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壮大、成绩斐然!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壮大、成绩斐然!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 年3月,经甘肃省卫生厅批准,更名为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编制床位400 张,实际开放床位400 张。现已发展为一所科室基本配套、设备基本完善,集医疗、教学、康复、预防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协作医院。2020 年8 月15 日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届委员会及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壮大、成绩斐然!

【概况】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原渭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44 年,于2012 年10 月完成易地整体搬迁,占地面积为39244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168.2 平方米。2013 年3月,经甘肃省卫生厅批准,更名为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编制床位400 张,实际开放床位400 张。医院设有外一科、外二科、内一科、内二科、妇产科、针灸科、急诊科、内三科等11 个临床科室。2015 年5 月,针灸科被甘肃省卫计委评为省级重点专科。现已发展为一所科室基本配套、设备基本完善,集医疗、教学、康复、预防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协作医院。医院共有职工273 人,正式职工120 人,专业技术人员238 人,正高职称1 人,副高职称22 人,中级职称31 人。2020 年8 月15 日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届委员会及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委会成员由7 人组成。党委书记1 人,党委副书记2人,党委委员4人;纪律检查委员会由5人组成,纪委书记1人,纪委委员4人。

【健全工作机制】医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关于印发甘肃省公立医院党委议事规则基本要求等3个制度的通知》及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了《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章程》《中共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委员会议事规则》《中共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委员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中心组学习制度》等。

【基础设施建设

1.中医综合楼项目。总投资5165 万元,资金来源为专项债券2150 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3015 万元。建筑面积14683 平方米,框架结构,地上九层,面积为13263.66 平方米,地下一层,面积为1419.34平方米,该工程于2020年5月2日动工修建,现已完成主体工程。

2.职工周转宿舍项目。建筑面积2081.76 平方米,建筑高度17.7 米,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级,抗震设防烈度8 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工程总投资500 万元,资金来源为医院自筹。该工程于2020 年5 月14 日全部办结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招投标施工许可证等所有前期手续,于2020 年5 月15 日动工修建,现已完成主体工程。

3.对中医综合楼室内配套、室外配套工程及综合布局进行统筹谋划。优化内部结构,最大化提高使用效率,其中室外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602.25 万元;室内配套工程,工程总投资1997.86 万元,完成可研编制,申请可研批复;室内配套工程完成债券资金申报,室外申请立项。

4.对医院暖气进行了改造。所有洗手盆水龙头安装了热水器和脚踏阀,对破损的院面进行了切割后重新硬化,完成了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门诊警务室进行了内粉装修、重新改造了预检分诊,使医院环境得到了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

1.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院本着坚决打赢疫情攻坚战的必胜信念,“防控于未然,厄难于未发”的宗旨,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消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防止院内感染,自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后,第一时间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进行了全方位的改建,医院制定了应急预案及防控方案,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救治小组并及时抽调业务能力突出人员加强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力量。按照县委、县政府及卫健局党委要求积极组织全院职工学习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及防控方案;对本院职工、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对所有防控人员的穿脱防护用品、手卫生、消毒隔离、新冠防控知识等进行业务培训;每天坚持对各科室防控流程、院感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及各病区、保洁员日常清洁消毒工作进行实时监督检查。药剂科供应保障部采购工作准备充分、防控物资基本得到保障。

2.建成PCI 实验室并投入使用。根据国家卫健委2020 年6 月8 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中对二级医院的要求,按照县卫健局部署,于11 月11 日核酸实验室改建完成,11 月19 日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转。现有检测人员6 名,均已取得核酸检测培训合格证。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建成使用,为疫情防控和诊疗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实现了会川镇及其周边地区核酸检测能力从无到有的跨越,能够满足全面落实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的要求。

