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字形体教学:构字规律激发学生趣味

汉字形体教学:构字规律激发学生趣味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常用汉字中,形声字占85%左右。教师必须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掌握字形的心理特点,进行字形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辨认所学的字,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汉字的形体结构靠笔画作为区别标志。汉字字形的繁简难易不同,在教学中要注意突破难点。教学时,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把无意识记变成有意识记,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汉字形体教学:构字规律激发学生趣味

汉字是音、形、义有机统一体。学生学习汉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这个角度来看,识字教学包括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从教材的编排体例上看,识字教学还应包括归类识字和随课文识字。

1.字音教学

字音教学是学生识字的基础。识字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汉字是表意文字,其读音和形体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字的形体不能把读音直接标示出来。即使是形声字,也不像拼音文字那样,把读音标示得很清楚。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并恰当地利用汉字字音上的一些特点进行教学,引导他们仔细分辨同音字和多音字,提高识字效果。字音教学的常用方法有:

(1)借助拼音学字音。在识字教学阶段,教师一定要先指导学生牢固掌握汉语拼音,然后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生字的读音,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在学习了大写字母以后,还要训练学生在自学中查字典,利用字典的注音读准字音,培养自学能力。

帮助识字是教学汉语拼音的目的之一。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一般是把汉语拼音安排在一年级的开学初期,同时利用拼音学习简单的词语,读儿歌,读韵文。

(2)形声字利用声旁学字音。形声字是指由表示字义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的字。形声字的出现为解决汉字字音问题带来了方便。在常用汉字中,形声字占85%左右。有些形声字的读音跟其声旁作为独体字时读音相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准作为声旁的独体字,然后再学形声字。如先学“朱”,再教“株”,启发学生懂得右边的“朱”表音。但是,由于古今读音的演变以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声旁的表音功能不强,像“胡—湖、争—诤、久—灸”这样完全可以按声旁确定合体字读音的形声字很少。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形旁的读音不完全相同。若形声字与声旁读音完全相同(同音字),读准了声旁就读准了字音。若不完全相同,则要进行声旁与形声字字音的比较,弄清究竟什么地方不同,以便读准字音。如:思—腮(韵母不同),青—静(声母不同),青—请(声调不同),带—滞(声母、韵母不同),舀—稻(声母、声调不同),令—邻(韵母、声调不同),非—排(声母、韵母、声调都不同)。

(3)同音字、音近字用比较法学字音。在汉语中,有很多读音相同的字,我们称之为同音字。同音字有音同形异和音同形近两种。音同形异的如“山、姗、衫、潸”等字都读shān,但是它们的字形和字义都不同。如果乱用同音字,就会出现错别字,影响表情达意。教学这类同音字时,要结合词句,着重从字义和字形上进行比较,说明各有各的用法。音同形近的如“仗”和“杖”“情”和“晴”等,学生更容易混淆。教学这类同音字时,要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以熟字带生字,分别组词理解字义,着重分析字形中不同的地方。此外,还可以采用组词、选字填空、编歌诀等训练形式,把同音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辨别。如“刻苦学习下苦功,克服困难攀高峰”。

还有很多读音相近的字,我们称之为音近字。其中有的是形声字,如:正—整,王—汪;有的是形近字,如:戊、戍、戌;有的字形完全不同,如:张、掌,脏、葬等。教学音近字时,要引导学生找出它们在字音上的差别,结合字形、字义学习字音,并放到词语、句子中多读多练。

(4)多音字根据词义和语境确定字音。一个字有几种读音,我们就称之为多音字。现代汉语中大量多音字的存在给字音教学带来了不少麻烦。不过其中大多数都是多音多义字,可以根据字义来分辨字音,也就是说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据词按义定音。如:

你这着(zhāo)真绝,让他干着(zháo)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对,心里老是悬着(zhe)。天气暖和(huo),小强在家和(huó)泥抹墙。他很讲原则,在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此外,字音教学还要注意强调按普通话语音读准字音,不断排除地方音的干扰。

