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萧涤非送子《早断》:绝代风流的西南联大生活录

萧涤非送子《早断》:绝代风流的西南联大生活录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萧涤非1906年生于江西临川茶溪村一个穷秀才家。骨肉分离,其情难舍,萧涤非作了一首令人断肠的五律,为孩子送行。诗名《早断》,全诗云:1957年,萧涤非在山大执教,与家人合影萧光乾提供好去娇儿女,休牵父母心。萧涤非是江西临川人,夫人可能是南京人,故用模糊的地名修江、灵谷,给孩子指点血脉的源流所在,期待孩子长大怀念祖籍、怀念父母。

萧涤非送子《早断》:绝代风流的西南联大生活录

萧涤非1906年生于江西临川茶溪村一个穷秀才家。20岁时由南京江苏省立一中同时考取清华、东南两所大学,后入读清华中文系。其间尤喜足球,曾获“华北足球队长萧涤非”奖牌,古典文学专家余冠英、吴组缃,还有季羡林、李长之都是他的啦啦队成员。他的百米11.1秒的清华纪录,一直保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4年学业总成绩平均分在80分以上,免试进入清华研究院,清华同学们还送他一个刻有“状元”二字的铜墨盒。

萧涤非先生在清华大学研究(1933年)

从清华毕业后,萧先生辗转青岛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期间,经历了失子的刺心之痛。

联大师范学院的副教授萧涤非,先后到中法大学、昆华中学、天祥中学四处兼课,但生活依然十分困穷。第三个孩子出生,抚养不起,只好忍痛将其送给他人。骨肉分离,其情难舍,萧涤非作了一首令人断肠的五律,为孩子送行。诗名《早断》,全诗云:

1957年,萧涤非在山大执教,与家人合影 萧光乾提供

好去娇儿女,休牵父母心。

啼时声莫大,逗者笑宜深。

赤县方流血,苍天不雨金。(www.xing528.com)

修江与灵谷,是尔旧山林

萧涤非是江西临川人,夫人可能是南京人,故用模糊的地名修江、灵谷,给孩子指点血脉的源流所在,期待孩子长大怀念祖籍、怀念父母。朱自清把这首诗拿去刊登于重庆《饮河诗刊》。

1943年12月28日,昆明《朝报》刊有一则启事:

欲领子女者鉴:某君夫妇服务于教育文化机关,因无力俯畜,愿将行将分娩之婴孩儿(约明春分娩)无条件赠送予人。凡家身清白,有抚养及教育能力而尚无儿女,意欲领为螟蛉者,请投函……面洽。

把行将出生的亲生骨肉无条件地赠送给别人,人世间最令人心痛的事莫过如此!但生活的无奈让这对夫妇别无选择。战时昆明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由此可见一斑。

北大教授陈平原在《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一书中,特意提到这首诗,他分析:同样是写日子艰难,此诗在悲痛、无奈与自嘲中,还有某种淡定、诙谐与自持,这更能体现那时读书人的普遍心态。至于第二句,似乎对应更早一些的《早断》——该诗序曰:“抗战以还,已有两犊,而妻复孕,因议以予人。卧床仰屋,悲不自已,率尔成咏。”这首五律被朱自清推荐给《饮河诗刊》发表后,因其“沉痛真挚,读之泪下”而广受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