【医疗质量】

1.建立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及18项核心制度。按照绩效考核方案,深入开展医疗质量检查,规范医疗行为,对医疗质量实施有效监控,在绩效考核方案中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严格要求,加强管理考核,从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病人信息登记、归档病历、运行病历、处方书写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分级诊疗制度管理落实、大查房及大交班、规范住院管理、医疗差错及事故、医疗纠纷及安全上报、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月分析、科室业务学习管理、医德医风学习及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考评标准,完善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加以每月考核、反馈、纳入绩效,并进行整改,医院在管理方面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对相关指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召开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月分析会议,分析院内医疗投诉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2020 年共派13 名以提高我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2.严格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加强护理质量控制。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注重医患沟通,实现了从单纯责任化护理到人性化整理护理为主,保障护理工作安全。全院各科室实行APN 排班,书写体现辨证施护的整体护理病历,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精细化护理服务。表格式电子病历的运行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进一步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6S管理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创造了安全整洁的就医环境,树立了良好的科室形象;持之以恒的物品放置有序,使工作起来更加方便,使患者得到了快捷有效的护理服务,不良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网上无惩罚直报制度,让各个护理单元受到前瞻性警示,杜绝了同样的事件在其他科室发生,明显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持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定医院感染制度、流程、绩效考核方案、细则,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各科室感控小组。健全科室督导员,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开展重点人群的监测、手卫生监测、新生儿监测,三管监测,手术部位监测,并在全院各楼道、电梯口安装手消架。所有病房张贴洗手图。各病区设置洗漱间,各个住院部设置普通传染病隔离病房,新冠临时隔离病房,用物齐全。加强消杀和患者管理,医务人员防护。落实医院感染所有制度规范措施,落实感染性疾病措施落实,开展本院职工、住院患者及家属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所有防控人员的穿脱防护用品、手卫生、消毒隔离、新冠防控知识等业务培训50次。制定全院防控宣传栏、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的改造,各种制度、规范、流程拟定并装框上墙。医疗废物管理,按照规范要求重新修建暂存点,使暂存点规范合理化。(www.xing528.com)

4.进一步加强医院学科建设,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2020 年11 月1 日,正式成立内三科,病区开设床位35 张,现有医护人员11 人,其中主治医师1 名,住院医师2 名、医师1 名,护师1名、护士6 名。内三科以呼吸系统老年病专业为主线,旨在提高呼吸系统患者诊疗质量和老年病患者诊疗水平。建成卒中防治中心,并通过甘肃省卒中防治中心评审认证,开展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与南部7 个乡镇卫生院建立卒中防治协作关系,开展相关卒中防治技术指导培训,使卒中防治工作更加规范。

健康扶贫】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措施,方便患者报销。全面落实“一人一策”家庭签约服务。从全院38 个科室中共抽调48 名医生组成6 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赴会川镇、上湾镇、麻家集镇、田家河乡、峡城乡,对各乡镇帮扶对象开展签约工作。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确保新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100%全覆盖。

【公共服务】优先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每年提供1 次健康检查、不少于4 次面对面随访评估和健康指导等服务。为65 岁以上签约老年人提供1 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以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服务。为签约孕产妇提供孕期5 次产检和产后2 次访视服务;为0~6 岁签约儿童提供各年龄段儿童健康管理、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等服务,服务信息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高血压管理人数212 人,实际签约201 人,管理率94.8%,糖尿病管理人数81人,实际签约77 人,管理率95.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6人,管理率100%。针对没有参加体检及行动不便的人员,通过电话预约、入户等形式进行体检,力求免费体检率达任务要求。

【医联体帮扶】对口支援南部乡镇7 个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进行业务技能指导,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针灸科与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专科联盟,骨伤科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甘肃省中医院骨伤科建立专科联盟,神经内科参加定西市卒中中心联盟,麻醉科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建立甘肃省麻醉医学紧密型专科联盟。内分泌科与甘肃省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建立甘肃省内分泌代谢病管理技术联盟,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丝绸之路中医药技术合作联盟,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内知名专家的技术服务。

【中医药重点工作】为贯彻落实《定西市中医人才联盟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邀请定西市名中医张银川、赵爱良、胡彦军开展为期三天的坐诊、讲课、查房工作,增强医院间中医优势互补、名医互动,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特聘请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杨映映坐诊,共诊疗4074 人次,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中医药服务。

【人才队伍建设】制定《2020 年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方案》,共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人,其中1 人已正式分配到医院,其余2 人已通过面试及体检,聘用到医院上班。

【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医院HIS系统、全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PACS 图文报告系统、LIS 医院检验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患者信息化管理、病历电子化审核、医技报告数据化传输,为群众就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为医护人员方便了工作,为患者就医提升了效率。完成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2017—2019 年数据上报并持续上报2020 年数据共39864 条,达标率99%,并且按照考核指标对医院相关工作做出调整,用精确的数据精细化服务患者。完成发热门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妇幼信息上报、临床用血报销系统对接及数据上报,以精准的数据服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为我院疫情防控工作精准的支撑。先后开通微信扫码支付、微信公众号挂号和费用预交及报告查询、医院官方网站预约挂号等便捷挂号付费服务。完成机房升级改建,全面提升机房安全、信息安全、运行效率,建成渭源县医院首家网安警务室,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测评,为保障医院及患者信息安全筑起了坚实的防护网。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张建雄(7月任)

院长:张万弟(7月止)、章耀华(7月任)

副院长:李世元、孙喜军、罗红涛、孙智军(7月止)、陈平(7月任)

(供稿: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