2.字形教学

汉字的数量以“万”为单位来计算,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形体,各不相同。有些字的形体十分相似,读音和意义却完全不同,如“末”与“未”。还有些字笔画繁多,不容易记住它们的字形。从这些方面来看,字形教学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教师必须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掌握字形的心理特点,进行字形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辨认所学的字,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

(1)用笔画部件分析法记字形。汉字尽管形体各异,但是总离不开近三十种基本笔画,百余个偏旁部首,八条笔顺规则,七种基本结构。汉字的形体结构靠笔画作为区别标志。可以说,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材料。以基本笔画构成的独体字,以及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则是构成合体字的主要部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是先学独体字,再学合体字。开始教学简单独体字的时候,一般都用按笔顺分析笔画的方法识记字形。如:乃、皮、九、山、出等字。教学合体字或者结构比较复杂的独体字的时候,往往要用分析部件或者分析笔画与分析部件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字形。如:“岁”由“山”和“夕”构成,“乱”由“舌”和“乚”(竖弯钩)构成。

汉字字形的繁简难易不同,在教学中要注意突破难点。笔画比较多的字,往往字形结构复杂,学生不容易记住。此外,在无意状态下,学生对一个字产生知觉时,对熟悉的那一部分成为强成分,生疏的部分成为弱成分,而强成分往往掩盖弱成分,使学生对弱的成分感知模糊,重现时就容易产生错误。如学了“候”以后,再学“猴”时常常多加一竖。因此,在字形教学中,要根据字形的不同特点和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要指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突破难点。

(2)利用造字规律记字形。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几种造字方法,用这几种方法造的字分别叫作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教学时,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把无意识记变成有意识记,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如象形字“日”“月”“舟”“水”“火”“石”等可以结合看图,告诉学生这几个字是怎么来的。“刃”“本”“末”等字,可以运用指事字的构字规律来分析字形。“森”“众”“看”“明”“笔”等字,可以运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来分析字形。“裘”“闻”“霖”“河”等形声字可以启发学生分析形旁,从义辨形。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一般都比较注重体现汉字的造字规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安排了一组象形字:舟、竹、石、泉、川、燕。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一)安排了一组会意字:林、森、从、众、品、磊;识字(三)安排了一组形声字:清、晴、睛、请、情、青。并且每一组字后面都配有与之相关的词语和韵文,既体现了汉字音、形、义的统一性,便于学生识记,又增强了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儿歌、字谜记字形。读儿歌、猜字谜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老师可以根据汉字字形特点,采用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联想方法,编成歌诀让学生读,或者编成字谜让学生猜,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渴”与“喝”容易混淆,可以让学生读歌诀“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嘴”,以区分它们的偏旁。“左”和“右”也容易混淆,可以这样记:“小朋友,分左右;‘左’字下边是个‘工’,‘右’字下边是个‘口’。”又如“夜”字容易写错,可用歌诀帮助学生记忆:“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再比如“囊”“蠹”都是比较复杂的字,也可以运用儿歌帮助记忆:“一中头,宝盖腰,石头底下两虫叫(户枢不蠹的蠹);一中头,宝盖腰,两口井下衣无帽(囊括的囊)。”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记字形,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宋家有女坐当中——案”,“‘牛’走独木桥——生”,“二月空中贯长虹——册”等。

(4)运用比较法记形近字。有些汉字在形体上只有细微的差别,我们称之为形近字。如“人”“入”“八”;“土”“士”;“鸟”“乌”;“候”“侯”等。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形近字不断出现。小学生观察事物不精细,对相似的事物难以区分。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常由于字形相近而张冠李戴。经常出现“未”“末”不分,“崇”“祟”难辨,“折”“拆”乱用,“敞”“敝”混淆等现象。为了防止学生写别字,就必须帮助他们辨析形近字,在教学字的音、形、义的过程中,突出比较差别细微的部分。

