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诗歌教学策略及应用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诗歌教学策略及应用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知,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领会诗歌的意境;二是体会诗人情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感染;三是熟读成诵。(一)新诗教学策略新诗,又称新体诗,自由诗。(二)古诗教学策略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备受人们的喜爱。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诗歌教学策略及应用

诗歌是一种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学体裁。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诗歌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由此可知,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领会诗歌的意境;二是体会诗人情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感染;三是熟读成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中编排的诗歌主要包括新诗和古诗。

(一)新诗教学策略

新诗,又称新体诗,自由诗。首先它是诗,因此它具备诗的一般特点,其次是“新”,时间上它兴起于五四运动时期,与传统的古诗有所区别。教学新诗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读中揣其义

有些诗句的含义,单靠讲析是可以让学生明白的,但是,要切身体验到某些词句的深层含义,须反复体味、诵读才行。

2.读中悟其情

在诵读中要引导学生用个体生命与诗文进行心灵的交流,在读中反复、揣摩、体会,最后让学生通过诵读把自己与诗人心灵碰撞刹那的体验表达出来,这样才真正把握了作品的内涵。

3.诵中熟其文

熟读成诵,积累运用。反复地朗读、用心地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取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古诗教学策略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备受人们的喜爱。教学古诗重点关注以下几点:(www.xing528.com)

1.会意

理解古诗,重在突破那些让学生感到生疏、古今意义有别、词序颠倒和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根据古诗的特点,有位教师教学古诗,指导学生运用“六字法”学习诗句:扩(单音词扩成双音词)、留(古今词义相同则保留)、换(古今词义用法不同则调换)、补(句子中省略成分则补充)、顺(词序倒装则理顺)、连(全句连起来翻译)。这样学生掌握古诗的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入境

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3.悟情

诗重想象。古诗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才能入境悟情。诗也重诵读。在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

如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参考下面的教学建议:

1.理解意思

课文后面提供了一些词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后面的古诗注释,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2.入境悟情

可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王维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然后通过诵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在读的时候,语速总体上可舒缓些,表达诗人的孤独、寂寞与思念。教学时,可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对诗句的体会,再通过诵读,比一比谁诵读得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