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烹饪概论:官府菜与宫廷菜的不同特色

中国烹饪概论:官府菜与宫廷菜的不同特色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官府菜又名公馆菜,是旧社会权贵缙绅人家所制的肴馔,其掌厨者俗称“官厨”。降及宋元明清,官府菜更多,除了绵延千载的孔府菜外,各朝均有代表。民国年间,官府菜仍未衰微,其佼佼者是组庵菜和帅府菜。官府菜兴盛,主要原因如下。与宫廷菜相比,官府菜有着不同的特色。

中国烹饪概论:官府菜与宫廷菜的不同特色

官府菜又名公馆菜,是旧社会权贵缙绅人家所制的肴馔,其掌厨者俗称“官厨”。它始于周秦时期的诸侯府第,汉晋隋唐已粗具规模。西晋荆州刺史石崇以操办“金谷园宴”驰名,晚唐宰相段文昌的厨房更有“炼珍堂”之美称。降及宋元明清,官府菜更多,除了绵延千载的孔府菜外,各朝均有代表。如宋代东坡(苏轼)菜,元代左司都事元好问家菜,明代严嵩家菜,清代随园(乾隆年间进士袁枚的住所)菜、曹家(江宁织造曹寅)菜、宫保(山东巡抚丁宝桢)菜、谭家(清末翰林谭宗浚)菜等。民国年间,官府菜仍未衰微,其佼佼者是组庵(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菜和帅府(民国军政府海军大元帅张作霖)菜。

官府菜兴盛,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享乐和应酬。所谓“千里做官,为了吃穿”,正是它的最好诠释。再加上古代官办酒楼甚少,官场应酬多在家中,因此不少官府广蓄名厨,许多夫人擅长中馈。第二,以珍馐作敲门砖,谋求升迁。历朝都有献食之风,不仅须向朝廷和上司进贡金银财宝和乡土特产,还要置办美食。像隋炀帝带领20万随从浩浩荡荡游江南时,沿途食饮都是各地官府准备,清代的乾隆皇帝,更喜欢在大臣家中做客。这些“献食”如果操办得好,常可获得奖励与升赏。第三,注重饮食养生。不少官宦人家,熟悉医道,文化素质较高,常将中医保健中药疗养学与配膳巧妙结合,调制出可以养生延年的饭菜。像陆游、袁枚均系如此,这也是“三代做官,方才学会吃穿”的含义。

与宫廷菜相比,官府菜有着不同的特色。①多以乡土风味为旗帜,重视祖传名菜的调制。各代官员来自各地,厨役多从家乡调鼎高手中选聘,其肴馔也重视“祖风”的传承。②注重摄生,讲求精洁,一般不追求形式华美,而是以养生为目的,以风味取胜。像清初康熙年间京城达官贵人举办的“一品会”,便是各家轮流请客,菜肴仅有一道。③开放进取,善于借鉴创新,生命力强盛。例如清末著名的“谭家菜”,是北京风味与广东风味的完美结合,获得“戏界无腔不学谭(晚清著名京剧大师谭鑫培),食界无口不夸谭”的好评。(www.xing528.com)

现今保存的官府菜较多,以孔府菜、谭家菜、随园菜、东坡菜、帅府菜、宫保菜等为代表,名品有孔府一品锅、怀抱鲤、诗礼银杏、带子上朝、黄焖鱼翅、草菇蒸鸡、煨乌鱼蛋、全壳甲鱼东坡肉、组庵豆腐、李鸿章杂烩、宫保鸡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