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工具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基于应对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共同难题,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人”的相关理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认识工具,使我们既看到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为立足现实寻求共同的解决之道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工具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基于应对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共同难题,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出来的。当前人类面临着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难民潮,以及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全球性问题,国际关系中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使全人类面临严重挑战。只有共同应对,才能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38]之所以人类会面临如此多的难题,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这些难题的存在证明西方文明主导下的全球治理方式已经落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解决世界难题和维护人类根本利益提供了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民族国家之间的前途命运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携起手来共同建设好人类世界,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能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世界秩序的公平公正性,主张在尊重彼此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所倡导的共同价值观是基于人类利益高度融合,彼此互相依存,倡导每个国家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倡导寻求共同的利益基础,寻求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的合作共赢,致力于共同的和平发展等。基于此应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反对以损害他国利益为代价。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演讲,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就是为人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共同体及如何建好命运共同体勾画出了蓝图,指明了实现的路径。2017年11月,中国提出的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写入了第七十二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联大一委)有关决议,表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正逐渐深入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思想观念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理论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基于为资本找到更多营利的渠道,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服务于资本盈利效率的需要,处于异化劳动中的工人只是奴役的对象,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只有随着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才能使人摆脱这种异己的力量,打破地域、民族、阶级等各种限制,把人从“狭隘的地域性”个人变成“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最终走向完全解放。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人”的相关理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认识工具,使我们既看到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为立足现实寻求共同的解决之道指明了方向。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1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77页。

[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1页。

[4]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1页。

[5]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8页。

[6]安若澜、曾怡:《作为亚里士多德阐释者的马克思》,《世界哲学》2017年第5期,第137-149+161页。

[7]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2页。

[8]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7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7页。

[10]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80页。

[12]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7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47页。

[14]高清海:《人学研究与哲学》,《江海学刊》1996年第1期。

[15]黄楠森:《人学与哲学》,《江海学刊》1996年第1期。

[16]黄楠森:《人学:作为整体的人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学术月刊》1996年第4期。

[17]陈志尚:《人学新探索: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

[18]韩庆祥:《我的人学观》,《江海学刊》1996年第1期。(www.xing528.com)

[19]袁贵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

[20]王双桥:《人学概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21]黄楠森:《人学的对象和基本内容》,《中国高校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第56-62页。

[22]袁贵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页。

[23]黄楠森:《关于三个人学问题的思考》,《“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2010-08-28。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3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1页。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47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96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5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5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9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43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15页。

[3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2页。

[3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25页。

[37]丰子义:《从人学视角看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08-28。

[3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