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统编新课,三次口语交际全解析

小学语文统编新课,三次口语交际全解析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课标》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还提出两条建议:其一,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其二,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本册共编撰三次口语交际,分别为《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三次交际,让《课标》设定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完美收官”。很显然是关于写法探索的口语交际。更何况,此次口语交际的增值意义在于——口语交际之后,学生能真正参与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统编新课,三次口语交际全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三学段“口语交际”阶段目标中标注了6条: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总体来看,作为小学阶段口语交际的“终极”目标,呈现出以下特质:

其一,对口语交际的能力升级要求尤为明显。例如,从第二学段的“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到直接要求学生在交际中要“参与讨论”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第二学段的“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升级为“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不仅在要求上有所升级,同时对如何抵达要求,也做了明晰的规定。

其二,在生活应用上多有涉及。第三学段学业完成后,学生要升入中学,要更多接触社会。口语交际的方法、能力、素养,都会在实际的交际中被检验,被运用,被发展。因此,在这个阶段,《课标》更加关注交际中的功能性,让教学的“服务”色彩更为突出,以更好地体现教学对生活的预备与服务性质。例如提出发言要“根据对象和场合”,直接提示“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都提示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交际现实的需要,关注到具体场合、对象、语境等,体现了《课标》在上层设计上的考虑。

其三,将目标指向了素养层面。例如其中提出的“尊重和理解对方”“认真、耐心”“语调适当”等,都从第二学段的技法操演层面要求,升级为对情感态度的关注,这体现着口语交际教学在第三学段更加注重从增“外力”到练“内功”的转变,朝着“素养”的方向又推进了一步。

同时,《课标》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还提出两条建议:其一,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其二,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可见,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努力组织学生的“多方互动”,同时在教学中要遵循“高频实践”的原则,通过“说”“听”等形式,增加课堂练习的容量,让这一实操性很强的教学更具实效性。相对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学习,则要融入教学过程中,不应作为“知识条目”予以背诵记忆。同时,甚至可以将“课”带入真实的场景中,直接在真实的交际场域中去“上课”,让口语交际学习变得更加灵动、真实、多变,学习的体验更为丰富、愉悦。

本册共编撰三次口语交际,分别为《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三次交际,让《课标》设定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完美收官”。

关于《同读一本书》。本次交际,教材提示教学时可以更换形式——召开班级读书会。这注定让教学更加新颖、生动,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学样态上有了全新的改变,这是一大亮点。学生在班级读书会中进行交流、分享,能体现和而不同的思想之光,感受着充满融洽与智慧的话语氛围。

要想教学效果得到保证,特别提示教师应慎重考虑交际话题的选择。教材提供的交际话题看似随意,其实各有侧重,应根据学情适当选择。关注罗列出的几个话题,我们发现其中各有内涵。例如:“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是关于内容的口语交际;“你怎样评价主人公?”这是关于阅读评价的口语交际;“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这是关于阅读感受的口语交际;“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这是关于阅读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口语交际;还如:“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这是关于阅读比较的口语交际;再如:“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很显然是关于写法探索的口语交际。

话题并非让学生随意选,教学不是各说各话。教师应有所指导。在选择指导时,可以充分考虑学情。例如,教师可以调研本班整体阅读学情。例如:学生都读了什么书?读的水平与现状是什么?阅读的喜好与取向是什么?假设学生选择“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为交际话题,教师就要确证全班的阅读底子是足够厚的。日常读得不够,本课就很难开展交际活动,会出现全班静默的状态。因为阅读储备无法支撑这样的随机性较强的比对,心里没底,嘴上无话。

选择好话题后,就进入本节课教学的主导环节——话题交流。此环节在教学时有三个注意事项:

其一,先读,这是交际的前提。

正所谓“功夫在课外”。关于“同读一本书”的话题交际,在真正开始口语表达之前,就应该在课外组织全班同学读好指定书目,这是交际的重要且关键的“前提”。读过几本,才有可能在班级读书会上推荐大家“共读一本”。当然,也可以是在读书会当下确认全班未来要读的一本书。不过,这就显得牵强了。更何况,此次口语交际的增值意义在于——口语交际之后,学生能真正参与课外阅读。

