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好书,成就改变人生

阅读好书,成就改变人生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最后,他成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阅读,恰如一日三餐,自然而不可或缺,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阅读就是倾听别人声音的重要方法之一。美国的摩西奶奶从77岁开始作画,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

阅读好书,成就改变人生

书籍是民族文化的根。可以这样说,书中的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无不深深地烙着民族文化的印记,无不流淌着民族精神的热血。所以,我们对书籍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应从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敬重、一种亲近、一种珍爱、一种惊叹。

其实,读书这件事情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读者,二是作者。作者固然对读者作了不少的贡献,但读者也能借着自己的悟性和经验,从书中感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说,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这种心灵对话所产生的强烈共鸣,唯有在读书时才能感受到。而那种感觉是如此的清新与透明,让人在阅读之后去思考,思考之后去感悟,感悟之后慢慢地释然。

虽然说读书不能被用来换取功名利禄和物质享受,但可以让人明事理、知兴替、懂得失、增见闻、长技能、冶性情。

这种不以实用和功利为目的的读书,一定可以陶冶情操、发扬精神、升华人格、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纯洁心灵。

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无数次证明,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开拓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心智,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全新的世界

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说华罗庚读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一团糟。后来,他努力读书,持之以恒,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中学没毕业,15岁就开始挣钱养家。但他勤奋好学、酷爱读书,每天白天工作之后,晚上还要买些旧书来自学。他还把学完的旧书再拿出去卖,用以换购“新”的旧书。

林肯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迫于生计,他的父亲没有办法供他读书。所以,他连一年级也没有毕业。他每天跟着父亲一起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但林肯自幼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由于没有钱买书,所以他每天东奔西走,向富裕的人家借书来看。在放牛、砍柴、挖地时,他的怀里总是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也不肯上床睡觉。最后,他成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阅读,恰如一日三餐,自然而不可或缺,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读书,也应该像呼吸新鲜空气一般,吐故纳新而不知不觉。

北魏的祖莹,出身富贵,非常喜欢读书。他读书“以昼继夜”,其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他在父母入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此举既使自己能继续读书,又能不影响父母,避免让父母操心,可见其用心之良苦。故时人称其为“圣小儿”。

明末清初有个叫唐铸万的人,曾经做过十个月的知县,而后辞官来到苏州,成为一介布衣。他的生活非常拮据,常常断炊,以废圃中的枸杞叶为食,“衣服典尽,败絮蓝缕”。在这种境遇下,他仍然能够安贫乐道,以读书写书为乐,“陶陶焉振笔著书不辍”。

1.阅读可以优化大脑,提高事业的成功率

研究发现,读书可使人变得更加聪明。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所以说,阅读是一个积极的学习经历,会让我们的大脑保持异于常人的敏锐。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读书对于大脑的好处,相当于锻炼之于身体的好处。读书可以提高专注力,保持大脑的敏锐力和活跃性,让我们更容易去克服压力、忘记烦恼,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伏尔泰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也就是说,读书可以使人明智明理,使人聪慧高尚,使人文明善辩;读书可以为思想美容,让心灵更加精致;读书可以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一些推理小说,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豪言壮语没有错,但是我想:“走自己的路,也要听听别人怎么说。”阅读就是倾听别人声音的重要方法之一。

高山起于微尘,千里始于足下。书读得越多,我们所获得的知识就越多,就越容易获得成功,就越容易走上人生的巅峰。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小时候很贪玩,直到27岁才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从此他就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一头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把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夫人在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后来苏洵成为宋朝著名的文学大家。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勇气是在压力下仍然能够表现出优雅。因此,高贵优雅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你面对他人乃至这个世界,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善良与宽容、坚强与淡定,以及宠辱不惊的定力,这一切都是精神力量。坚持阅读,就是获得这种力量的最有效方式。”

2.阅读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在读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词汇量不知不觉地增多了,而且可以运用自如,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另外,阅读可以使我们拥有独特的见解和很多有趣的想法。

口才”并不是“口”的能力,而是“脑”的能力和阅读的能力。怎样说话,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从那些经典和优秀的著作中,我们能够学到不少有用的表达方式

