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管理智慧:个人自我管理的六个关键方面

中国管理智慧:个人自我管理的六个关键方面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强调组织中个人更多的为组织的整体利益和全局考虑,并强调组织中个人的自我管理——非常明显——自古至今的圣贤们都强调自我管理。然而实现自我超越必须从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中找到自强不息的动力之源。基于自强不息的中国文化,个人自我管理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积极探索、勇于竞争、敬业尽职、不怕风险、审时度势、勤奋好学。生气勃勃、进取心强的自我管理者必将有所作为。

中国管理智慧:个人自我管理的六个关键方面

我们先从组织中的个人谈起。个人是组织中从事各种活动的个体,而组织中的个体是不同的,表现为年龄、性别、种族等个人特征的差异;当代的各种组织中,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文化的融合,表现为组织中的个体日益多元化。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强调组织中个人更多的为组织的整体利益和全局考虑,并强调组织中个人的自我管理——非常明显——自古至今的圣贤们都强调自我管理。《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强调人从自我管理出发,不停地奋斗,把天作为榜样,像天上的日月星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停歇地按照宇宙固有的规律法则运行。当我们反复读诵它的时候,会感觉到深刻的启迪与强大的激励。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苏勇、何智美(2011)认为,态度(attitude)是评价对某个特定的人或事物喜爱或不喜爱的心理倾向。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并且是不太稳定的。人们小时候通常会模仿自己崇拜的、尊敬的人的态度,而长大后随着自己的经验和实践的增长,可能会改变原先的态度。与态度相比,价值观存在于一个更深的层次里,而且价值观在本质上也更加普遍,更具有基础性。人们用不同的价值观来评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总的看法和评价尺度。它代表了一系列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看,某种具体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可以说,自强不息概述了中华文化中自我管理、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千百年来成为炎黄子孙的座右铭。

历代志士仁人都践行了自强不息的自我管理精神,尤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这种自我管理成为一种个人成功成长的模式。东晋名将祖逖听到半夜鸡叫,闻声起床习武练剑,他的自强不息的自我管理,使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道:“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都是艰苦环境下自强不息的写照。

自强不息的自我管理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已成为中华文化底蕴中的生命元素,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动力之源,支撑我们奋发向上、奋勇前进、永不停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其中之一就是自我超越。圣吉描述了实现自我超越的方式,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精神世界的解放,从而发现真实的自我,自强不息的自我。在当代中国,凡励志成才者都期望实现自我超越,凡追求卓越的组织都期望自己的员工实现自我超越。然而实现自我超越必须从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中找到自强不息的动力之源。

基于自强不息的中国文化,个人自我管理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积极探索、勇于竞争、敬业尽职、不怕风险、审时度势、勤奋好学。

1. 积极探索

中国古代儒家强调“格物致知”,意思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种管理智慧用现代语言诠释就是积极探索。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积极探索要求自我管理的个人不消极等待,抓住一切可能的时机为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创造条件。积极探索的对象非常广泛,可以是探索未知的领域、可以是探索未开发的空间、可以是探索学术的阵地、可以是探索思辨的哲理荀子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熟必困。”阐述了自我管理中积极探索的必要性。关于积极探索的必要性,荀子又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然而,积极探索不等于拼命蛮干,不等于钻牛角尖,积极探索的自我管理是在现实的可能性与自我能力所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是运用不断优化的方法来实现的。例如,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理学家朱熹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建议,他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朱熹强调了探索过程中,专心致志是核心。

探索进取精神能够使自我管理的个人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经过对不确定事物的探索求得确定的规律或法则,从未知的世界获得事物的本来面目。积极探索使得自我管理者避免了庸俗和愚笨,让生命焕发了光彩,让青春充满了活力;积极探索赋予自我管理者以意义、使自我管理者的生命充满了乐趣。生气勃勃、进取心强的自我管理者必将有所作为。如果我们能把自觉地探索未知事物、积极进取作为自我管理的目标,那么就一定能做到富有激情并勇敢行事,就必定能在所从事的领域中有所作为。

