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赢在风控:信贷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赢在风控:信贷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银行要以大的“格局观”看清楚信贷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发展趋势。一般来讲,影响小微企业信贷技术创新的因素很多,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进行信贷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分析。关于“互联网金融”内涵的探讨,充分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技术的巨大挑战与机遇。信贷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必须加强对我国经济周期规律的判断。

赢在风控:信贷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风控逻辑的“落脚点”,要落在风险可控下的业务可持续性发展上面,体现信贷经营的趋势性要求,具有大的格局观。商业银行要以大的“格局观”看清楚信贷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发展趋势。信贷技术创新的“可能性”的基本逻辑,就是探讨信贷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信贷技术的创新?一般来讲,影响小微企业信贷技术创新的因素很多,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进行信贷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分析。

(一)宏观维度

1.互联网金融化下的金融科技进步

1998年12月成立的贝宝(PayPal)公司被认为是最早创立的P2P网络支付模式,开创了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随着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与传播,我国互联网金融也春笋般的发展起来。1999年我国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首信易支付诞生,标志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开始。2007年,我国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产生。随后,电商网络信用贷款、众筹融资、虚拟货币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继问世。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是全球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最具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业态,特别是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被誉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谢平等(2012)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第三种”融资模式。马云(2013)认为,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传统金融机构则是金融互联网。吴晓灵(2013)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加工传递金融信息,办理金融业务,构建渠道,完成资金的融通。关于“互联网金融”内涵的探讨,充分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技术的巨大挑战与机遇。

在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下,“金融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助力商业银行信贷技术的革命。金融科技(FinTech)一词为英文Financial Technology合并后的缩写。2016年3月,全球金融治理的牵头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了《金融科技的描述与分析框架报告》,第一次在国际组织层面对金融科技做出了初步定义,即金融科技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金融科技风靡全球,正在加速迭代演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等接踵而至,逐步从概念走向成熟并呈产业化,金融科技已经逐渐形成新兴产业,带动和引领着全球新一轮的生产和服务效率变革浪潮,将进一步深刻改变全球金融业态的未来格局。商业银行要积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小微企业信贷技术的创新,打破了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壁垒,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资金匹配效率,实现了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招商银行的“闪电贷”就是商业银行基于大数据风控技术和FinTech技术最为经典的案例。

2.经济周期性规律下信贷风险防控技术

自1825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学家便发现并认定经济周期现象的客观存在。经济周期行规律下银行信贷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特点,而银行通过信贷技术的创新可以实现“烫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客观效果。信贷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必须加强对我国经济周期规律的判断。当前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新阶段,制造业在景气区间内平稳向好。2018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持续位于景气区间,显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继续保持稳步扩张态势。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看,PMI指数延续去年良好态势,今年1-3月份PMI指数分别为51.3%,50.3%和51.5%,连续20个月位于50%以上的景气区间,制造业呈现稳中有升的较好发展态势。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看,今年1-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5.3%,54.4%和54.6%,连续7个月稳定在54%以上较高水平,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综合PMI产出指数看,今年1-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4.6%,52.9%和54.0%,处于较高景气水平,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平稳较快扩张。

3.利率市场化下的差异化信贷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体系运行的重要制度基础,对银行业的运行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净息差和银行业的竞争业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业息差缩窄,利息收入受到严重冲击,依赖息差收入为主的传统的盈利模式将难为继。同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竞争业态发生改变,反映到小微企业信贷领域,就是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的贷款定价机制更加灵活,商业银行需要实行差异化的信贷定价制度来进行授信风险的平衡与控制。根据小微企业授信风险的特征,实现有竞争性的差异化定价策略,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整体经营水平。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贷款利率的竞争加剧,制定科学有效的贷款定价方法将成为未来银行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对RAROC贷款定价模型的研究对我国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观维度

1.地区的“产业集群”

从中观视角分析,信贷技术应当基于产业集群来考察小微企业,而不是鼓励地分析单个企业,——要把小微企业置于当地的产业集群中进行情景化分析。“产业集群”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出现,马歇尔(Marshall,1890)在其《经济学原理》中记载了当时英国斯塔福德郡的陶瓷、贝德福德的草帽、白金汉郡的椅子以及设菲尔德的利器等集中生产的现象,并将这种集中生产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1990年,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进行了分析,指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组成的群体。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区域化和集群化,产业集群是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商业银行角度讲,基于产业集群的小微企业信贷技术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进行更好地“情景化分析”,做个好风险预判,提高信贷技术的效率性和创新性,实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批量化拓展和集中化贷后管理。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三大战略的重点地区将成为新经济增长集群。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地区将脱颖而出,成为银行优质资产的集中地。

