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图书馆的变迁:从保存文献到数字化网络化

中国图书馆的变迁:从保存文献到数字化网络化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图书馆的历史十分悠久。古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保存文献,仅能满足极少数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此时的图书馆,文献流通量小,重藏轻用,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近代图书馆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倡导藏用并重。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省级图书馆、市县级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乡村图书室以及大学图书馆相继建成。现代图书馆一般为国有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我国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使得图书馆的建设偏重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

中国图书馆的变迁:从保存文献到数字化网络化

中国图书馆历史十分悠久。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的图书馆,风雨兼程地走过了几千年。可以这样说,图书馆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古代图书馆

20世纪初,公共图书馆产生前的时期都属于古代,主要有皇家藏书、书院藏书、寺庙藏书和私人藏书等四大类型。这个阶段的藏书形式主要是刻本,此外,还有龟甲、兽骨、竹简、木牍,甚至是帛书等形式,藏书所用的是书柜。服务对象很有限,管理非常严格,服务方式属于封闭式。古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保存文献,仅能满足极少数人的精神文化需要。

早在夏朝时代,就已有记载文字的各种文献,以及收藏图书文献的行为和处所。夏朝负责管理图书的官员,叫太史令

商朝开始,我国已经有记录史事的典、册,并由专门的史官进行管理。史官有目的地收集、积累、整理和保管这些文献,形成了古代典籍收藏的雏形。

秦王朝时期,设置“柱下史”负责管理图书。汉朝时期,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编写出我国最早的藏书目录《七略》,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术的开始。

唐代末年,眉州的“孙家书楼”,藏书量在四川首屈一指。及至宋代,皇室藏书和私人藏书都有较大规模的发展,产生了民间著名的私人藏书机构,即大名鼎鼎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和嵩阳书院。明朝范钦的天一阁,也是享誉古今、天下闻名的“图书馆”。

原始的图书馆发端于奴隶社会,成熟于封建社会。此时的图书馆,文献流通量小,重藏轻用,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古代的图书馆名称很多,如府(西周的故府、盟府)、宫(秦朝的阿房宫)、阁(两汉的石渠阁)、观(东汉的东观)、殿(隋朝的观文殿)、院(宋朝的崇文苑)、斋(清朝的知不足斋)、堂(明朝的澹生堂)、楼等。先秦的文献则记载有天府、盟府、策府和室、藏室、周室等称呼。

老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史”则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职。

2.近代图书馆

清朝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等“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图书。(www.xing528.com)

从20世纪初到1949年是近代图书馆阶段。1902年,浙江绍兴的徐树兰创立了古越藏书楼,京师大学堂也建立了最早的大学图书馆。古越藏书楼的诞生,是中国图书馆史上一次重大文化创新,不仅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具有开创意义,而且对中国近代教育,特别是社会教育事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03年,古越藏书楼开始向公众开放,它应该属于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同年,在武昌也成立了公共图书馆。1904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最早采用了“图书馆”这一名称。

近代图书馆是古代与现代图书馆的过渡阶段。一般为政府或社会所办,主要收藏纸质文献和刻本书,为当地的普通知识分子提供开放式服务。近代图书馆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倡导藏用并重。图书馆引进了一些西方图书馆的管理手段,采用了西方图书分类的一些方法,设有专门的图书馆管理员。在功能上也逐步开始分化,既有保存文献的职能,也有借阅文献的功能。

3.现代图书馆

从1949年到20世纪90年代是现代图书馆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省级图书馆、市县级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乡村图书室以及大学图书馆相继建成。其中,大型图书馆的藏书品种齐全、内容繁多、分类科学,在文献保存、服务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中小型图书馆收录的文献专业性较强,专门为专业人员服务。

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全面开放的信息系统

现代图书馆一般为国有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藏书形式多样,有铅印书,有磁带、录像带,还有缩微胶片等形式的各种文献。管理者多为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专职管理员,服务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服务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启了区域的馆际互借功能。

我国现代图书馆早期历史可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1949年到1956年,是新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立与发展时期;第二,1957年到1965年,是新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曲折发展时期;第三,1966年到1976年,处于“文化大革命”中,是图书馆事业受到严重破坏的非常时期;第四,1978年到1989年,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第五,1990年到1999年,是我国图书馆逐渐向现代化转型的时期。

4.后现代图书馆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是以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后现代图书馆阶段。我国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使得图书馆的建设偏重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使得图书馆的服务突破了城市的局限,发展成为跨地区的服务网络。未来的图书馆是无纸化社会的产物,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