有的教师在指导比较形近字时,根据学生知觉选择性的规律,用彩色粉笔标出容易混淆或忽略的部分,增强知觉的明晰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精细辨认和识记字形的能力。

3.字义教学

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正确地理解字义是发展学生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汉字字义方面的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领会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1)直观演示法。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既然是一种“符号系统”,必然有它的抽象性。识字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字义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让抽象的文字符号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具体对象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都参与获得新知识的实践,从而获得清晰、明确的概念。

如教学《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1比一比》中有关水果名字(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汉字时,可引导学生观看这些水果的实物或图片,通过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将抽象的符号和直观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清晰地理解字义。

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的教学功效,能把久远、陌生、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给学生以新奇、醒目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持久高涨的学习情绪。教学《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年级下册《识字3》“对子歌”时,可以用多媒体将云、雾、雪、霜、朝霞、夕阳、蓝天、碧野、万紫千红、山清水秀等景色展现出来,以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比较辨析法。教学意思相近、相反的字以及形体相似的形声字都可以用比较辨析的方法理解字义。如《小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安排了一组形声字:清、晴、睛、请、情、蜻,教学时可以抓住不同的形旁,通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画》这首诗中有“远—近”“有—无”“来—去”三组反义词,教学时也可以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理解字义。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句话中的战士都是指邱少云,为什么用不同的量词呢?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位”用于人,是敬辞;“个”也可用于人,是中性词。再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联系生活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有人对一个班的42个学生的识字途径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生活中无意识字”占50%。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商场里的商品名称,校园里的校训、小学生守则、同学姓名、课程表、墙报、宣传栏,家庭中的电视电脑,食品、玩具的包装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其次是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课外读物,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下面的识字教学片段:

(出示生字:万、翔、鸽、城、美)

师:都认识这些字吗?

生:老师,“万”和“城”认识,暑假,爸爸带我去过“万里长城”。(www.xing528.com)

师:收获真大!

生:我叫李翔。“翔”是飞翔的意思,爸爸给我起这个名字,希望我像雄鹰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翔”字我会写了。

师:“翔”字你就不用学了。当回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

生:我爷爷养了好多鸽子,可我不会写“鸽”。今天,我知道了它左边是“合”,右边是“鸟”。

师:太棒了!请把你记忆生字的方法再跟大家说一遍。

生:我妈妈叫王美丽。爸爸爱跟妈妈逗笑——两朵鲜花戴头上,王家大妞真漂亮。这就是“美”,美丽的意思。

师:多么形象的顺口溜!

生:老师,我想请您猜个字谜——一只大羊没尾巴。

师:(沉思片刻)呀!把我给难住了,大家讨论讨论,帮帮我好吗?

生:是“美”。

师:全体起立,掌声感谢他们两个,是他们让我们愉快地认识了“美”,记住了“美”。

……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抓住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在生活中识字的成果,“老师,我想请您猜个字谜”,学生多么自豪啊!再加上老师极富鼓动性的评价语言:“收获真大!”“当回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太棒了!请把你记忆生字的方法再跟大家说一遍。”“多么形象的顺口溜!”“全体起立,掌声感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识字,能享受如此“殊荣”,哪个学生不会暗自下决心:下次看我的!可见,联系学生生活自主识字,既能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联系语境法。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字词,是随文识字理解字义常用的方法,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方”字在“地方”“平方”“方向”“方法”“偏方”等词语中的意思就有很大差别,必须分别对待。又如“更”“又”“也”“还”“却”等意义抽象的字词,只有把它们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才能弄懂它们的意思。《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写扬科终于抵挡不住那把小提琴的诱惑去看、去摸时,“过了一会儿,黑暗里发出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要理解这里的“凄惨”一词,必须要联系扬科被打死的结果。扬科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他那惊慌、害怕的心情可想而知,以至于那一点轻微的琴声听起来是如此的凄凉、悲惨。小提琴应奏出美妙的韵律,而酷爱音乐的扬科第一次触动琴弦却是用生命作代价的,这一声轻微的琴声决定了扬科的悲惨命运,能不说它是凄惨的吗?

