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少白奉党命办银行,陕甘宁边区金融史料摘编

刘少白奉党命办银行,陕甘宁边区金融史料摘编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少白老人很高兴。刘少白德高望重,一致被推举为银行经理。有的人则认为叫“抗日银行”更响亮,更带革命性;刘少白提议叫“兴县农民银行”。全体与会者十分赞赏刘少白先生的这一见解,一致同意了他的意见。为了防止伪造,票面含有三个暗号,对外严加保密,在银行也只有刘少白、刘孝先和我三个人知道。原因当然很多,但主要是与刘少白动脑筋、想办法、苦心经营分不开。

刘少白奉党命办银行,陕甘宁边区金融史料摘编

回忆兴县农民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货币印制与发行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一声炮响,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抗日战争的序幕。九月间,日寇占领了晋北重镇大同和东部要隘娘子关之后,大举进犯山西,直逼太原。阎锡山的军队和国民党的中央军都不堪一击,溃不成军,纷纷夺路南逃。在此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八路军健儿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给日寇以迎头痛击,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欢迎。由贺龙关向应、肖克率领的一二〇师挺进晋西北。当时,兴县到处是八路军,还有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等抗日救亡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建设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全民抗战的新局面。

大约十月间,那天正下着鹅毛大雪,我从我们韩家吉村动身,步行五十里路,到了兴县黑峪口看望从太原回乡不久的刘少白老人。我一进门,看见他正在屋里踱步,表情非常严肃。我知道他正在思考问题,于是就未作声,便悄悄地坐在一边。好一会儿,他才发现了我,便坐下来和我谈话。当谈到“动委会”宣传抗日救亡的情形时,表示对日本鬼子非常痛恨,他希望我能为抗日救亡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他称赞我是一个有血性的青年,沉吟了一下,对我说:“县里要我筹办一个银行,正需要人,你如果愿意,就参加进来吧!”并讲了一些办银行的意义和他的想法。我当时虽然还不知道他已经是一位共产党员,更不知道他是接受了党的任务办银行的,但我深知他一向思想进步,为人正直,很有学问,相信他要办的事,肯定是有益于抗日的。于是,我立刻答应了。少白老人很高兴。我们一直谈到深夜,第二天就一同到了兴县县城。

这个银行是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加上刘少白本人的威望和他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因陋就简,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步地发展起来的。开始,几乎是一无所有。地点设在县政府前面的一个两进套院内,前面是动委会的办公室,银行就设在后院。院墙高大坚固,比较安全。银行只有七八个工作人员,计有:刘少白(经理)、杨怀仁(总务)、刘孝先(保管)、李绍春(出纳),会计白象玉和牛在华(去延安后改名为牛何之)。我没有分工,主要是给刘少白搞秘书之类的工作。另外,还有县公安局派来的三名警卫战士。

办银行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对此,刘少白费了很大心血,经过多方筹划,并与各方有关要人协商,解决的办法是:利用“动委会”提出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动员全县百余富户献款。而更主要的是刘少白亲自出马,说服动员其故友,也是全县最大的地主兼资本家牛有兰捐助了二万三千元白洋。原先计划集资十余万元,但因为银行急于开张,只筹集了五万元左右。另外,还有一些布匹、粮食也作为股份基金

大约在十一月间,银行召开了首次董事会。到会的有刘少白、牛有兰、刘训三、张干丞、牛哲人等六七位董事,作为工作人员的我也列席了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有关银行开张的一些事项。刘少白德高望重,一致被推举为银行经理。

在确定银行名称的问题上,讨论很热烈。有人提议,为了区别于国民党的“中央银行”和阎锡山的“实业银行”,可叫作“兴县银行”。有的人则认为叫“抗日银行”更响亮,更带革命性;刘少白提议叫“兴县农民银行”。他说:“银行的革命性质,不在名称,而在实际效用。但也要考虑到今后业务的开展。根据目前国民经济的情况,农民经济占很大比重,农民应该是银行业务的主要对象。因此,叫‘兴县农民银行’既可以避免反动派的干扰,又使农民感到亲切,看作是自己的银行。这样,银行就必然会获得雄厚的群众基础,而也只有这样,银行才能站稳脚跟,求得发展,才能为抗日救亡作出贡献。”全体与会者十分赞赏刘少白先生的这一见解,一致同意了他的意见。(www.xing528.com)