2. 勇于竞争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发展为“仁、义、礼、智”,汉代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之后称“五常”。“仁”是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标准,《礼记·经解》认为“上下相亲谓之仁。”《论语·雍也》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是中国古人和谐相处的道德根基与基本法则,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那就是在公平的游戏规则下勇于竞争。在当代,仁者爱人不仅仅是一种关爱,更体现为遵守游戏规则的公平竞争;需要把仁者由爱人引向爱社会,再引向爱社会规则,再引向爱在规则下公平竞争。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体系中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运用于当代,那就是追求卓越、顽强拼搏、直面竞争,这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其社会成员的要求。一个社会中,这样的人越多,这个社会发展得就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得就越快;一个组织中这样的人越多,这个组织的凝聚力、应变能力、发展能力就越强,而且有利于形成组织的独特竞争力。富含竞争的环境是理想的成长环境,渴望成就者要敢于同对手竞争,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怕艰险,勇往直前

弱者畏惧竞争,庸者逃避竞争,强者勇于竞争,智者善于竞争。一心大师刚出家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很旺、香客众多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一心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身,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自己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有人劝一心说:“法门寺是个名扬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聚集了天下的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还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能便会很快光芒四射。”一心思考了很久,觉得这话很对,于是决定辞别师父,离开这喧喧嚷嚷、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于是一心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方丈明白一心的想法后,问他:“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一心说:“当然是太阳了。”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一心不加考虑地回答道:“我当然愿做太阳!”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法门寺后是一片茂密的松林。方丈将一心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两三颗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颗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一心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便说:“它只能用来做煮饭的木柴而已。”方丈又信步带一心到那一片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的林子中去,林子遮蔽天日,棵棵挺拔。方丈问道:“为什么这里的松柏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一心说:“都是为了争着享受阳光吧。”方丈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树其实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些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两三棵,一团一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都成薪柴啊。”一心听了,思索了一会儿,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一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3. 不怕风险

儒家“五常”中的“义”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孟子·告子上》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国古人把公正、合理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在当代对于个人来讲,在真理面前、在正确的事业面前敢于勇往直前,不怕风险。“义”能促使一个人实现自我管理的超越,那就是不怕风险。风险意识是21世纪社会的重要标志,敢不敢主动地冒一点风险去获取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自我管理的一种人生态度。寻求自我管理的个人,当面对着这样的两条路:一条路平坦而漫长,前方没有风险也没有机会,并且走这条路的人很多;另一条路有艰难险阻,但充满着机会和挑战,并且走的人很少。选择前者或后者,最终的结果定会相差悬殊。沿着平坦路途的人自然一生碌碌无为,走坎坷之路者往往建功立业。(www.xing528.com)

犹太人的商业圣经塔木德》上说:当机会来临时,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辈。犹太人约瑟夫在1835年,投资了一家叫作火灾险的小型保险公司。所谓投资就是当客户发生了火灾,就得按照投资的比例赔钱,假如不发生火灾,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这种投资并不需要马上出钱,需要的是投资者的承诺。然而不久,纽约发生了一场大火灾。不少投资者慌了,觉得这种投资亏大了,愿意以低价转让自己的股份。这时候的约瑟夫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其他股东的股份统统买下。为此,他把自己经营的旅馆卖了,算是一场大赌。约瑟夫接手这家火险公司后,派代理人去纽约赔偿了客户,因此信誉大增。虽然约瑟夫把保险金额提高了一倍,但还是有很多新的客户投保。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怪事”,他从纽约带回来的钱比他带去赔付的钱还要多。这次火灾让约瑟夫净赚了15万美元。犹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怕风险,并不是盲目瞎干。冒险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智慧。自我管理要求风险意识必须与科学态度相结合,风险行动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周密筹备的基础上。自我管理要求在冒险之前,必须把握信息,分析条件,科学预测,统筹兼备。

