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印度文化探索:艺术、音乐和医学成就详解|世界文明史

古印度文化探索:艺术、音乐和医学成就详解|世界文明史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印度在文学、建筑艺术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成就也十分引人注目,对后世影响深远。印度古代文化因时期和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繁荣于公元前6—前2世纪的北印度文化称为佛陀时期文化和孔雀王朝时期文化。南印度古代文化起始于公元前,极南地区国家则较晚。多彩的音乐和舞蹈是印度文明富有特色的艺术成就。古代印度的医学已涉及病理学、解剖学及外科手术等方面的知识。

古印度文化探索:艺术、音乐和医学成就详解|世界文明史

古印度文学建筑艺术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也十分引人注目,对后世影响深远。印度古代文化因时期和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繁荣于公元前6—前2世纪的北印度文化称为佛陀时期文化和孔雀王朝时期文化。在公元前及公元初,地跨南北之间的文化为萨塔瓦塔纳王朝时期文化。公元4—7世纪繁荣于北印度的为笈多王朝时期文化和戒日王朝时期文化。南印度古代文化起始于公元前,极南地区国家则较晚。

印度是东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民族混杂、文化异呈、宗教众多、语言繁杂,一向有“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的博物馆”之誉。也许只好套用印度人的一句口头禅:“这就是印度。”

1.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

古代印度的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宗教文学、世俗长编史诗戏剧等。随着印度与境外国家交往的发展,印度文学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文学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印度最早的文学是吠陀文学,其代表作是《吠陀》本集的《梨俱吠陀》和《阿达婆吠陀》。佛教文学也是印度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指佛教典籍中所包含的具有文学特点的传说、故事和寓言等方面的作品。佛教文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巴利语佛教文学,如律藏中的《犍度》;二是梵文佛教文学,如佛陀生平传记集、马鸣诗歌和梵语戏剧理论(如《舞论》)等。此外还有耆那教文学,泰米尔语桑伽姆文学。

古代印度的艺术主要表现在:精美的绘画和雕塑。印度的绘画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岩洞壁画。这些壁画反映了原始时代印度人生活的情景。哈拉巴时期,以人、动物、印章为内容的雕刻艺术有了一定发展。孔雀王朝时阿育王石柱、精灵造像等显示出了艺术家高超的表现手法,反映了人们对人体表情和动作的细致深入的观察。犍陀罗艺术则代表了古代印度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印度艺术与西方艺术融合的结晶。犍陀罗的佛陀塑像以《悉达多王子像》《佛陀立像》等最有代表性。犍陀罗的菩萨雕像气韵生动,工细传神,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多彩的音乐和舞蹈是印度文明富有特色的艺术成就。古代印度人能歌善舞,音乐和舞蹈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而且在政治军事斗争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哨子、笛子等。随着乐器的发展,音乐在后来的宫廷生活、军事战争、宗教祭祀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印度的舞蹈以舞姿优美、艺术表现力强而著称,不但有理论专著《舞论》,而且在发展中形成了四大派别:婆罗多派、卡塔卡利派、卡塔克派和曼尼普利派。四大派别各有特色,表现了印度舞蹈的丰富多彩。

印度的建筑水平不但可以从城市建筑看得出来,更突出的是佛教的寺庙、佛塔和佛窟建筑。庄严的城堡、鬼斧神工的石窟、风格各异的寺庙都让人惊叹不已。(www.xing528.com)

佛教建筑是随着佛教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据说,摩揭陀频毗沙罗王供奉的精舍是最早的佛教建筑。以后,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由小到大,建筑由简到繁,艺术水平也越来越高。仅阿育王时期建造的寺庙就有1200多座。佛塔、佛窟的建造兴起于孔雀帝国时期。据说,佛陀寂灭后,其舍利分作八份置于塔中,建塔庙存放。阿育王在位时开掘其中的7座,在全国建塔84000余座,分置舍利。山奇大佛塔是印度最为著名的佛塔之一,呈覆钵状,建于两层基台上,内藏佛舍利。佛教石窟寺庙建筑开始于阿育王时期,都建于山中。是僧侣安逸地静心修行之处。阿旃陀石窟位于今天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环形山谷之下,共有29窟,建筑复杂,工艺精致,而且石窟内有大量的雕刻和壁画,反映佛教的内容、宫廷生活或普通群众日常生活的情景,是印度石窟艺术的代表。

2.印度的语言文字

印度也是世界人种和语言的“博物馆”。梵文作为古代书面语在中世纪仍没有灭绝。在民间有流行的区域性语言文字。从8世纪起,西印地语和东印地语成为北印度的标准语言。马拉特语形成于10世纪。至12世纪,拉贾斯坦语和古贾拉特语形成,旁遮普语开始创立。13世纪奥里萨语有铭文,于14世纪形成。克什米尔语于13世纪有诗歌。孟加拉语于14世纪形成;阿萨姆语于15世纪形成。南印度的区域语言形成较早。泰米尔语于6世纪就有作品,9世纪昌盛;卡纳尔语于6世纪有铭文,9世纪有修辞学;泰卢固语于7世纪有作品,11世纪翻译梵文诗篇。印度的区域性语言相传至今,成为现代按语言划分行政区域的基本依据。

3.自然科学成就

印度在天文学方面,主要的成就是公元5世纪阿耶波多提出了地球围绕地轴自转的学说。在阿耶波多以后,出现了天文学家伐罗诃密希罗,他的主要著作《五大历数全书汇编》,几乎汇集了当时印度天文学的全部精华,全面介绍了在他以前的各种历法。编入书中的五种历法以《苏利亚历数书》最为著名。在该书中引进了一些新的概念,如太阳月球的地平视差,远日点的移动,本轮等,并且介绍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直径推算方法。该书成为印度历法的范本,一直沿用至近代。在数学上,发明了10个数字符号,特别是表示缺位的零(当时以一个黑点表示)的符号的发明,是人类数学史上的一大贡献。这10个数字后来被阿拉伯人略加修改传至欧洲而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为今天全世界通用。古代印度的医学已涉及病理学、解剖学外科手术等方面的知识。

印度是神奇的。辉煌灿烂的文明总是让人如醉如痴。无论在世界的东方,还是西方,关于印度的传说实在是太多太多。史书有载:印度遍地珠宝黄金,四溢紫气祥云。直到今天,在耀眼的古老光环之中,印度仍然以其独具特色的风貌、丰富多彩的社会特征、日新月异的气象吸引着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