其二,读好,这是交际的保障。

我们还是以课外先行组织同学读书为例来谈本案的指导。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提示学生做好各种批注,收集相关的各种资料,留下痕迹,为交际所用。例如,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做好批注: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书中讲述了哪些故事?有哪些例子能够支撑书中要表达的观点?各家的评论是什么?自己在阅读时的兴趣爱好又是什么?书中哪些语言文字的表述或是故事情节的安排比较吸引人?哪些人物的形象很有特色,成为书中亮点?在阅读时,做好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口语交际时才能有条理地表述观点,才能实现本案教学中的重点——“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其三,说清,这是交际的关键。

“说服力”是本案指导的关键。落实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鼓励学生说话要有勇气。所谓勇气,就是说得有底气,要理直气壮地向大家推荐,告诉同学这本书的优点。“勇气”是《课标》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阶段目标中的关键词。第二,指导学生说话要有理有据。理据来自于真实的阅读经验。在阅读时积累了信息,进行了审美与鉴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才会理直气壮。没有真正读过,是无法做到的。第三,期待说的时候要有风度。“风度”切中口语交际最为核心的要素。关于“风度”的指导,看起来是玄之又玄的,其实并非空中楼阁。首先,读书原本就是一种修养,参与读书分享,就是有修养的表现。其次,在阅读时有了独特的观点,直接佐证了自己的修为。不少人读过书却是一片苍白。有观点,自然就是有风度。难能可贵的是,虽是同读一本书,还能求同存异,这真体现了不俗的修炼,在读书上的修炼胜人一筹,真的很有风度,理应大胆表现出来。最后,通过口语表达,与人交流、分享。乐于分享,勇于推荐,则展示了你的修行,说明自己是有爱心,很愿意共享的。通过阅读实践,分享阅读快乐,在言说时引经据典,让同学感受到鲜明的“说服力”,这些都构成了言说的风度。

关于《即兴发言》。教材对发言的话题作了特殊的安排与提示,给出了“三个维度”。其中“班里来了新同学,班主任让你代表全班同学表示欢迎”“学校作文比赛获奖,老师临时让你发表获奖感言”这两条发言的话题是以学校生活为主;“参加爷爷的寿宴,宴席上向爷爷说几句祝福的话”这条是家庭生活范畴;“在街上玩耍,路遇电视台采访,谈谈对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的看法”,这一条提示要关注社会生活。这样的三个维度,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构起对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更为周全的认识。

教材在编撰中,关于“即兴发言”如何做,给了非常好的指引。教学时务必研读教材,不要绕开教材走弯路。我们给出三个建议:

一是注重“话语环境”与“打腹稿”这两项预备。

所谓话语环境就是在口语表达时应该知道,需要考虑自己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听众等,这些都构成交际的一种场域。说话看环境,这是交际中高素质的体现,也是本案指导的重点——让学生对口语交际形成全新认知,顾及交际中的多方因素。

基于话语环境,学生要打好腹稿,这才是有效的准备。其实,准备中隐逸着对“常识”的储备需求。例如,面对不同的场合,应该使用不同的话语系统,这是常识;面对不同的事件,应该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常识;面对不同的对象,应选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这些都属于生活常识。我们常听的相声笑话,都是借助对常识的“错位”认知而创作,哪些段子可笑,就是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中,面对不同的事件、人物,说错话,说不恰当的话。

二是确定即兴发言顺序,适当授予“小技巧”。

虽说是即兴发言,但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教师要让学生心中清楚。教学中,应要教会学生分条列点的表述,让即兴发言不含糊,让对方听得很清楚。强调了这一点之后,教师可以在指导上,将力气花在“如何做到不慌张,说清楚”,可以教给学生临场应对的几个小技巧:

第一个小技巧:呼吸调整法。让学生在发言前,能够适当地调整呼吸,平缓心情,长长吸一口气,缓缓呼出,然后开始亮出观点。(www.xing528.com)

