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学

如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学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包含的每一项指标都应与评价目的紧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可能仅由单一指标构成,也可能包含多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两个问题,首先是评价指标的选择,其次是为不同的评价指标分配权数。指标权数是在一个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每项指标占有的比重。因此,在实际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特别注意引入一些恰当的非财务指标,以保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完整性与科学性。

如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学

一般地,绩效评价时所选的每一个评价对象,都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很难对这一有机体的各方面进行完全彻底的评价,这既不符合成本效率原则,也没有必要性。因此,在选定评价对象之后,接下来就应该回答:为实现评价目的满足评价主体的信息需求,需要对所选评价对象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即如何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为了实现评价目的,按照系统论方法构建的由一系列反映评价对象某些侧面相关因素的指标集合而成的系统结构。评价指标是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绩效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包含的每一项指标都应与评价目的紧密相关。实际上,评价指标体系界定了针对评价对象开展评价活动的领域与焦点。

评价指标体系可能仅由单一指标构成,也可能包含多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两个问题,首先是评价指标的选择,其次是为不同的评价指标分配权数。指标权数是在一个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每项指标占有的比重。对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体现了评价指标体系各要素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和重要程度。评价指标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而评价指标项目的权数则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评价指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评价目的,为实现不同的评价目的,需要收集不同的信息,相应地也就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理想的状况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个评价指标都与评价目的直接相关,而且这些指标能完全涵盖为达到评价目的所需的全部信息。

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所持的某些假设也会直接影响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例如,按照评价主体所持假设的不同,对于员工业绩评价的方法可分为以个人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和以目标为中心三种形式,其评价指标体系也大相径庭。以个人为中心所采用的方法倾向于评估员工的某些个人品质或特征,此方法假设这些个性特征与个人业绩间存在某种联系。以工作为中心的方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即员工现有工作的责任应作为评估其业绩的适宜判断标准。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是根据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建立相应的特定目标,并在评估期末(如一年或半年)针对所设定的目标来衡量实际所达到的绩效。当前采用最多的是以目标为中心的评估方法。

再如,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时,常常采用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设计过程:绩效评价主体首先对企业未来的关键成功因素达成共识,然后将这些关键成功因素具体表现在评价指标上。这些指标有财务方面的,如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每股税后利润等;也有非财务方面的,如售后服务水平、产品质量、创新速度和能力等。但是,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同一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组合可能会有不同的假定或看法,相应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也将不同。

指标权数是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重要条件,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项指标对评价对象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所占有的权重应有差别。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指标权数的设置也有所区别。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在权数设置上进行分层处理,根据不同层次指标评价的需要,可同时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和相关性权重法来确定每个指标的权数。

总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为此,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时,评价主体需要对实际的绩效评价情形进行系统分析,并遵循以下几条基本要求。

1.科学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一切科学研究工作的共同原则。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这一原则体现在把握绩效评价内涵的正确性、指标体系设计的完备性、数学处理方法的逻辑严密性以及参量因素分析的准确性等几个方面。同时,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是配置资源、提供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运动过程,而经营活动和绩效评价本身又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还应按照全面性原则,使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各有关要素和各有关环节的关联及彼此间互动的过程。

2.相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www.xing528.com)

评价指标有相对性和绝对性之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常常采用绝对指标对企业进行考核,如完成产量、产值,实现利税等等。但绝对指标不能反映企业资源使用的真实水平,掩盖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而相对指标即比率指标,则克服了绝对指标的这些缺陷,如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来评价企业的收益性,能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和盈利能力。因此,在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选取个体指标时,要根据各指标对实现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同时考虑各类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合理构成,以达到评价指标既能突出重点,又能保持相对的均衡统一,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定量指标较为具体、直观,通常可用货币金额、产销数量、完成比率、完成阶段等来表示。定量指标有很多优点,如可以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衡量实际绩效时也可以计算出该指标的实际值,而且通过量化的表述,使评价结果给人以直接、清晰的印象。然而,绩效评价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系统,不是所有的反映绩效的因素都能够量化。譬如,研发成果、员工士气、企业形象及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评估,虽然很多企业在这些项目上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但由于其手续复杂、时间漫长,很难以数字来表达。这就要求对这些因素设计定性指标予以反映。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定性指标所含信息量的宽度和广度,不但可以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还可以避免定量指标过分强调短期目标的某些负面影响,使绩效评价结果更具有综合性和导向性。所以,评价指标的选择既要包括定量指标,又要包括定性指标,遵循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4.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原则

传统的绩效评价,多注重可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财务性指标,因为对于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引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资料,或转换成相关比率来评价和衡量。财务指标当然是绩效评价中最重要的一类指标,常常必不可少。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非财务性指标也越来越重要。如在评价企业运营绩效时,产品质量、技术进步、生产效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绩效评价是否全面、准确也非常关键。因此,在实际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特别注意引入一些恰当的非财务指标,以保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完整性与科学性。

5.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内涵、指标的数量、体系的构成等方面均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绩效评价体系也应做相应的变更。因此,绩效评价体系还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

6.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可比性,就是评价指标应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使评价结果能够实现纵向比较和不同评价对象间的横向比较。而可操作性是指在满足评价目的的前提下,应结合具体绩效评价实际情况,使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清晰、表达方式简单易懂、数据易于收集。只有将这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设计出客观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