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梅戏生活小戏的特色-窥探黄梅戏风貌

黄梅戏生活小戏的特色-窥探黄梅戏风貌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梅戏生活小戏篇幅都短小,一般在20分钟左右,但故事情节完整。黄梅戏生活小戏的题材,多数是劳动生活场面的叙述和描写。通过个性化的音乐唱腔塑造人物、表现剧情内容,是黄梅戏生活小戏最突出的又一个特点。黄梅戏传统生活小戏多数情况下为两个角色即为二人表演,这是表演形态的重要特点。黄梅戏生活小戏的审美思想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具有极大的继承性和传承性。

黄梅戏生活小戏的特色-窥探黄梅戏风貌

对于黄梅戏传统剧目,人们习惯上称36大本,72小出,当然这只是一个概数。这一百多出戏是黄梅戏艺术宝贵财富,其中72小出倍受人们青睐。之所以称为生活小戏,是因为它所再现的戏容剧情,真切地反映了黄梅戏区域里人们生活状态、人情世故和喜怒哀乐,是对这一地方下层社会的劳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真实生动的写照。黄梅戏小戏乡风纯朴、乡情浓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各具特色。小戏是一面镜子,是观照乡土生活和民风民俗的窗口。前些年曾流传一句话,叫“天天打猪草、夜夜闹花灯”。这句话原意是挖苦黄梅戏新创剧目太少,带有责怪之意。但我认为,这句话恰恰表明了黄梅戏传统生活小戏在剧种中的地位和份量,它贴切强烈地表达了人们对黄梅戏生活小戏的喜爱和需求。

(一)黄梅戏生活小戏的一般特征

在黄梅戏72小出中,有一批喜闻乐见、久演不衰、耳熟能详的作品,诸如《夫妻观灯》、《打猪草》、《游春》、《兰桥汲水》、《打豆腐》、《补背褡》、《点大麦》、《打纸牌》、《纺线纱》、《打瓜园》、《挑女婿》、《王婆骂鸡》、《喜荣归》、《瞧相》、《推车赶会》、《讨学俸》、《邀学》、《钓蛤蟆》、《扫花堂》、《湘子化斋》、《吕蒙正回窑》、《苦媳妇自叹》、《闹黄府》、《三字经》、《小脚婆自叹》、《登州找子》、《逃水荒》、《大清官》、《李益卖女》、《劝赌》、《戏牡丹》、《二百五卖纱》、《挑牙虫》、《和尚偷情》、《借妻》、《闹肉铺》、《驼子娶亲》、《孬子借种》、《砂子岗》、《公公调戏媳妇》、《卖斗箩》、《灵姑戏虎》、《孬子拜寿》、《卖杂货》、《风流和尚》、《补碗》、《瞎子算命》、《送绫罗》、《劝姑讨嫁》、《兰丝带》等。同时,还有一些原本是一出大戏中的一折,经长期的单独演出,现在也带有独立小戏的意味。诸如《菜刀记》中的《小辞店》、《金钗记》中的《春香闹学》、《天仙配》中的《路遇》、《鹦哥记》中的《西楼会》、《梁祝》中的《英台描药》和《山伯临终》、《孟姜女》中的《过关》、《剪发记》中的《花亭会》、《牌环记》中的《红梅惊疯》、《乌金记》中的《吴天寿观书》、《荞麦记》中的《府门耻笑》、《赶子图》中的《送香茶》等。黄梅戏传统生活小戏有其鲜明的特色个性。故事情节完整、篇幅短小、乡土生活气息浓郁、音乐唱腔个性化、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表演生活化,文化娱乐和审美作用突出等,是这些小戏共同的艺术特点。虽然是小戏,但艺术成就和社会认识价值,以及戏曲艺术的传承作用,均不在36本之下。因此,它也称得上是经典,是戏小但情趣和审美价值并不小的经典。