经过一段紧张的筹备工作之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底,“兴县农民银行”正式开张了。这一天非常热闹,银行院内,披红挂绿,张灯结彩,有八路军一二〇师的肖克、彭绍辉、刘仰峤等同志和县长张干丞、公安局长董一飞,“动委会”民运部长朱哲人等。还有阎锡山的晋绥军驻兴代表,东北军的几位军官以及地方上一些知名人士共二十余人,应邀参加了开张典礼。银行操办了三桌酒席,聚餐庆贺。有这样一件事,对我颇深,就是在大家祝贺声中,我们将刘少白亲笔写的“兴县农民银行”的一块大牌子悬挂在大门口。特别是在正屋高大的鲜红油漆柱子上,张贴了刘少白亲自拟写的一副对联“大多数农民从此解放鼓起精神打日本;这一个银行开始营业集中财力破天荒”。这副对联不仅形式醒目,而且内容新颖,文字活泼,引起大家的兴趣。人们赞不绝口,兴县县长张干丞风趣地说:“刘经理不但是位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文学家哩。”开展银行业务的另一件大事是要出钞票,而当时纸张和印刷条件是非常困难的。怎么办?刘少白要求大家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一定要尽快地印出自己的钞票来。他说:“要解决八路军当前的经济困难,支援前线,非常重要,刻不容绥,必须分秒必争,尽快把票子印出来。”并说:“没有印票纸就用普通的纸代替,没有铜印用石印,没有人刻印版我们自己刻。”就这样对付着把钞票印出来了。然后,为了解决印票子的纸张和器材问题,刘少白不辞劳苦,千里迢迢亲自到西安买回了专门印票子的纸张和铜印版。我在“兴县农民银行”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印了三批纸币。第一批是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底,只有两万元,一律是一、二角的小票子;年底印了第二批,计五万元,都是一元一张的;第三批是一九三八年初,计十万元,还款印完,就因为日寇“扫荡”,银行搬迁,耽搁下来了。印票子先是在县城东关印刷厂,用石印机印刷,银行派人监印,然后加盖银行的钢印生效。为了防止伪造,票面含有三个暗号,对外严加保密,在银行也只有刘少白、刘孝先和我三个人知道。后来银行扩大,才搞了铜印版,印刷厂移至“新民工厂”。

小小的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不久,钞票的数量又少,质量又差,但是币值比较稳定,在群众中卓有信誉,人们都很称赞。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当然很多,但主要是与刘少白动脑筋、想办法、苦心经营分不开。

刘经理主张钞票面额要小,便于流通。阎锡山发行的“大花脸”(十元)、“二花脸”(五元)钞票,面额大,群众使用不方便。特别是太原失守后,“阎币”“法币”都不断贬值,威信扫地。而兴县农民银行的币值比较稳定,因此,群众争先前来兑换。这样一来,不仅吸收了外埠资本,而且打开了流通市场。以后兴县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不仅在兴县广为流通,而且在临县、岚县、保德等县,也颇受群众欢迎。

刘少白从多方面注意开源节流,紧缩开支。银行抽出部分资金,发放农业贷款,以刺激和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又拨出一部分款项开办纺织厂,办供销合作社。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又加速了资本金的流通和周转,从而保证了货币的稳定。

刘少白经常对我们说:“银行的钱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兴县农民银行的十多万元钞票,大部分都是支付了八路军,解决了军需要急用。一二〇师借款,大多是由一二〇师副师长肖克批示,民运部长刘仰峤亲自办理手续,每次两三千元,最多的一次提款一万元。有时银行的现金不够用,就开一张便条,加盖银行印章也可以解决问题,以后再由商店持银行的便条前来兑换现金。小小银行,每天兑款、取款、存款的人络绎不绝,显得非常繁忙。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政法委员会 牛何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