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钱哥加入&寿山公祠美化-动荡的围龙屋

钱哥加入&寿山公祠美化-动荡的围龙屋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钱哥兄弟捐助学校、修路等社会公益事业达几百万元,成为当地富甲一方、有名望的大家族。未等老钟话音落地,这时不太喜欢说话、一直抽着香烟的钱哥“唿”地站了起来,大声宣布:他将出资负责清理寿山公祠门外、池塘的垃圾以及负责卫生绿化,众人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改革开放后,寿山公祠的上中下厅堂被收回宗族共有。然而除了逢年过节族人前来祭拜外,寿山公祠平时很少开门。

钱哥加入&寿山公祠美化-动荡的围龙屋

12月27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护祠理事会决定正式登门拜访宗亲南伯。南伯是何人,为何大家对他如此敬畏和慎重?说来话长,他家可说是钟姓宗族和钟村有名的富贵人家,在K城也是名声在外。南伯,今年80 岁,二十三世,退休教师。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南伯的命运验证了“风水轮流转”这个道理。这个当年被人瞧不起、“文革”期间被夺去教鞭而放养鸭子的“臭老九”,不仅“文革”结束后名誉恢复,重登讲台;而且他的三个儿子老大(绰号“大佬”)、老二钱哥、老三(绰号“勇哥”)乘改革开放之东风,下海经商搞房地产开发,仅在K 城就已经开发建设了多处楼盘,都以“鸿辉”命名,总计建筑面积6 万多平方米,地处黄金地段,建筑设计现代典雅。钱哥兄弟捐助学校、修路等社会公益事业达几百万元,成为当地富甲一方、有名望的大家族。南伯则“父以子贵”,为族人和当地百姓所倚重。[1]他自1986年加入居士林研习佛经,主张与人为善,要回报社会。由于南伯的三个儿子常年在外,难以见面,于是护祠理事会决定通过南伯寻求钱哥兄弟的帮助和支持,利用他家雄厚的财势和广泛的社会关系来增加护祠的砝码。其实早在2002年,钟校长、晋成和三叔曾拜访过南伯一家。当时传出K城市政府要在钟村实施房屋拆迁,而且是由钱哥兄弟负责开发。于是他们决定前往钱哥家了解情况,打探消息。钱哥的父亲南伯说K 城市委领导确实曾有意请他儿子开发,但他不同意,听说准备将开发权交给其他开发商。之后我又亲自找到护祠主要领导人钱哥和他的兄弟访谈,均证实上述说法,钱哥的大哥——“大佬”更是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那还是在1999年,K城一位市领导叫到他办公室,将梅江四路口到英帅公园约两百亩土地交给开发,那位领导说:“老弟,这一块归你去搞,帮你弄好红头文件,免一切税收和报建费。”当时估计需要3 亿左右的投资,但至少可挣几千万元,因为光店面就可以做800~1000 间。但始终认为是自家的宗祠,不能动,就一直拖着,从1999年拖到2000年,从2000年又拖到2001年,一直到现在。如果当时承领了,寿山公祠可能被拆了。这一片地方政府早就想拆,因为领导一下飞机,就看到这片破破烂烂的,有碍观瞻,从城市规划来说也确实不好看。因此K城的几任领导都曾下决心要拆,但都因没有钱而没有动工。[2]

但是钟校长他们依旧不太放心,于是决定再次拜访。钟校长、老钟等人的到访,受到了南伯的热情招待,他态度鲜明地表明他们全家对祖屋、宗祠的认识,表示全力拥护和支持保祠行动。南伯说:“拆这个寿山公祠来搞房地产,就是能挣三五千万元,又怎么样呢?不仅等这一代人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而且子孙后代都会骂。”[3]大家一直聊到正午近12 点,南伯留钟校长等人在家吃饭,说他的儿子一会儿就会回来,大家见个面,认识一下。不多久,勇哥和钱哥先后开车回来,钱哥没有说话,而勇哥则当即鼓励、表扬护祠理事会的工作和所取的成绩,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首先要自保,立足于自己;其次祠堂的大门要开,人气才旺。钟校长等人告诉勇哥说护祠理事会也知道自保的重要,但关键是缺乏资金,“那时快过年了,等想买一个‘拿沙’[4]来捞起门前塘里的脏物,用火烧掉,因为没有钱只能做到这些。勇哥听了微微一笑,意思这太简单了,他说下昼会到寿山公祠去看看。”[5]南伯父子的讲话,让钟校长他们十分感动,钱哥兄弟参与钟村房屋拆迁开发的传闻即行完全冰释。钟校长他们感到很振奋,于是极力谢绝南伯父子的挽留,返回祠堂分头进行准备。

2004年1月1日下午2点30 分,下祠、上祠、城西黄塘、梅县白宫镇等地宗亲代表共50多人济济一堂,举行了2004年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上,勇哥首先发言,他从此次房屋拆迁的背景、护祠的形势,到寿山公祠的特征与价值,再到护祠的抗争策略和手段,进行了客观、详细的阐释,明确提出“自保自救”的思路,[6]并当场拿出一万元现金作为护祠的活动经费,大家当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副会长老钟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勇哥提出的合理且中肯的分析与建议,并感谢他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未等老钟话音落地,这时不太喜欢说话、一直抽着香烟的钱哥“唿”地站了起来,大声宣布:他将出资负责清理寿山公祠门外、池塘的垃圾以及负责卫生绿化,众人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7]很多人也就是在这一天才真正认识钱哥的,他身高1.75 米左右,长着一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和一双锐利的眼睛,微胖的身体挺着一个不大的啤酒肚,乌黑锃亮的头发一丝不乱,厚大的口鼻之间有一道“八”字形的凹痕,精明能干中又隐藏着一股威严和杀气。钱哥47 岁,高中文化程度,曾经在部队摸爬滚打过,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下挖过煤,十多年前下海经商,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广的社会关系。