黄梅戏生活小戏篇幅都短小,一般在20分钟左右,但故事情节完整。如表现一件小事,则有头有尾;如反映一个矛盾,则有前有后;如表达一个过程,则有始有终;如再现一个场面,则有圆有方;如表现一次偶遇邂逅,则有因有果;如抒发一段情感,则有恨有爱。或惩恶扬善、或歌颂批判、或倾诉衷肠、或嬉笑怒骂、或热讽嘲弄、或尽情讴歌,一切尽在直观之中。黄梅戏生活小戏的题材,多数是劳动生活场面的叙述和描写。从小戏名称就可以看得出来,一般都是“动词”打头,诸如《打猪草》、《点大麦》、《纺线纱》、《卖杂货》、《戏牡丹》、《钓蛤蟆》、《扫花堂》⋯⋯等。在这些小戏中,基本上是一时一事一情一议,决不盘根错节。剧情单一、戏容集中、故事完整、注意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从事件的发生到结局一气呵成,从而较好地塑造了人物,反映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表达了需要张扬的情绪和思想主题,不愧为戏曲百花丛中的一朵瑰丽的小花。

通过个性化的音乐唱腔塑造人物、表现剧情内容,是黄梅戏生活小戏最突出的又一个特点。黄梅戏生活小戏每一出都有自己的花腔小调。这些小调由茶歌、秧歌山歌演化而来,优美、清新、动听、好唱、好学、易传。各种腔调属于各个小戏专门用。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养成了一听到什么样的音乐唱腔,就知道唱的是什么小戏,甚至知道是什么人物出场。诸如《夫妻观灯》中的“数灯”、《打猪草》中“对花”,《兰桥汲水》中的“杉木水桶”,《点大麦》中的“正月里一个节”,《游春》中的“这几天不如哪几天”,《补背褡》中的“小小烟袋点翠兰”,《纺线纱》中的“头戴一支花”,《推车赶会》中的“一把小花伞”等。其他小戏也都具有属于这个小戏个性特色的花腔小调。一定的唱腔专为特定的剧情服务,这就为塑造特定的人物形象开了方便之门,也就较好地表达了这个小戏的意境和思想主题,从而也就极大地张扬了黄梅戏每一出生活小戏的个性。黄梅戏生活小戏音乐唱腔的专门化和独有性,是黄梅戏音乐唱腔源于茶歌、秧歌、山歌等行业民歌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黄梅戏生活小戏渊源于某一特殊劳动生活的反映。

黄梅戏传统生活小戏多数情况下为两个角色即为二人表演,这是表演形态的重要特点。从中可以看到黄梅戏形成时期二小戏三小戏的踪影和痕迹。二小戏就是小旦小丑、三小戏则是在小旦、小丑的基础上,又加一个小生。从黄梅戏早期表演形态上看,黄梅戏多数生活小戏都是以小丑为主,小旦为辅的戏,只不过后来对传统生活小戏加工整理后,才削弱了小丑戏的份量。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以小生面目出现的小戏,恐怕都是为了去其糟粕的结果。从黄梅戏生活小戏的表演形态中,我们可以看到黄梅戏在起源形成时期的轮廓和踪迹。虽然黄梅戏生活小戏属于民间创作和乡土民俗文化艺术,但解放后经过多次整理加工、改编梳理、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极大地提高了黄梅戏生活小戏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黄梅戏生活小戏的审美思想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具有极大的继承性和传承性。其思想倾向和生活情趣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和群众性。小戏《打猪草》犹如一首牧歌。它以载歌载舞极其欢快的音乐形式,表现了一对少男少女的诚实、爽直、天真无邪和童趣纯情。“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棵芽”⋯⋯村野、竹林、田畈、芳草青青,一派祥和、安稳欢乐的生活景象,再现的戏剧画面是优美的,具有强烈的抒情氛围和艺术感染力。《打猪草》具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和审美要求。(www.xing528.com)