4. 敬业尽职

儒家“五常”中的“礼”指每一个人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并且依据定位而去做好该做的事。正如《说文解字》所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在当代的个人自我管理中,“礼”被解释为敬业尽职。达于礼的敬业尽职是个人自我管理的具体方式,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之一。敬业是一种对待所从事职业的积极态度,它要求以恭恭敬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工作,表现为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专心仔细。

尧、舜时期,洪水泛滥成灾。尧命鲧治洪水,鲧用筑堤防的方法治水,没有起到效果,洪水依旧肆虐,鲧被舜杀死。舜又命鲧的儿子大禹治水,大禹总结了父亲治水的得失,改变筑堤的方式为疏导法。用疏导法治水,导小水入于川,导川水致于海。不仅消除了洪水,还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大禹治水整整用了13年时间,在这13年中,他一直在治水的前沿指挥,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孔子把大禹治水的这种工作风格叫作执事敬,他在回答樊迟问仁时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就是仁。所谓居处恭就是指时常端庄严肃;执事敬指做事严肃认真;与人忠,指对待别人要诚心诚意。曾子每日反省自己,首先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是“别人托付给的事情,是不是忠实且尽心尽力地办到了?”比如说,作为一个职员,领导交代办理的事情,是否尽心尽力做圆满了?身为教师,是否做到诲人不倦,品德优良而为人师表?身为母亲,是否为家庭尽职、尽责地教养孩子?作为父亲,是否可堪为子女作表率?身为学生的,是否认真努力做功课?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自己是否在岗位的职务上尽忠了?如果能够效法曾子每日反省的功夫,检查每日自己“忠诚”的程度如何,未尝不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5. 审时度势

儒家“五常”中的“智”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在当代可以把“智”看作是自我管理审时度势的智慧。自我管理者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审时度势则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普遍存在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胜,存在一条永恒的秘诀,就是顺应客观形势,遵循历史的法则,将自己的行为建立在对客观形势正确分析与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这就是审时度势。因为个人的力量无论多么强大,与整个社会的力量相比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自我管理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认清形势,顺应自然,不可刻意妄为。这就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功夫。

战国时代,赵国有一位将军,名叫赵奢,有一次,秦军攻打赵国的边境地区,赵王十分着急,就问属下的将军:“你们认为那个地方是否还有拯救的希望?”将军们回答说:“那个地方不但路途非常遥远,而且非常危险,恐怕没有得救的希望。”但是,赵奢却不赞成他们的说法,他说:“不错,那个地方不但遥远而危险,可是秦兵也占不到‘路近’和‘安全’的便宜,所以如果双方在那里会战,就如同两只老鼠在洞里相争,必定是勇敢的一方获胜。”赵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派他带领军队马上出发。结果不仅把秦军打败了,也解除了该地的危机。在这里,赵王的正确决策依赖于赵奢将军对边境地区情况的正确分析,这种分析就是审时度势。

6. 勤奋好学

儒家“五常”中的“信”是诚实无欺。诚实无欺在自我管理中集中体现为不自欺欺人,像日月星辰一样实实在在,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代的自我管理中,集中表现为勤奋好学。勤奋是自强不息的路径,如何实现自强不息的自我管理,要靠勤奋。司马迁从20岁起开始游学调研,足迹遍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堪查地貌、访问民情,收集大量写作素材与人文地理资料,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道酬勤,一勤天下无难事,一个勤字铸造了自我管理通往成功之路。陈景润经过十年的准备才突破哥徳巴赫猜想的一个难关,在这十年之中他夜以继日地学习,经常忘记睡觉忘记吃饭。在谈及摘取数学王冠明珠体会时,他说:“攀登科学高峰,就像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通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业精于勤、荒于嬉,个人自我管理强调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考查、勤于总结、勤于实践、勤于革新。自我管理中的积极探索需要一种活跃的心态,要求追求真理,随时发现问题,找寻差异,富于逻辑分析,构建新的结构,设计新的内容。乐趣与兴奋并存,灵感与发现同在。当然积极探索并不是为了炫耀,是一种人生态度与自我实现的状态。富于探索的人把神秘与未知作为激情的源头活水与发展的永继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