第二个小技巧:简述缓和法。在即兴发言中,不要一下子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先简述事件,简述遇到的情况,简述对方给予的发言任务,简述所处的话语情境等,简述之时,就是再次给自己缓冲的时间,让自己之前打好的腹稿,自己准备好想说的话,更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第三个小技巧:表情交流法。说话时,不要怕,不要埋头,要主动和听众进行表情交流,如果场合与话题允许,要主动以微笑应对,要用目光巡视全场、扫描环境等。这些都能够让我们的即兴发言显得更加沉稳,更多一份自信与自然。

三是努力降低发言的难度,呈现最完美的状态。

即兴发言对于学生来说,毕竟是难度系数较高的口语交际练习项目。《课标》中提及的“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这一要求,又必须在此项目中得到落实。因此,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要致力于想方设法,降低即兴发言的难度。例如,在话题的设计上,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话题,让学生在练习即兴发言时,能够更容易拥有成功体验;又如,根据教材提示,在即兴发言练习之后,教师还要组织“补救”,通过激励性的评价,积极的正面反馈,甚至为其归纳出发言中可借鉴的个性化方法等,让每一次的练习都成为能力增长的阶梯。同时,设计上还应考虑加大当堂练习的频率,增加一些小话题的随机练习,让每一次的发言、评点、分享等口语表达,都为即兴发言能力的生长助力。“在做中学”“在事中练”,即兴发言就是需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关于《辩论》。首先,教材指引学生直击进入“辩场”,罗列出几个常见的“意见分歧”的情况,诸如:电脑时代需不需要认真练字;班干部轮流当好不;可不可以讲善意的谎言等。这里的每一个“辩题”都具有两可的性质,根据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需要而定,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属于常见性问题。当然,教材允许学生自拟辩题,只要是“生活中常遇的,容易产生分歧的”皆可成为辩题。

学生进入六年级下学期时,思想逐渐成熟,个性化观点变得鲜明起来,个人的想法、主张等逐渐明朗,且有强烈的与人交流的愿望。他们喜欢在交流中“战胜”对方,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辩才也在与人争辩中不断完善、改变,观点也在不断刷新。日常生活中的“自由且自然的辩论”,在学生群体中时常发生。因此,从教材设计的“辩题”来看,这次的口语交际是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的,其真实性、真切性强,适合在本学段开展,也会受到学生欢迎。

具体怎么辩论,教材给予了非常清晰的步骤指导:先分组,选题,“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辩题”,之后组织真实的辩论。所谓真实,包括确定角色,“每个人抽签决定做正方还是反方”,在组内,还可以继续指定为“一辩”“二辩”“三辩”等,在辩论中承担不同的口语表达任务。

教材的细化指导也分为三个环节:在辩论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具体做好三件事。其一,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既要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收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其二,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其三,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在卡片上。辩论时,既要证明自己,又要反驳别人。具体做好三件事。其一,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二,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其三,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反驳。辩论结束之后,和同学交流一下,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请注意这些指导的内容,摸清其中三个内涵:

首先,设定了交际过程中的具体任务。交际前进行角色定位,学生明确各自具体的表达任务。例如,每个学生具体在“哪一个阵营”,持有“哪一种观点”,分配到“何种辩论的任务”,角色定位的同时决定了每个人的不同观点,话语的不同指向性。这有助于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围绕观点、清晰表达、提升口语表达的能力。

其次,指示了交际过程的操作要义。教材清晰地列出“该如何辩论”,分为几步,每一步做什么,这既是课堂组织的流程,也是教学的具体推进环节,这样的设计让教学变得秩序井然,不会把“辩论”异化为“争吵”。提请教师要特别关注分步中的序列。例如在辩论前的准备中,“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这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优先需要做的。“有材料”才能“用材料”。收集的时候,为了提升材料的说服力,特别注意“事例”材料与“名人名言”这两类材料,这是极具说服力的材料。材料充足后,才会遇到“梳理、归纳”的问题,才有“记录在本子”上的需要。辩论之后,才有“反思”环节。所以,按部就班,有序推进,教材的编撰为执教带来指导与便利。

