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图像的现代转换-中国美术研究最新成果

传统图像的现代转换-中国美术研究最新成果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尚扬将传统山水的图像进行现代转换,从而达至个性化图像符号系统的构造目的,在具有文化记忆的传统图式躯壳中巧妙地植入了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观念。同样扎根于探索传统图像的现代转换,王怀庆作品的特点是非常着迷于中国古代器物的符号化处理。将中国南唐时期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完全用变形的床、塌、几案等器物形象进行再诠释,这种传统图像的现代转换方法是一种极具智慧的当代艺术探索。

传统图像的现代转换-中国美术研究最新成果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有一些独特的图像,非常具有符号性质与意义。这些独具特色的图像也是传统图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将蕴涵于其中的人生理想与哲学观念在当代油画创作中加以吸收,并以全新的面貌在当代语境中加以表现,也是很多中国油画家一直努力实践的方向。

与前文所述赵无极、洪凌为代表的“意向油画”不同,尚扬的绘画虽然也是以“山水”为题材与言说对象的,但在尚扬的作品中,图绘山水并非围绕“以形媚道”的核心美学思想而展开的[9] 。无论是早期的《大风景》系列还是近几年的《董其昌计划》系列,尚扬作品的核心是依附、使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图像,结合现代主义的抽象表现方法甚至是后现代主义的装置、影像等手段来形成自己的作品面貌。早期的《大风景》系列除了画面中突兀耸立的巨大山峰,通常还会有诸如飞机这样的现代器具形象,也有医学胶片这样的现成物拼贴。巨大山峰的表现方法并没有体现多少“笔墨”意识,反而在画面的构成感、微妙的色调处理以及材料的综合使用等形式研究方面下足了功夫。《董其昌计划》系列既是向传统南宗文人山水画和中国书法美学的致敬,也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化作品。在这个系列作品中,表面的躯壳还是借用了山水绘画的图像,但是画面中龟裂的厚重肌理使用、数字喷绘技术图像的运用,以及画面中与中国传统绘画中诗画合一原则完全背道而驰的粗俗戏谑的词句,都透露了强烈的观念表达倾向。尚扬将传统山水的图像进行现代转换,从而达至个性化图像符号系统的构造目的,在具有文化记忆的传统图式躯壳中巧妙地植入了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观念。

顾黎明早期的作品也是致力于综合材料形式的抽象绘画实践,而他广为人知并被视为其个人风格的代表性作品是取材于民间木版年画的系列作品。中国传统的木版年画着意于表现世俗生活的题材,其内容非常广泛,区别于文人绘画状物抒怀的脱俗之雅。木版年画的画面基本是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人物故事。大致有百寿图、童子招财、龙凤呈祥之类的吉祥画;宣扬传统道德观的孝子、英雄因果报应类画作;取自神话传说、戏曲文学的各种人物画像等。顾黎明对这些图像资源进行了“化为己用”的改造,画面中散乱潦草的线条、斑驳如古代壁画的肌理效果、有意凸显的民间版画的红绿对比的色调,画面中充溢着沧桑、古朴的历史叙事情怀。民间木版年画图像粗糙简陋的艺术效果以及直抒胸臆的直白画意,实际上都给了顾黎明以很多启发。顾黎明有意将形、色彩分离形成紊乱、纠缠的画面效果,有意造成画面构成秩序的散乱与不和谐。这种有意为之的随意与不确定性反而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画面结构,顾黎明以这样的方式变更了木版年画这种传统图像资源本来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图式资源,从而建构起个人的艺术语言体系。(www.xing528.com)

同样扎根于探索传统图像的现代转换,王怀庆作品的特点是非常着迷于中国古代器物的符号化处理。位于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1998年举办了名为《中华五千年展》的大型特展,王怀庆创作的《夜宴图-1》入选其中,策展者给出的入选理由是:“王怀庆对于中国传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创造性的阐释,使得这件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双重特色。”将中国南唐时期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完全用变形的床、塌、几案等器物形象进行再诠释,这种传统图像的现代转换方法是一种极具智慧的当代艺术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