我们要多读一些名著和名人传记,还有小故事大智慧之类的书籍。看到比较好的段落或句子,就要把它摘抄下来,有的还需要熟记背诵。

我想,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从小做起,从习惯抓起,从阅读开始。

多项研究表明,大量阅读的人可以从书籍里汲取营养、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往往会有很多的积累,包括辞藻的使用、素材的积累和情感的表达。

古人读书,教书先生并不会多讲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修辞章法,但千百年来,他们却留下了大量让人叹为观止的不朽名篇。究其原因,就在于古人强调一个“读”字,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美国的摩西奶奶从77岁开始作画,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她说过,“任何人都可以作画”,“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她还认为,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不开始。

在100岁时,摩西奶奶收到了一封信。写信人说自己已经30岁了,很是苦恼。他有外科医生这样稳定的工作,问摩西奶奶是否应该放下手术刀,去追求自己热爱的写作。摩西奶奶告诉他,没问题,你可以这样做。受到鼓励后,写信人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这位写信人就是后来风靡日本的著名作家——渡边淳一。

所以,我认为,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写作都不算晚。也许读书、写作不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很大的改变,但至少会是生活的一个崭新的开始。

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阅读与写作是一体两面的事,就像教书与学习一样。当我们学会了真正的阅读,自然就会明白一篇好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我想,书读得多了,驾驭文字的能力强了,想要表达的思想就能流畅地泄泻出来。

“有输入才会有输出。”要想持续地有东西可写,有作品产出,就需要不停地阅读,不断地获取外界的信息。因为,闭门造车的人最容易出现黔驴技穷、江郎才尽的现象。

3.阅读可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开阔我们的眼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被誉为“美国托尔金”和“新世纪海明威”的乔治·马丁曾经说过:“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谈吐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增进一个人内在的气质和涵养。曾国藩曾经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气质是内在的东西,是灵魂的相貌。我坚信,一个不读书的人,很难有上乘的气质,而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往往气质不俗。

有时我想,如果不读书,我们能拿什么去跟别人开玩笑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女性,婚前是那么知性、有魅力,但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完全陷入家庭的各种琐碎事务之中,就会变得无趣、庸俗,不再那么可爱了。

我想,如果一个母亲开始读书了,就可以静下心来和孩子讲道理,而不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就会变得更加知性、优雅,而成为一个聪慧的、有气质的女人。

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取决于这个国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人格素养。

读书的人从来都不会孤单。因为他们知道,书籍里蕴含着玫瑰般的馨香。当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像和一个老朋友在交谈,与一位知心长者在聊天。

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我们在阅读专业书和娱乐性书籍之外,更要花点时间阅读一些经典著作。因为,阅读经典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优化我们的人格素养,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

应该这样说,一个人躯体的成长更多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而精神的成长则与后天的经典阅读息息相关。

只有通过对经典原著的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对经典原著的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先哲大师的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

应该这样说,没有经典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人心灵的健康成长和精神的完整发育。

虽然阅读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拓宽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

虽然阅读不一定会改变我们的容貌,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质和气质。

虽然阅读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但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人生的梦想。(www.xing528.com)

虽然阅读不一定会使我们变得更富有,但一定可以使我们变得更有智慧。

我们要记住这样一句话,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她)让路。只要我们勤奋努力,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黑夜总会过去,梦想总会变为现实。

读书的人更能知不足。读书越多,就越能够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储备量不够,就越觉得自己存在的短板太多。

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先驱,还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曾深有体会地说,“非读书不足以应事”,并且感慨地总结道:“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遇见他人、遇见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

其实,世间的一切,都是一场遇见。

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而人遇见书,就有了温度和共鸣,就有了成长和美好。

我们读书,既是在读世界、读他人,也是在读自己。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想,所谓阅读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所谓读书的价值,大概就是对自我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自大而目中无人。

人之初,性本私。人性没有善恶之分,人性的养成关键在于出生后的正确引导。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能起到非常积极正向的作用,这位良师益友就是书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能教导我们去做一个于己、于家庭、于社会都有用的人。

所以,有人说,找一本好书读,就是去找一个制高点。

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在迷茫的时候教会我们如何作出正确的抉择,使我们能快速摆脱悲哀与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悦的时光,在我们茫然无助的时候,像一盏指路明灯带领我们走出黑暗的低谷。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4.阅读可以减轻压力,放松身心,修身养性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改变平庸、解气除烦、摆脱俗气,可以使我们平心静气、物我两忘、宠辱不惊、精神愉快。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读书可以让我们沉浸其中,忘却烦恼和伤痛,缓解压力和焦虑。