(二)黄梅戏生活小戏的思想性和民俗文化气质

主动地传播文史知识和中华经典故事,是黄梅戏寓教于乐的惯常采用的方式之一。这在大戏中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篇幅短小的生活小戏中运用则是难能可贵的。《夫妻观灯》是表现夫妻二人观灯过程及感受的热闹小戏。戏中有一段夫妻二人的对唱,既表现了二人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之中,也表现了二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关注。通过载歌载舞传播了中华文史知识。夫妻二人观看着一班又一班的玩灯之景象。合唱:“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妻唱:“手捧周朝灯一盏⋯⋯”。王小六接唱:“叫老婆。”妻唱:“做什么?”夫唱:“何谓周朝灯一盏,你一一说把为夫听。”妻唱:“周文王去访贤,无稽带路在河边,姜子牙坐车辇、臣坐车、君背辇,(合)愿保周朝八百年。”第二班“三国灯”逛过,丈夫又要妻子解释给他听。妻子唱:“驾坐西州刘备灯,默想荆州关公灯,喝断霸桥张飞灯,怀抱阿斗子龙灯,(合)神机妙算孔明灯。”第三班“唐朝灯”刚走,王小六又要老婆给予说明。妻子接唱:“有唐僧去取经,前头走的是猪八戒,后面走的是沙僧,(合)大闹天宫孙悟空。”在夫妻观灯的你问我答的热闹氛围中,实现了既娱乐又传知识和有教风化的双重目的。在《湘子化斋》、《吕蒙正回窑》、《送香茶》、《兰桥汲水》等小戏中,都传播了中华文明的经典故事。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有许许多多集中华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之文明,以及集社会、自然、人世交往、科技和王朝更替之经典语汇的文化典籍。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言词和结构规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携带,如在有关朝代逐步形成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女儿经、神童诗”等,这些反映和代表中华文明的文化典籍在黄梅戏中也有不少的表现。特别是彰示儒家思想文化的启蒙读物,在黄梅戏小戏中有较多的再现。这对于运用戏曲形式,引导观戏者批判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考察封建社会的思想、政治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及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必要而且重要的。在黄梅戏生活小戏中,有相当多的剧目穿插了这部分内容。但也有这样的情况,一部小戏专门用来阐释、解说或讽刺、挖苦某一文化典籍的。黄梅戏生活小戏《三字经》就是这样的杰作。《三字经》是描写一对小夫妻在家中以说唱取乐的有趣生活故事。从艺术上说,这个剧包括了“绕口令”和“说笑话”的“念白”成份,从思想内容上说来,它将《三字经》和《论语》等书中一部分词语嵌在唱词里,以表示和传达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天连地、地连天,龙连海来海连天,皇帝住在金龙宝殿,祖师不离五台山。茅厕弄,穿身过,一脑兜开两扇门。来到家门一旁站稳,叫声老婆快开门。”戏,就从这开始。丈夫在外面经商三年回到家里,夫妻二人高兴万分。于是,二人唱起《三字经》来。小戏《三字经》一剧以这样的小故事将《三字经》中的语汇连结起来。丈夫对妻子说,有这样三个人即“人之初”、“窦燕山”、“金满银”。人之初向窦燕山借钱,窦燕山向金满银借钱。借了3年不还,本又无本、利又无利,于是相互讨钱,并告到公堂。在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结局的整个过程中,该剧镶嵌了很多《三字经》中的语汇,如人之初,性本善。昔孟母,择邻处。窦燕山,有义方。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曰春夏,曰秋冬。曰南北,曰西东。曰喜怒,曰哀惧。曰恶欲,七情俱。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等。在其他黄梅戏生活小戏中,也有表现这些启蒙读物的地方。运用凝聚了中华文化精髓的简明读本的内容,增强黄梅戏生活小戏的思想性,是黄梅戏生活小戏体现高台教化本质的一个耀眼的亮点。

