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6:153.

[24]于松军,王建波,李晓,郭江浩.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25]包春华.“电子书包”——一石激起千层浪[J].江苏教育,2016(Z2).

[26]张语函,王春晖,钟永江.信息技术支撑初中数学智慧教育的案例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1).

[27]丁锦辉,张栩,高铁.有效备课:初中数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1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