(5)构字规律法。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关于它的故事、趣闻等数不胜数。它集音、形、义于一体,又有着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等优势,这是拼音文字所不能企及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象形文字的直观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作栩栩如生的描绘;利用指事字的提示性作画龙点睛的评点;利用会意字的巧妙的形义联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说;利用形声字形旁的表意性举一反三。

如教学“日、月、火、木、竹、鸟”等象形字时,可以先出示相关的图画或实物,再出示象形符号,让学生思考这些“符号”和实物之间的联系,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这样便于学生了解每一笔所表示的意义。

对于会意字“林、森、从、众、品、磊”等的教学,教师只需略做引导,学生就能立刻明白,该字的读音、字义以及部件表示的含义。教学“清、晴、睛、情、请”时,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利用形声造字法识字,同时弄清楚这几个字的形旁的表意功能。这时学生就会发现难学难记的方块汉字原来是一个个饶有趣味的书写符号,进而会产生学习兴趣。

从造字规律来看,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指事字、会意字,最后升华到形声字。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一般都比较注重体现汉字的造字规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安排了一组象形字:舟、竹、石、泉、川、燕;《识字7》安排了一组会意字:人、从、众,木、林、森;《识字8》安排了一组形声字:清、晴、睛、请、情、蜻。并且每一组字后面都配有与之相关的词语和韵文,既体现了汉字音、形、义的统一性,便于学生识记,又增强了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是突出字形或字义特点的集中识字形式。

(1)突出字形特点的归类识字。象形、会意归类识字。象形字归类教材往往有图—象形字—楷体字。既有形象,又了解了汉字的起源。会意字常用“三字经”如“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等形式出现,这种方法能见形知义,有利于理解字义,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字理,掌握特点。

形声字归类识字。这种形式的归类识字,是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加以归类。教学时,可利用形旁理解字义,利用声旁记住字音,并注意区分基本字与声旁读音的异同。形声字归类识字又有基本字带字、形声字带字、形声字比较识字等多种类型。

形近字比较识字。将字形相近的字归类,如“乌—鸟,广—厂”。教学时从区别字形的异同入手,引导学生注意区分汉字的细微区别,减少错别字。

(2)以字义为主线的归类识字。这是从字义的理解入手识记汉字,通过理解汉字的意义,将字义与字音、字形紧密联系的集中识字形式。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韵语(文)识字。这种识字形式吸收了传统的启蒙识字课本以韵语排字的经验,将有一定意义联系的词组成短语构成押韵合辙的韵语(或文)形式进行集中识字。如:“看图韵文识字”(蓝天、大雁、秋霜/棉花、稻子、高粱/柿子、苹果、丰收/桂花、菊花、飘香)。这类归类识字,重点要教学字形,同时要在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义的基础上,将韵文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积累,感受语言美。

按事物的类别归类识字。如按“节气”“姓氏”“鸟类”“反义词”等归类识字。这类归类识字,字形教学是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5.随课文分散识字

随课文分散识字是以应用为线索展开识字教学,把生字分散在各篇课文中,结合词句,通过语境,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一种识字教学形式。这种形式的识字,往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边阅读边识字,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

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教学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边读课文边识字,这种形式适用于生字较少、课文篇幅较短的课文;二是先识字后读课文,这种形式适用于生字较多、篇幅较长的课文。三是两者结合,即把一部分生字先提出来教学,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再学另一部分字。

随课文分散识字要依据课文内容和生字的特点,灵活安排音、形、义的教学。如那些成为学生阅读课文障碍的字词,其意思通过上下文也难以理解的字词或文章的关键词,可以在阅读的初读阶段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记忆字形。而那些与上下文联系紧密的字词,字音、字形的教学安排可较为灵活,字义的教学则可安排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总之,随课文分散识字应该因文而异,根据生字的多少、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灵活安排,并且处理好识字和阅读的关系,力求相辅相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