最后,暗示了获取交际结果的法则。辩论要想获胜,必须“知己知彼”,因此,要提示学生“既要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收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同时,因为课堂上材料收集并不容易,因此这节课主张分“课前”“课中”两个环节。课前,分组并设定“正反方”,确定话题,并根据阵营收集材料。课中,分组辩论。凡事预则立,这条辩论中的成功法则,也需要在教学设计时被考虑到位。同时,事先准备好材料,也能有效回避将口语交际课上成材料整理与写作课,因用于“口语交际”上的时间缺损而造成课型偏移。

执教本次口语交际,教师有两处值得留心的关键:

第一处:听的艺术

提示学生注意倾听,这是辩论的前提与基础。听的时候,放下执念。学生在辩论时,很注重“我要说什么”,而且一味想要“先说”“大声说”,这样的习惯将导致严重忽略了“听别人说”。教师应提醒双方:当对方辩友阐述观点时,应暂时放下自己心中的执念,认真听对方到底讲了些什么。同时,鼓励使用工具。听,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可以使用三个小“工具”来助力:边听边记,用小本子将对方发言中的关键词记录下来;边听边记边标注,标注对方发言中可攻击的漏洞;边标注边调用,标注的同时思考,尝试在大脑中调用已经储备的材料,对漏洞进行反驳。

第二处:驳的艺术。

反驳对方,不是跟对方争吵,而是具有艺术性的,是能体现口语交际中的个人修养。所以,教师在指导时应明示学生不要着急反驳。越急越说不清楚,沉稳就是口语交际中的风度与礼仪,也是成熟的标志与应有的修养;提示学生能借助材料反驳。之前准备的材料,如今要在反驳时用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自己反驳的具说服力。辩论中的“说服力”就是口语交际的核心能力;警示学生陷入个人独白。在表述自己观点时,不要自说自话,要顾及他人,顾及现场。自我演讲式的表达在辩论中是不礼貌的。教师应提示学生不可忽视“言语文明”,这也是《课标》中口语交际的一个目标:“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文明表达,教师可以给出三类话语表述的支架:第一类叫引述对方观点。例如,刚才对方辩友曾经这样说……第二类叫亮出对方漏洞。例如,在对方观点中,有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商榷的……第三类叫适机反驳。例如:基于此,我方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都应提醒学生:辩论要特别注意言语文明。这是一种交际中的基本礼仪,也是为人的基本素养。

而总体来说,建议大家从如下几点入手。

第一,抓住“最后的机会”落实目标。

六年级下期是落实《课标》关于口语交际各项要求的最后契机。因此整个学期的三次口语交际教学,承担着教实、补教的重任。教师在教学前应再次审视《课标》,明确要求,扎实执教。同时,做好学情调研,针对之前教学的缺漏进行补救。教学中要适当“回望”,对之前口语交际教学“做了什么”有所了解,以便本学期“努力去做”“争取做到”“实现做好”,借助最后的教学契机对标、靠标、达标。

第二,创设教学情境,确保优质效果。

六年级下期,学生进入心智发育的成熟阶段。此时会出现性格上的转变。体现在言语表达上,不少学生会出现少说、不说、羞涩、木讷等状态。因此,情境的创设在此阶段口语交际教学中,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良好的情境创设,首先,要服务于言说欲望的调动,让孩子觉得口语交际很有趣,想要参与;其次,情境创设要切中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需求,不要“为创设而创设”。例如,学生在“注重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这一方面有欠缺,教学中就要更注重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交际中礼仪的重要性,感受礼貌用语的魅力。最后,言说的潜能要在情境中得以开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情境,越说越好,口语交际的潜能在情境中被激活、开发。

第三,联通读写,实现三边互动。

执教口语交际的同时可以兼顾阅读与习作教学。例如教学《同读一本书》,可以与单元中的外国文学节选相关联,也可以与本单元的习作《推荐一本书》密切联系。教好口语交际的同时也为习作做好准备。而其他口语交际的内容,也可以单独开发为全新的习作内容。例如,可以由《辩论》开发为习作《记一次辩论赛》;由《即兴发言》开发出《让人激动的即兴发言》等。总而言之,口语交际教学应能促进阅读与习作教学,实现三方互动,共同促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