一本本的书,就像一节节的脊椎,稳稳地支持着阅读的人。你看,书一打开,就成为一个拥抱的姿势。

所以说,阅读就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因为,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会知道,原来“静”中藏着一个“争”字,“稳”中带有一个“急”字,“忙”中藏着一个“亡”字。这些高深的中国文字告诉我们一些为人处世的智慧,那就是:越急,手脚越要稳;想争,内心得要静;忙碌,更要关爱自己的身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远离繁华浮躁的喧嚣,享受庄周梦蝶的宁静,对于现代人来说,应该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

国外有一项研究显示,人们在疲惫不堪、心情烦躁时,读书可减轻压力并放松心情,且效果最佳。读书6分钟就能够降低压力68%,而听音乐降低61%,喝茶降低54%,散步降低42%。

阅读者愉悦内心,畅想未来,就可以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如果没有读几本好书,就会一辈子底气不足;一个人在成长阶段,如果读了几本好书,就会变得形象高大、生命充实、思想成熟,人生的命运也许会因此得到彻底的改变。

家有诗书,人多儒雅,序塾相望,弦诵相闻。我们在阅读之时,仿佛可以聆听那美妙的书之声,而这种天籁之音清脆悠远、高亢激昂,这种绕梁之声涵盖了千古,包罗了万象。

阅读,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所以说,阅悦一定相通,静净必然相连。

毛泽东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这是因为,阅读可使人睿智、豁达、充实,阅读可使人高雅、美丽,阅读可使我们的未来精彩无限。

古人云:“不读圣人书,难有圣人德。”

中国现代哲学家、翻译家贺麟将阅读当作“划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界限”。而梁实秋则将阅读视为“最简便的修养方法”。

我坚信,阅读,一定是深入骨髓和血液的一种教养。

阅读,能够改变人生的匮乏、贫弱和苍白,使我们自信从容、温文尔雅;能够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使我们成为一个知书达礼、风度翩翩的优雅之人;能够不断增长我们的职业智慧,使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闪耀出睿智的光彩,充满创造的快乐;能够促使我们去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读书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憩方式。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自己、陶醉自己、提升自己,还可以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平静,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

另外,经常读书的人遇事冷静、处理得当,与周围的人能和谐相处,待人接物也能做到恰如其分;经常读书的人谈资更多,更了解现象背后的道理和原理,也更富有同理心,能够包容不同声音。

读一本好书,似细雨绵绵,能洗去我们身上的浮尘;读一本好书,如饮醍醐,可以抹去浮躁、淡化功利、颐养性情,净化我们的心灵。

读书给予我们的最大好处就是,有时间能和自己独处而享受那份孤独,使我们有勇气去直面孤独,不至于六神无主、方寸大乱,而肆意纵欲以麻醉自己。

5.阅读决定人生的格局和高度

阅读决定人生的格局。阅读最大的功能就是启蒙,能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让人明白一些道理。读书的人心胸都比较开阔,眼光也比较长远。因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完全可以扫描到。

一个人的心智和视野决定了人生的格局大小,而格局最终决定人生的结局。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时间和书本会滋养我们的生命,把最美好的东西融进每个人的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格局,改变自己的命运。

阅读决定未来人生的高度。也就是说,读书的厚度、深度、宽度、速度和境界,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和生命强度。

书籍就好比清水,虽然总是从篮子里溜走,却会在不经意间涤净篮子,使篮子变得干净而有光泽。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和艺术等),才可以使我们的智慧得到不断激发,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品书如进食,得其法,则营养与美味俱得;不得其法,或不得美味,或不得滋养,或伤害身心与灵魂。

清代名臣曾国藩认为读书有三种好处:正三观、养特长、增气质。要知道,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一正,一切皆正。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不读书的人,三观的形成很单一,主要靠身边亲朋好友的影响。周边人的三观不正,那么他的三观同样走偏。所以说,一个读书人三观的建立,会受到各个阶段教师的三观和书本的影响,尤其是书本的影响更为深远。

好书读得越多,越能从不同的角度清楚地认识自己,读懂、读透“人类的容颜”。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读书让我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人们博览群书,汲取人类的文化精华,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所以,我们要把书当作“缺席的老师”一般看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