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五动教育:内容灵动策略实践

幼儿园五动教育:内容灵动策略实践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此为依据,我们提出“内容灵动”的教育策略。内容灵动策略包括三种方法:资源转换法、热点追踪法和问题定位法。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据此决定开展什么内容的活动。内容灵动的教育策略告诉我们,教育内容是不断变化、调整的,是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的。实行内容灵动,改变了以往教育自上而下的属性,让幼儿成为教育的主导。

幼儿园五动教育:内容灵动策略实践

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经验出发。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更应尊重后者,所以瑞吉欧教育理念倡导以学定教。

以此为依据,我们提出“内容灵动”的教育策略。在该策略的指导下,教学内容不再刻板地从教材出发、从教师出发。在确定教学活动内容,即选择教学材料时,更注重从幼儿的兴趣点和热点中去发现和挖掘,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刻板地以教材为中心,对幼儿进行灌输。

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要更尊重幼儿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使幼儿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让幼儿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内容灵动策略包括三种方法:资源转换法、热点追踪法和问题定位法。

(1)资源转换法。资源转换法有两层含义,其一,对已有教材的价值转换。旨在打破教材的固有价值,转换视角,挖掘教材的多元价值,选择契合教育对象的角度实施教育,从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其二,将其他素材转换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仅来源于教材,幼儿每天的所观所感、幼儿园家庭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以及当前社会热点话题等都可能具有教育意义,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资源的价值,并将其转换为教材,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契合幼儿需要,提高教育意义。

在实施资源转换法时,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第一,当现有教材的常规教学角度不适用于幼儿发展需要时,尝试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教育对象当前的经验、能力水平和兴趣需求,选取适当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开展教学。第二,当现有教材无法满足教育需要时,可以从幼儿的生活事件、社会热点事件中寻找适宜的内容,将其转换为教学内容,填补现有教材的空缺,丰富幼儿学习内容和开拓幼儿视野。

案例

碰一碰

小班上学期,孩子们相互间还不熟悉,教师试图通过歌曲《碰一碰》来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帮助他们尽快建立起同伴友谊。但是活动前,教师发现孩子们都对这首歌曲非常熟悉,一听音乐,他们就会随着词“小脚碰小脚”来做相应的动作。那么这首歌曲就没有教学价值了吗?结合宝宝主题的要求,教师发现孩子们对身体部位有探索的兴趣,于是把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与歌曲相结合,和孩子们把歌曲进行了改编:“碰哪里?小脸碰小脸(肚子碰肚子/鼻子碰鼻子)。”不但孩子们的创意被激发出来了,还玩得更加有趣。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不拘泥于活动的固定方法,使教学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上变得更灵活、有效。

在“碰一碰”活动的组织开展中,执教教师使用了资源转换法。当传统教育方法不适于本班幼儿时,对已有教材进行价值转换,及时从其他角度挖掘活动的新价值,开展了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2)热点追踪法。所谓热点追踪法是指由幼儿关注的热点生发的方法。学习内容反映幼儿的兴趣点。在当前主题的开展过程中,以及社会生活中都会使幼儿产生属于他们的热点话题。追踪这些热点,可以帮助教师找到适宜本班幼儿的、更加灵动的教学内容。

在实施热点追踪法时,教育内容的来源更加多样。下一个主题可以在当前主题中产生。即教师在当前主题活动中,观察并了解幼儿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对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挖掘和拓展,从而产生新的主题内容。让主题随着幼儿的兴趣点开展,而不是主题牵着幼儿走。主题活动也可以从社会中来。如果幼儿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事、物感兴趣,形成了热点话题,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些热点话题,结合幼儿发展目标,生成主题活动。

案例

我们的小乌龟

班级里养了一只小乌龟,孩子们发现小乌龟一直没有吃过东西,他们担心这样下去小乌龟会死掉。由此引发了孩子们的问题:小乌龟喜欢吃什么?为什么它一直不吃不喝还活着?为此教师抓住孩子的兴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而生成了“我们的小乌龟”主题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尝试着探究小乌龟的生活习性及主要特征。随着他们经验的不断积累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的小乌龟”这一生成性主题活动也愈加丰满了。(www.xing528.com)

“我们的小乌龟”并非来自主题活动课程,而是孩子们日常活动中生成的热点。他们喜欢什么、关注什么,教师要及时地观察、捕捉,做孩子们的后盾,支持他们、帮助他们,把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挖掘出来作为学习的内容,进行有趣又有效的活动。

(3)问题定位法。问题定位法是指教学内容来源于幼儿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据此决定开展什么内容的活动。

实际使用问题定位法时,教师要更多地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查漏。在对幼儿的日常观察中,要有“问题意识”,不但要善于发现幼儿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更需要分析导致问题和不足产生的原因,从而发现教育中的疏漏之处。二是补缺。当现有教材内容不能弥补幼儿的问题和不足时,根据出现的问题来决定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案例

我会自己做

小班上学期,天气越来越冷,孩子们穿得越来越多,老师发现“懒宝宝”也越来越多了。他们洗手前不愿意卷袖子,午睡时不愿意自己穿脱衣服,挂外套也总是等着老师来帮忙。经过观察,这些宝宝的问题其实不是他们懒得做,而是不会做。因为衣服的件数增多,这些事情的难度都加大了,宝宝们有些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就开展了“我会自己做”主题活动。在环境中布置了照片、步骤图让幼儿边看边做;创编了简单又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方法;评选了小能手,在幼儿中树立了榜样。这种种方法都起到了激励幼儿的作用。在反复的尝试、发现问题、跟进措施后,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自己卷袖子、包裤子、穿脱衣裤、挂衣服,本领越来越大。

问题定位法告诉我们:首先,不要拘泥于固有教材,让教育内容更适合当前教育对象,可以使活动真正“活”起来。

统一的教学内容有其科学性,但却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育对象。幼儿的发展需求、兴趣点不尽相同,教育内容也应该有所变化。内容灵动的教育策略告诉我们,教育内容是不断变化、调整的,是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的。

其次,让幼儿成为教育内容的最终决定者,以他们关切的问题为主导,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与灵性。

实行内容灵动,改变了以往教育自上而下的属性,让幼儿成为教育的主导。不再是教什么学什么,而是需要什么教什么。

我们将传统幼儿园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理念相结合,呈现出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育行为: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幼儿为中心,幼儿决定主题进行的空间与时间。幼儿的学习成为教学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教师更愿意观察与研究幼儿的学习,并依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来补充教育资源、提供多元选择,并为幼儿提出的有建设性的想法提供支持。

这样做,不仅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同时还加强了幼儿对幼儿园、集体的认同感,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

这与瑞吉欧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教育理念非常契合。由此才能产生真正以儿童为本的、有弹性的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