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剧《半边月》的黄梅戏风貌

新剧《半边月》的黄梅戏风貌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半边月》是宿松县老剧作家刘达刚先生创作的又一歌颂清官的作品。《半边月》在省内外已经家喻户晓,是一部很有影响的黄梅戏历史题材剧新作。诉民情、告赃官、报仇冤、反贪腐、正法典等,既是《半边月》的故事情节的主线,又是该剧着力要表现的主要思想倾向。这也是《半边月》经久耐看,令人反复寻味而刻骨铭心的看点。《半边月》着力塑造的另一个典型人物形象,是既可恨又可悲的国舅爷簿昭。

新剧《半边月》的黄梅戏风貌

《半边月》是宿松县老剧作家刘达刚先生创作的又一歌颂清官的作品。他的另一部清官作品是《布衣青天》,写宿松县历史上的秀才小官杨复初爱打抱不平爱管“闲事”的故事。《半边月》2003年由宿松县黄梅戏剧团在中国安庆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上进行了公演,并被中央台摄制成舞台艺术片,在中央台戏曲频道反复播映。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也排练了该戏,并由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制成VCD公开发行。《半边月》在省内外已经家喻户晓,是一部很有影响的黄梅戏历史题材剧新作。

(一)《半边月》的故事情节

《半边月》是黄梅戏在新时期开拓创新的力作,代表了黄梅戏艺术风格和美学成就。《半边月》以其错纵复杂的故事情节和矛盾斗争,众多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历史题材所蕴含反射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呼声,深刻地表现了作家的创作意图、方法和技巧。《半边月》融叙事与抒情、公案法理与官场伦理于一炉,将朝野冲突,以及官与民、公与私、情与法、功与利、情与理的冲突斗争层层展开,步步进逼,使“戏”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半边月》以月有盈亏圆缺的巧妙的艺术构思,寓意、象征着人间的离合悲欢和故事的忧喜迭宕,集中表现了黄梅戏艺术创新发展的新成果,反映了黄梅戏艺术在表现社会生活方面思想主题有了新提高、艺术水平有了新发展。

《半边月》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汉时代州,战乱刚息、民不聊生。少帝降诏,减租减息、三拾担税一。国舅簿昭为暴敛钱财,也发公告,增加赋税即五担税一。县令李傲天及其子李龙、女李半月为民请命,决不应允。在护诏与毁诏的过程中,相互撕打,国舅爷自伤,但他加害李龙,认为是李龙有意所为,冲突自此展开。国舅爷之姐皇太后簿姬,极力维护其弟的不法行为,并处心积虑的抵毁和陷害李傲天及其全家。李傲天无奈自戕刑部大堂。刑部廷尉张释之知其民情民愤民怨后,巧于周旋,倾力暗助李傲天及其子女告发。少帝知其真情后,权衡利弊,在国舅爷家庭团圆之时,即知其李半月是自己在战乱中丢弃的女儿时,舍私情、明法典,将亲舅舅就地正法。该剧故事情节纵横复杂、冲突尖锐深刻,给人以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深思。诉民情、告赃官、报仇冤、反贪腐、正法典等,既是《半边月》的故事情节的主线,又是该剧着力要表现的主要思想倾向。作为一部悲情戏,以三条人命死于冲突的全过程,着力强调了矛盾冲突的必然性和不可调和性。该剧在情节上有所创新。李半月是国舅在战乱中丢失的女儿,后被县令李傲天收养,本为恩人转化为仇人;当李半月得知面前的仇人就是自己的日盼夜想的亲爹爹时,宁可玉碎不求瓦全,为诉民怨和报冤仇,毅然决然要亲人伏法。无论是在情节构建上还是意旨表达上,该剧都有所开拓。在护诏与毁诏、民情民怨与贪官之敛财、私情与法典的矛盾冲突中,全剧以民意为先,以国家利益为上,该剧在思想主题上有所发展。该剧自始至终富有政治斗争和社会冲突的意味,但未忘抒情,在创作技巧上对传统戏曲有所继承。

(二)《半边月》一剧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www.xing528.com)