2.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中观维度的信贷技术创新,还应当注重行业分析,尤其是与“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的行业政策因素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经营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前提,对于国家规定的禁止行业或限制行业的企业,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应该予以积极回避。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自身抗风险能力弱,如果处于限制性行业的地位,很难在今后的竞争中顺利生存与发展。因此,在客户的行业选择中应选择有政策鼓励支持的朝阳产业或成熟行业介入。为了应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传统经济增长不足、化解过剩产能、优化经济增长等情况,2015年我国“供给侧改革”战略被提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生产率,优化经济结构,以实现对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和提升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将发展方向锁定在新兴、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其重点应聚焦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银行资产分布在经济生活的各个行业,行业发展形势决定了银行资产质量。供给侧改革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影响银行的行业配置。直接渠道指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中提到的需要改革的行业,具体包括“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等行业。从生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鉴此,未来的银行资产配置中,第三产业、新兴产业的占比将得到提升。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技术的创新,要立足国家的攻击侧改革,符合“三去一降一补”的行业政策,大力发展国家鼓励的新兴产业的优质小微企业客户。

(三)微观角度

1.客户甄选的创新

信贷技术的创新一定要突出客户的甄选策略,讲求“七分选,三分管”,借助大数据、云结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丰富小微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手段,通过传统方法与新型方法的共同交叉、提炼与整合,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识别机制。同时,信贷客户的甄选,要注重总结高风险特征客户的提炼,通过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组合分析,提高小微企业客户的甄选水平。商业银行在客户甄选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供给侧改革特点。供给侧改革是银行重新选择客户的机遇,对于信贷技术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去产能、去库存行业中,银行要充分运用信贷技术的创新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向优质客户倾斜信贷资源。客户结构调整不仅是选择优质客户的过程,也是对客户群体的重新分配,更是对信贷技术创新性的重要考验。(www.xing528.com)

2.信贷模式的创新

信贷技术的创新方面,需要注重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例如,“商圈模式”围绕商业圈、产业聚集圈,依托市场集中联动和量身定制,对市场内商户提供小微金融批量服务;“供应链模式”通过围绕核心企业,对接上下游供、销小微企业的信用共同体,实现对特定行业小微企业的批量开发与风险控制,变单个小微贷款的风险为供应链整体风险,解决传统小微业务开展过程的成本与风险控制问题。

3.营销手段的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富国银行渣打银行将小微业务重心逐步从信贷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成功经验,国内很多商业银行选择以小微金融为突破口,通过采取交叉销售,结合大数据分析准确将特定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来提高客户粘性和客户贡献度。交叉销售能有效带动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协同发展,不仅能以较低成本提高对客户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同时还能提高客户关系的稳固度。

4.渠道和产品的创新

信贷技术的创新,要注重客户体验,通过渠道创新和产品创新,丰富小微企业的客户服务方式。例如,为抢占网络金融的制高点,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自助银行、智能银行、直销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业务等渠道,探索小微企业信贷技术的渠道创新。在产品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小微业务产品创新,结合自身的差异化特点适时推出了特色小微金融产品。目前许多银行在信贷产品、管理制度、审批流程、担保方式等不断创新模式,如招商银行的“闪电贷”、建设银行的“小微快贷”、广发银行的“好融通”、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民生银行的“商贷通”等。

5.信贷文化的创新

信贷技术的创新还应当信贷文化的创新,改变传统的风险评价方法。商业银行要改变过去着重于小微企业的第二还款来源、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担保能力比重高的情况,把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和企业偿债能力放在审批要素的第一位,担保和抵质押品次之。此外要考察法定代表人及经营班子素质与信用状况,依据企业提供的资产清单、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清单等资料开展分析。通过调查借款人水电费、工资的支付情况,核实借款人生产销售活动是否正常,分析其经营特点,判断销售形势。把握资金真实用途,通过调查判断资金是否为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所需,并合理确定融资品种和期限,以恰当的融资产品和期限控制资金流和物流。商业银行还要依托科技的力量,研发专门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提高对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

6.信贷流程的创新

商业银行的信贷技术要着眼于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研究和开发。银行要优化对小微企业客户的服务,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灵活、快捷、方便的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商业银行信贷技术的创新必须注重业务流程再造,以速度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来验证信贷技术的创新发展。

7.风险补偿机制的创新

商业银行的信贷技术创新应当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和制定有效的风险补偿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贷款议价机制。银行从自身资金效益及风险化解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将提高贷款利率定价水平,有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与收益、收益与成本的平衡。第二、利用信息及客户资源优势实施债权、股权转让。银行拥有极其广泛的客户资源及信息渠道,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信贷风险实际发生时,通过债权转让、企业兼并、重组等手段,实现小微企业信贷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流动。第三、建立政府风险基金补偿。为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商业银行和当地政府可以积极探讨建立小微企业授信风险补偿基金。

8.信贷审查思维的创新

传统信贷审查思维过于守旧和僵化,侧重于“硬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商业银行信贷技术创新,必须打破僵化思维,重新树立以“信息”捕获和“现金流”分析为核心的信贷审查思维。商业银行的信贷体系必须建立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综合分析机制,注重分析客户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效地信息捕获和提炼分析。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查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小微企业真实现金流量的还原和分析,掌握企业真正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信贷反思录】商业银行开展信贷技术的创新需要把握哪些时代发展的大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