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安全的作用和表现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安全的作用和表现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维护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安全中的作用1.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根本上减轻丝绸之路经济带环境污染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和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因此,循环经济有利于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赢。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安全的作用和表现

(一)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维护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安全中的作用

1.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根本上减轻丝绸之路经济带环境污染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和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当前,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是末端治理,这种治理方式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环境压力。一方面,末端治理投资大,费用高,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企业缺乏积极性,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末端治理往往使污染物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废气治理产生废水,废水治理产生污泥,固体废物治理产生废气等,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大量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的恢复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先天恶劣加之人为的破坏,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发展经济的障碍。在这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若继续采取传统的线型经济模式发展经济,势必进一步加剧对生态的破坏,经济发展也必然受到生态环境的约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的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因此,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使经济发展走上符合生态规律的正确轨道,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赢

丝绸之路经济带传统经济模式是通过高强度开发资源,高消耗利用资源以及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没有再生利用的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忽视了社会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循环等规律。而循环经济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抛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增长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是符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的模式,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途径,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重建的内在要求。因此,循环经济有利于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赢。

4.循环经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丝绸之路经济带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状态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不文明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环境污染极为严重,每年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倡导一种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产观念、行为习惯和生存方式,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状态。

(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维护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安全中的具体表现

1.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先天条件”,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相当贴近,发展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对中低产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对高产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立足自身特点,区分不同区域,围绕特色农业生产,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观点出发,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绿色认证、原产地认证和无公害认证工作。例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原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轻微,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地上、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极适宜生产脱毒马铃薯种薯的优势,建设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科技示范园,开展脱毒苗的组织培养,引进脱毒马铃薯种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扩大基地规模,使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向绿色、有机、无污染方向发展,形成脱毒马铃薯种薯产业。

2.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www.xing528.com)

转变丝绸之路经济带畜牧业生产方式,对草场实行轮封、轮牧,发展舍饲畜牧业,推进适度规模养殖的发展,改变由于超载过牧造成的大面积草原退化,实现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的动态平衡。同时,加强退耕还草,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不适于耕种的土地发展为人工草场,对已经退化和品质较差的部分天然草场进行人工改良,改造成割草场,发展人工草产业,从而有力支撑舍饲养殖,有效缓解畜牧业发展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压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草原地区大部分属于高寒气候,低温期较长,适宜推广暖棚养殖。暖棚养殖是指在寒冷的季节给开放式或半开方式畜禽圈舍上扣盖一层塑料薄膜,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畜禽自身所散发的热量,提高舍内温度,减少热能损耗,降低维持需要,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养畜经济效益。采用暖棚养殖可用较少的投入获得与用密闭式圈舍饲养畜禽相同的效果,从而可降低畜禽死亡率,节约饲料

3.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大力发展新型生态工业

工业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型生态工业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核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立足本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产业循环体系。一方面,努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生态产业,例如,西藏、青海地区可以基于自然条件和民族背景的藏青稞种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传统优势产业,以藏青稞为主要原料的酿酒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藏青稞作为原料入窖发酵蒸馏,生产系列藏酒,产生的酒糟等副产品可以作为原料生产含酶饲料和生物活性有机肥,饲料可用于动物养殖,而有机肥则用于农业生产,为酿酒提供绿色无污染的原料。同时,酿造过程中的废水经过回收处理后循环用于生产过程和农业灌溉,形成了藏青稞绿色生产体系。另一方面,努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生态产业,例如,青海白牦牛与高山细毛羊饲养规模比较大,这就为畜牧产品加工提供了原料支撑。所以,当地政府应大力扶植一批龙头企业进行白牦牛、高山细毛羊等特色畜产品的屠宰、绿色肉食品系列产品生产以及毛、皮产品的综合加工,进而形成以绿色食品加工为产业链核心的白牦牛、高山细毛羊产业体系。

4.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大力发展环保型第三产业

丝绸之路经济带由于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不同的自然风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不同地区可以依托当地的独特景色综合开发以独特自然风光和特色民族风情为基础的旅游资源。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绿色环保。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的旅游应采用建设污染处理工程、选用节能环保设备、加强废物的回收利用、严格绿色管理、提倡绿色服务、鼓励绿色消费等手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餐饮饭店等服务行业进行环境友好型改造,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切实保护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还应当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购买和使用资源节约型商品和带有循环标志的商品,减少过度消费,增强反复利用和多次使用意识,尤其是节约使用水、电、纸张等资源性产品;从环保设施、环境治理、参与环保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入手,积极引导村镇、社区、宾馆、学校等创建绿色单位,从而使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利用的良好氛围。

5.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努力做好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置与循环利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置与循环利用,是该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当促进废弃物回收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应当尽快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完善现有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系统,建立覆盖全区的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的废品回收利用网络,实现生活废弃物的直接再利用或再生循环利用,对于最终不能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则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次,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污染物达标排放监管措施,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预防经济系统尤其是工业生产系统“废气、废水、废渣”的过量排放。再次,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着力建设节水型社会,调整产业结构及种植结构,调整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比例,逐步压缩农业用水,扩大生态用水。建立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最后,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农作物秸秆),通过加工处理变为有用的资源加工利用,实现秸秆资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消解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6.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努力做好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建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前提。丝绸之路经济带应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努力做好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现存的维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平衡的天然林进行封育保护,严禁乱砍滥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2)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放牧制度,对天然草场实行划区轮封、轮牧,限制放牧强度,制止超载放牧,对过度放牧的草场采用围栏封育,逐步改善区内的天然草场,在保留大部分天然草场的情况下,对已经退化和品质较差的部分天然草场进行人工改良,遏制草原“三化”趋势。

(3)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植被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土地沙漠化。

(4)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对土壤贫瘠,作物产量低的地方,宜林耕地,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适宜种草的地区,通过退耕还草,加快人工草场的发展,扩大草原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