《半边月》在其多方面的艺术特点中,塑造了众多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成就。这也是《半边月》经久耐看,令人反复寻味而刻骨铭心的看点。县令李傲天是一个体恤民情、清正廉节、护纲纬、告赃官、不畏强暴、舍身忘我的人物,是该剧从正面要着力表现的一个典型形象。“五月五庆端阳,男女老少喜洋洋。⋯⋯要问为什么这样乐,天子发诏减租粮。盛世又逢丰收年,皇恩浩荡到山乡。”正是在这种情势下,自命功高盖世的国舅爷张贴告示,要增加赋税。而皇上已有告示,要减租减息。县令李傲天及其子女维护百姓的利益,挺身而出护诏反对增加赋税的告示。国舅爷不能容忍,在自己误伤的情况下反加害县令李傲天及其子女,要逮捕法办。李傲天知其在职难逃,写好御状,要儿子李龙逃出家门告状,但未逃出国舅爷的魔掌。在刑部大堂,李傲天感到只有自戕大堂,才能震动朝廷,迫使天子亲御此案。为了诉民情、告赃官、护纲纬、保儿女,李傲天一腔热血洒在刑部大堂。自戕前李有一段唱,倾诉衷肠,听后催人泪下。这段唱既是李傲天身世衷情的自然表现,也是该剧所塑造的这一廉节清官形象的生动写照。“李傲天手持龙泉透心寒,禁不住往事如潮涌心间。三十年做县令虽无升迁,与民忧与民乐虽苦犹甜。三十年清风两袖不知倦,替百姓挡风遮雨、忍气吞声、月复月来年复年。为百姓不知遭过多少明枪暗剑,为百姓黄金膝三次跪求国舅面前。我本来不求金不求银不求位显,只求个清官牌位立在百姓心胸间。又谁知层层官卡煎我夙愿,难对付县官头上天复天。为民做积德事何其难办,一次次头顶油锅足履冰船。盛世年代州百姓反遭劫难,真好比一把尖刀剜我心肝。太后千岁、张大人啊!圣天子减租诏书万人期盼,护诏人反被打入鬼门关。我自知区区县令难进谏,我是天子命官有愧于民、无颜于君,求生何益、领职何用?唯有以这碧血生命上达天听、洞烛其奸、解民倒悬。”倾诉毕当场自戕刑部大堂。李傲天虽然在该剧中只有半场戏,但人物形象是鲜明、生动和典型的。《半边月》着力塑造的另一个典型人物形象,是既可恨又可悲的国舅爷簿昭。簿昭在战乱时代战功卓著,为少帝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薄昭是皇太后的弟弟,是少帝的舅舅,也就是说,他是皇亲国戚。但是,薄昭居功自傲、无法无天、敢于撕揭天子的诏示。簿昭居功敛财、物欲昭彰,不顾人民之苦,暴征赋税、中饱私囊,簿昭居功自大,陷害忠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天子任命的县官李傲天他都敢打。最后为民情天理法典国政均不能容,落得死有余辜的可耻下场。这一形象的典型性就在于居功为太上皇、目无民情政纪法典、为所妄为,最终被天下者笑。该剧有两处唱段从侧面刻画了这一形象。第四场,少帝唱:“老舅父几十年南征北战,随父皇苦鏖战跃马横枪。曾记得吕氏乱国魔鬼一样,追杀我众兄弟丧心病狂。有一次脱落入吕家魔掌,舅父他单人独骑救脱危难深山藏,战袍盖朕身、风寒舅身挡。一连七天全靠苦果填饥肠。这份恩朕一直铭刻心上,儿臣我敬舅敬娘视舅如父,他就是朕心中的太上皇。”由此可见,少帝与这一皇亲国戚的特殊情感。还是第四场,皇太后有一段唱,更能点破簿昭的人物本性和特征。“离刑部一路上左思右想,御弟啊,你做事实在荒唐。想不到离京几年变了样。居功敛财为哪桩?穷出身为何不把穷人想,地位变反过来压迫善良。你应知撕毁诏书必处死,你应知私加租税抄家退赃。你应知鞭笞县令当受三百杖,你应知逼死无辜要把命偿。为保你先找皇儿探风向,风波后姐要你家产散尽救善良。”这是一个蜕化变质、贪赃枉法的典型。《半边月》在护诏与毁诏这一基本矛盾冲突中,在支持告御状和反对告御状,以及在保护忠良和谋害忠良的一系列引发的戏剧情节和矛盾冲突中,通过层层对比的手法,还塑造了其他三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这就是刑部廷尉张释之、皇太后簿昭之姐簿姬,以及文帝天子。刑部廷尉张释之为保皇权、护清官、诉民怨、求真相,处处含而不露、外圆内方、虚于周旋,表现了朝廷命官上为帝下为民,又深陷官场阴风暗道的难为处境和不屈不挠的性格。皇太后簿姬保御弟、护皇亲、逼廷尉、杀李龙,既表现了她咄咄逼人、高人一等的本性,又表现了她步步紧逼、力挽败局的凶残。该剧还鲜明地表现了励精图治的文帝天子的形象,他减租减赋、与民休息、力排众议、为坐稳天下,勇断私情,对舅父以正法典。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半边月》的一大艺术特色。