会议结束时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钱哥叫大家不要走,从现在就开始动手清理。当时的寿山公祠不仅祠堂里面一片零乱、破旧,祠堂外面更是杂草丛生、垃圾满塘、苍蝇乱飞,与繁华、热闹的K城大道形成较大的反差。

造成寿山公祠的这种状况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新中国成立前寿山公祠做过学堂,自土改以后,寿山公祠被收归公有,先后做过城南区、水白公社的会场以及生产队仓库,两侧的横屋房间则被分给农户,门前的鱼塘则划归生产队。据满叔公回忆,寿山公祠屋后有背胡岭[8]和半圆形围墙,围墙内为小背胡岭,外为大背胡岭,种满了竹子和果树。寿山公祠后面的围墙则于20世纪60年代因建烤烟房而被拆除,风围和竹子、果树则或被拆或被砍,就连被客家人视之为“风水要地”的化胎,也被人们占用、建房。(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后,寿山公祠的上中下厅堂被收回宗族共有。80年代初旅港宗亲钟晋成等人出资添置了供桌,神龛也得到简单的修复,重制的祖先牌位被安放于其上,每年的春节祭祖仪式也逐渐得到恢复。然而除了逢年过节族人前来祭拜外,寿山公祠平时很少开门。随着族人们纷纷搬进新楼,两边横屋或出租或闲置,卫生环境很糟糕。特别是门前的鱼塘,由于属寿山公祠所在的钟村第五村民小组集体所有,没有人管理,大家随便在此扔垃圾、丢杂物,舀水淋菜,鱼塘变成了一个垃圾池、臭水塘。鱼塘周围还种上了菜,还搭建了棚寮,虽然是不值钱的小东西,但一旦拆除就需要做解释、说服工作,不能蛮干。钱哥告诉我说,他对寿山公祠的人事不熟,于是他依靠老钟、钟俞生、阿细以及住在寿山公祠左边横屋的“赌博山”等人,特别是派钟俞生去做那些种菜的、搭棚寮的工作,因为他长期担任该村民小组的会计,人头熟。[9]得知是护祠工作的需要,菜地和棚寮的所有者较为配合和支持,不但没有闹纠纷且没有提出要一分钱的补偿,这在以前是很难得的。于是众人热情高涨,连夜就将菜地、棚寮清理完毕。第二天就正式清理垃圾,寿山公祠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卫生运动:上至80 多岁的白发老者,下至七八岁的儿童,有的手挥扫帚打扫灰尘,有的手持撬棍疏通下水道,有的拿起锄头挖塘泥,大家忙个不停,不甘落后。这次浩浩荡荡的清扫工作整整持续了三天两夜,参与人数达到几百人次,总共动用了四部大泥头车和一部钩机,先后运走垃圾、泥土380车,四周还种上花草树木;然后抽掉塘里的臭水,清洗池塘,最后灌上钱哥的鸿辉小区的消防水,总计费用为1.5 万元,[10]全部由钱哥资助,作为他捐献的护祠经费。

4日,在钱哥的指挥下,对寿山公祠由上而下,由内而外进行清扫、洗涤。参与清洗队伍的钟屋人很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把古老的祖祠清扫得干干净净,“这样我们便堵住了他们(拆迁办)拆我祖祠的借口——环境恶劣,影响市容”。接着二十四世裔孙大韦又主动捐款5000元,买了两套木沙发和一套办公桌椅;还有人送来两盆花草。[11]护祠理事会也开始有了基本的办公场所和设备。经过这次彻底的清扫,寿山公祠顿时焕然一新,惹得许多路人驻足观看。钟屋人就更不用说了,家住在寿山公祠左侧大约10米的钟寅明说:“以前寿山祠很破败,垃圾遍地,从家到寿山祠门前这一段路简直无法通行,甚至家门前都不能坐,而且臭气熏天,平时根本无法开窗。现在环境搞好了,心情舒畅多了,而且来祠堂的人越来越多,人气旺很是热闹。”[12]

经过长达九个多月的抗拆保祠行动,护祠理事会逐渐形成“自保自救”的思路。所谓“自保自救”,按照护祠理事会的说法是:“我们从长时间向政府陈请的经历,使我们的思想认识有了较大的转变,靠天靠地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靠自己!要自立、自强、自尊、自保。”[13]即立足宗族本身内部,在继续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的基础上,广泛争取海内外宗亲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援助,开始坚持“内外结合”[14]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简而言之,前一阶段的护祠抗争是关起门来要文(物)保(护),主张“不准拆”,斗争主体是护祠理事会和海内外华侨、宗亲等少数精英;现在则是打开大门谋自保,坚持“不能拆”,依靠并动员全体寿山公祠后裔和社会各界人士。

自2004年1月5日起,寿山公祠每天大门敞开,上午自8点至12 点,下午自2点至6点,晚上6点至12点,对外开放,聘请归乔、国泰为专职保卫,每人每月150元的补贴,负责寿山公祠的安全守卫,以及日常管理、清扫卫生、淋洒花木等。同时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位理事义务到寿山公祠进行值日,处理有关事务,接待来访者,如遇较大事情则通知会长、副会长,并负责记好当天的值日日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