颂扬和诏示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和文明,始终是黄梅戏生活小戏的主旋律。黄梅戏生活小戏中绝大多数剧目,都是通过对社会生活某一侧面的形象化艺术化的演绎和渲染,让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以及人际交往的仁义礼智信的准则,渗透到剧目戏容之中,使其观众在娱乐中接受它,让它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男女之间真挚、互信、忠贞爱情的表达,是黄梅戏生活小戏中最多的一种类型,如《游春》、《兰桥汲水》、《送香茶》、《补背褡》、《送绫罗》等。这些戏都表现了借物生情、一见钟情、寓情于物、同偕到老的思想感情。对社会上好吃懒做的恶习的揭露和规劝,启迪人们和倡导社会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如《打豆腐》、《打纸牌》、《劝赌》、《懒老婆》等。这些戏从改邪归正的转化过程角度,扭转败坏的世俗之风和家风。《纺线纱》、《挑牙虫》、《闹肉铺》、《瞧相》、《卖杂货》等,则反映了一些手艺人诚信行艺、“和为贵”、“乐为善”等行业职业风尚,以及谋业必须先学会做人的道德要求。《邀学》、《讨学俸》、《登州找子》、《吕蒙正回窑》、《王婆骂鸡》、《湘子化斋》等一类生活小戏,则表现了具有特殊生活经历的一些人,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命运,如何以正确的观念对待别人和社会的问题。总之,反对什么,支持什么,热爱和倡导什么都是鲜明的。《王婆骂鸡》中的王婆,虽不能说是一个泼妇,但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她借丢失一只鸡,指桑骂槐、发泄私愤。谩骂村里的一个寡妇,怀疑她与自己丈夫乱混。这正体现了中国人不能容忍却含蓄的一种文化精神的特质。例如《邀学》和《讨学俸》都反映了那特定的社会教书先生的身份低下和生活困苦,但也都表现了教书先生在贫困的煎熬中仍然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何教好人家的子弟的问题。这一类生活小戏有着鲜明的社会人际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导向作用。

黄梅戏生活小戏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田间地头的村野陋俗的产物,是表现纯自然原生态的生活作品。这一类作品通过对社会上一些残缺人员的丑化、抹黑,以及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甚至于丑恶社会现象的揭露、批判、挖苦、嘲弄和讽刺,赤裸裸地表现了民间之万象和世俗之百态。虽不免平庸、低俗、粗野、近视,甚至于卑贱、下流,但作为戏曲艺术对社会生活无遮无挡的直观真切反映,其思想意义和艺术形式也有一定的借鉴之处。这些类型的生活小戏,也是黄梅戏生活小戏整体风貌的一扇窗口和组成部分,万万不可忽视。例如,《换老婆》、《借种》、《钻鸡笼》、《打面缸》、《公公调戏媳妇》、《风流和尚》、《小和尚调情》、《兄弟换妻》等,都以情色为题材,表现和反映民间的离情乱伦。虽然反映的是伤风败俗之举,但作为“戏”,是为了劝戒和诱导民风民情向正道上发展。特别是有的还表现了拒情反奸的智慧,更加值得人们思考和仿效。还有一些生活小戏,以残缺之人为题材,如《驼子娶妻》、《瞎子捉奸》、《二百五卖纱》、《孬子拜寿》、《孬子赶集》、《孬子上学》、《孬子学话》等。这一类小戏触及的往往是那一些残缺人的短处和痛处,但又往往因为抓住了这一类人的本质特征,甚至于加以放大、夸张进行演绎、渲染,也使人在欢笑和娱乐中得到某种启示。作为黄梅戏生活小戏广泛社会生活题材的一种补充或一个层面,其形象化艺术性和思想教育意义也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

在黄梅戏的生活小戏里,没有牡丹的雍容华丽,没有腊梅的暗香疏影,也没有盆景的那种奇异怪诞。它的美是一种朴实、务实、真实的乡土美和民俗的本色美。它与富贵无关,与清高无关,甚至于创意上与雕琢斧削也无关。它以自然、清新、所见所闻所感之真切感人肺腑、沁人心胸神枢、动人心魄。热爱黄梅戏的人没有不热爱黄梅戏生活小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