必须指出的是,在《半边月》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还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人物形象,就是纯朴善良、端庄正义淑女李半月。她是推动情节发展贯穿剧情始终的人物。李半月身世不凡,她的养父是县令李傲天,她的生父却是仇人簿昭。她生于朝廷,本为皇亲国戚,但她成长于民间。所以,她养成了一种诉民情、告赃官、报仇冤、宁可月缺、不求月圆的坚强性格。李半月见国舅爷贴出增加租税的告示,挺身而出助其哥哥李龙撕毁。事发后,又冒充李龙,挺身于刑部大堂,承认是自己所为。当其养父县令李傲天自戕大堂、哥哥李龙在牢房暗害后,她又忍悲含愤、挺身而出,接过倾透龙哥鲜血的御状,打通关节、亲临皇陵、递上御状,使其真情大白。当得知她要告发的仇人国舅爷簿昭,就是她日盼夜想的亲父,以及听到皇太后簿姬也喊她“侄女”,并叫她喊国舅爷一声“爹爹”时,她情思涌动、思绪万千,最终选择了“报仇冤、要父死、宁可月缺、不求月圆”的正义抉择。李半月在剧中有多处大段大段的演唱,深切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渲泄自己的心境和情绪。在这里,我们摘一段最能体现她的情感斗争和性格特点的唱段,以丰富我们对人物性格的概括和分析。当接过国舅爷的半边月,并与自己胸前挂的半边月合拢之时,李半月心潮翻滚、浮想联翩。“手捧着血迹斑斑日月镜,太后要我把国舅叫爹尊。这一声爹爹怎出口,哪想到先父偏偏是仇人。手捧合镜心潮滚,二十年朝思暮盼见父亲。多少次父女团聚梦惊醒,多少次病榻之上喊娘亲。多少次心存期盼村头等,多少次日出等到日西沉。从冬等到夏,从秋等到春。燕子走了又回来,田贩草黄又发青。村头路上未等到我爹娘留身形,茫茫长空却留下南飞孤雁哀鸣声。为寻亲爹为我四处打听,为寻亲哥为我访遍乡邻。爹爹呀,你生难圆梦儿今把梦圆,谁料到,圆梦之日却无半点喜悦情。左思右想心难平定,一颗心儿两半分。一边是二十多年的恩未报,一边是父女连心骨肉情。一边是盼我半月雪冤屈,一边是等我半月叫父亲。左思右想心难平定,蓦然间,蓦然间爹爹自戕的情景重现,又只见这半边月上的哥哥的血痕。似听见代州冤声如雷震,半月我眼冒金星冷汗渗渗。今方知万岁难把情丝断,半月也险被亲情迷失心。常言道人间真情春常在,律典前当把情法辨分明。情乱法、法护情、为民情、斩私情、舍假情、留真情、正法典、护众情,愿这国家律法、人间真情、与天齐寿、万古长青、万古长青。”这一段淋漓尽致的情感倾诉和决心的断然抒发,既是李半月善良、正义的性格特点的真实写照,又是《半边月》一剧的思想主题的真切表达。听后叫人感奋、摧人泪下。

(三)《半边月》一剧的艺术特色

戏剧所表现的内容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已不是社会生活的表象。它是对社会生活的某一特殊本质的艺术性反映。因此,戏剧所表现的比社会生活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也更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半边月》在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宫廷情境中,除塑造了个性鲜明更为典型的人物形象外,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和更为集中性,以及思想主题的强烈性,也是其突出的艺术成就和个性特色。《半边月》的剧情从护诏与毁诏,即从体恤民情民意,反制居功敛财的基本矛盾开始,冲突不断升级和深化,从家庭到社会再到朝廷,官与民、官与官、君与臣,亲友之间、兄妹之间,直至刑部大堂、朝廷后花园、肃穆皇陵等,引发了一系列多层次多角度的冲突。冲突的尖锐性复杂性,以及政治性深刻性,都达到了难得一见的“这一个”。《半边月》是一部悲情剧,该剧不仅表现了矛盾的复杂性特殊性,还表现了这些矛盾的必然性和不可调和性。李傲天与簿昭的矛盾具有不可回避性、张释之与簿姬,以及簿姬、张释之、簿昭与文帝天子的矛盾都具有难以避免的必然性和不可调和性。李傲天自戕刑部大堂、李龙在牢狱中遭害、簿昭在皇陵被正法。他们都是悲剧人物,但各有各的悲因。但共同特点是,该剧在其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和彻底性的斗争中,完成了各个人物的特殊性格的塑造,以及各个人物命运的必然归宿的交待。《半边月》在矛盾冲突的必然性与彻底性上的构建,一方面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深刻的表达了该剧所要明示的思想主题。在皇陵,少帝说:“车骑将军、安国候啊!你认为功高盖世,就可居功自傲、目无王法了吗,就能胡作非为了吗?不!你欺压百姓、重租盘剥,民不能容;你鞭笞县令、暗害李龙,法不能容;你撕毁招书、乱发告示,君不能容;你称霸一方、危及江山社稷,国不能容啊。朕一向敬舅如父,今日,朕舍其私情,赐舅一死。”可以说,《半边月》一剧就是将“民、法、君、国”四个不能容的思想内涵客观化、外化和对象化。换句话说,《半边月》就是以其鲜活生动的故事情节、艺术化形象化的表达了“民、法、君、国”等四个不能容的思想主题。《半边月》是一部新编历史剧,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内涵。它所表达的思想主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性、时代性都是显而易见的。它告诉我们很多值及深思且引以为诫的话题。正如该剧主题曲所反复吟唱的:“莫道盛世无劫难,歌舞升平掩民冤。世事就如老葛树,你缠我绕互扯攀。人情律法轻与重,劝君为国思再三。”这既是对《半边月》一剧的思想倾向及意义的真情表达,又是对其艺术典型性的如实写照。《半边月》是一部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黄梅戏新编历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