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说心语》:古代蒙学的课程与教材

《师说心语》:古代蒙学的课程与教材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般人看来,古代蒙学的教学内容局限于“习经读书”,基本类似于当代的“语文课程”,无非是读诵和书写而已。的确,古代蒙学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语文学科,数学、常识之类属于“辅助课程”,不是一种普遍现象。算学在古代童蒙教育中算不上必修课,教材也远不如语文丰富,代表性的有《九章算术》《算经》等。古代蒙学设置的课程和选用的教材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德育为首,另一个是服务于科举。

《师说心语》:古代蒙学的课程与教材

在一般人看来,古代蒙学的教学内容局限于“习经读书”,基本类似于当代的“语文课程”,无非是读诵和书写而已。的确,古代蒙学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语文学科,数学常识之类属于“辅助课程”,不是一种普遍现象。从目前能查阅到的资料可以看出,从先秦至清代,蒙学阶段的课程主要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统领,以“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主体,以专题性教学(如《九章算术》《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为辅助。

学科分类,古代蒙学的课程有识字、语文、作文、数学、音乐体育、常识等,因时代不同、塾师能力不同而设置不同的课程,塾师本人有决定权。一般来说,识字和写字是儿童入学学习的第一关,“初学童蒙以识字为要务”(梁家园语)。几乎所有的教材都承载着识字任务,典型的识字教材有《史籀篇》《千字文》《杂字》《百家姓》;阅读类教材则以“四书五经”为主,时人新文为补充。算学在古代童蒙教育中算不上必修课,教材也远不如语文丰富,代表性的有《九章算术》《算经》等。至于常识,潜伏于各种教材之中,如《千字文》,以四字韵语的形式,从古人关于天地形成开始,把律历、历史道德、读书、地理饮食、园林、祭祀等知识连缀成文;《三字经》中有专门讲述历史的章节;《千家诗》中也按时令、竹木、宫室、音乐、兽虫等进行了分类;而宋代王应麟的《蒙学绀珠》“始于三才,终于万物,经以历代,纬以庶事”,是一部集语文、历史、地理、自然科学为一体的全科教材。

古代蒙学设置的课程和选用的教材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德育为首,另一个是服务于科举(隋唐以来)。历朝的统治者都注重对儿童道德品格的培养,蒙学也就顺势应时,开发了大量适合儿童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教材,并在课程中加以强化。我们熟知的《论语》《孝经》《小学》《弟子规》《朱子家训》等都是典型的德育教材。蒙学德育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使学生“心中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治家之道,终身受用不尽,虽不能为入学之秀士,亦为安分之良民”。朱熹在《题蒙学》中说:“古者从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师、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朱文公把打扫卫生、交际礼仪这些日常琐事的养成教育上升到国泰民安的基础,实为卓识。

《兔园策》成书于唐,是为儿童编写的适用于科举考试的一本教材。入仕是隋唐以后最优的生存方向和立世选择,各类教材不免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清朝的入泮和科举考试中的作文题目皆出自《四书》(朱熹所注),因此“初学幼童,读《弟子规》。即读《小学》《孝经》,再读《四书》。《四书》概读朱注,以为将来上进地步”。从这段话里,既可以看出古代蒙学的课程内容,也可以看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为将来的仕途打下基础(“以为将来上进地步”)。

现整理清代浙江善化人唐鉴所设金陵义塾的课程和课时如下,可窥见古代蒙学课程之豹斑。

每日卯时(晨5:00—7:00)以前到学,向老师行礼。

早晨:点书(学习新课文)。(www.xing528.com)

上午:温习(复习)、习字(写字)、讲书(讲解已学过的课文);对学习适合者“做破承起讲(学做八股文,应对科举考试的专项训练)”。

下午:点诗、读古文或时文(老师提供的新阅读材料)。

酉时(傍晚17:00—19:00):向老师行礼,放学。

在校期间,“随时教以礼仪揖让,以长幼为序”(品德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可以猜想,唐鉴是嘉庆年间的科举进士,义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流程是其所受蒙学影响而一脉传承的,有一定的代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