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项羽建都彭城:楚汉争霸第三步

项羽建都彭城:楚汉争霸第三步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一个原因是,在项羽看来,占据西楚、建都彭城对他称霸天下有利。项羽所占据的西楚、建都的彭城,距离关东地带的那些诸侯王们很近,而且周边都是平原或丘陵,他行使霸主权力,或者想吞并谁,进军、打仗都很方便。可以说,称霸天下的政治理想、积极进取的军事思想,使他更加坚定“建都彭城、占据西楚”的意图是最佳选择。

项羽建都彭城:楚汉争霸第三步

后来,刘邦“还定三秦”,出函谷关后,曾带着五十六万大军,攻占彭城。而项羽从戏水分封后,无论如何努力,却再也没有杀入过关中。从纯军事角度看,项羽在西楚称王,在彭城定都,确实是比较失策的。

不过,如果仔细分析,项羽占据西楚、建都彭城,并非一无是处。

首先,彭城周边地势并不是一马平川,固守这里,不能说毫无优势。苏轼曾写过一篇奏折《上皇帝书》,在文中,他指出,彭城三面环山,只有西面是平原。他认为,彭城之险固形便,形成了“足以得志于诸侯”的地理优势。虽然苏轼是文人,并不是军事家,他的评论不能作为有力依据,但他的这种评价得到宋朝学者黄震等人的肯定。作为文人的苏轼都能看出来彭城拥有便于防守的地理形势,对打仗业务更精通的项羽,肯定也能看出来。

其次,彭城的军事设施比较完备。彭城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楚国齐国交界地带,一直以来,都是楚国进军北方的前哨堡垒。可以说,经过几百年的经营,这里的城防坚固,防守设施完备。后来,为防秦军,项梁和楚怀王肯定对这里的城防也做了一些加固和完善。

当然,后来刘邦率诸侯联军,很轻松地攻下彭城,实有其他原因,不能因为被攻下了,就说这里不利于防守。

最后一个原因是,在项羽看来,占据西楚、建都彭城对他称霸天下有利。项羽封自己为霸王,在关中分封前后,他最主要的政治抱负,或者说至少在当时的政治意图,肯定是霸天下,而非称帝。那么,当霸王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地方,使自己很方便、及时地运用军事力量,打压不服从他政令的诸侯王,有效控制天下政治局势。如果把自己分封在周边都是山地且远离其他诸侯的关中地区,显然不方便。

明代学者陆深曾说,大家讨论项羽都彭城,认为是失策,主要从“自守之策居多”方面来考虑。仅考虑军事因素,尽管彭城的防御确实不如关中地区,但如果从项羽推崇积极进攻的战略思想考虑,项羽选择彭城,就是既现实又有价值的选择。

彭城地处南北要冲,军事势力所能控制的范围很广阔。当时,项羽所分封的诸侯王,大部分在函谷关以东地区,刘邦既然被关进了巴蜀,那么,在项羽看来,他最应该关注和防范的是其他诸侯王,使他们不能“叛之”。项羽所占据的西楚、建都的彭城,距离关东地带的那些诸侯王们很近,而且周边都是平原或丘陵,他行使霸主权力,或者想吞并谁,进军、打仗都很方便。

根据《史记》记载,项羽对刘邦当然是重点防范的,但对其他诸侯王并没有掉以轻心,明着打压刘邦,也包含“杀鸡儆猴”的意思。其实,后来第一个“跳”出来反抗项羽的,并不是刘邦,而是田荣等这些觉得被项羽欺负、暗算的人。

此外,也不能因刘邦占据关中而统一天下,就说只有关中才适合统一天下,其他地方就完全不适合。从以后的历史看,在长安建都的王朝,都城也有很多次被攻陷。比如,东汉末年的刘玄唐朝安禄山黄巢南北朝时的刘裕,都曾攻下过长安。而如果仅考虑地理因素的话,很多王朝并不是占据有利的地理形势才能统一天下、坐稳江山。地理形势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经济富庶、文化发达和人心向背。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二月,刘邦在前方和项羽打仗,在大后方却出现关中大饥,米斛万千的恶劣局面。刘邦不得不把关中百姓迁徙到蜀地和汉中去找饭吃。学者陈国生曾分析,刘邦定都关中是不得已为之,那里并非最善之地。刘邦在消灭项羽后,最初也是在洛阳待着,并不是马上在关中定都。后来,汉朝建立后,把关东的大族逐步迁徙到关中,才使那里慢慢恢复元气和生机。(www.xing528.com)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推测,彭城和西楚是否有利于军事防御,不是项羽主要考虑的因素。可以说,只要彭城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不用太强,对他来说,就够了。站在项羽的角度想,选择彭城为都城,使他更能发挥他善于进攻的优势。比如,在巨鹿之战中,他率领人数不多的楚军主动攻击秦军,取得大胜。他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奇袭、包抄和袭扰等进攻策略,但不太擅长那种阵地战。比如,他之前曾从薛县长途奔袭三百公里,打下襄城;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率奇兵,突然从城阳南下,打败刘邦及其率领的诸侯联军;等等。但和刘邦在楚河汉界打阵地战时,项羽几乎一筹莫展,很难取得突破性胜利。

可以说,称霸天下的政治理想、积极进取的军事思想,使他更加坚定“建都彭城、占据西楚”的意图是最佳选择。

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自己主持的分封很自信。至少他认为,分封结果会导致各个诸侯国矛盾重重,陷入互相牵制的状态。他在军事上不会陷入无法挽回的被动境地。

从两个方面,戏水分封使项羽在军事上处于主动而安全的位置。第一是不允许诸侯王们有过大的地盘。但诸侯王的地盘多大算过大呢?其实,也没什么标准,主要出自项羽的主观判断。

以分封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人为例。项羽把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封到关中地区,主要是为了防范刘邦死灰复燃。这三个人都是投降项羽的降将,属于历史上有污点的人,完全是靠项羽才当上的诸侯王。按常理,他们必然紧紧依靠项羽,死死抱着项羽的大腿,对项羽忠心才能巩固王位。后来的情形也确实是这样。章邯被刘邦大军包围在他的都城废丘(废丘在哪里?历史上一直有争议。但在2019年,考古发现确认了懿王都城的犬丘在东马坊遗址,即今天西安市长安区高桥街道东马坊村秦皇大道附近。经进一步确认,这里可能是雍王章邯的都城废丘)长达一年,最后死战不敌,城破人亡。司马欣也是如此,虽然被刘邦逼降,但后来他找机会,又投靠了项羽,最后,他为项羽守成皋(今荥阳市汜水镇西北),作战不利,自杀而死。刘邦还把他的尸首拉到关中,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在项羽看来,刘邦肯定不是什么“好人”,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就是“好人”吗?在政治斗争中,大家都习惯于用“有罪推定”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把什么事、什么人都往坏处想,然后再拿出防范措施。项羽对他们三人当然也有防范。项羽把章邯等三人封到关中,把关中分成了三块。虽然章邯领到的“蛋糕”比较大,但毕竟不是他独霸关中,章邯的势力不可能最后发展成秦国那样。章邯也是武力高强的悍将,之前是项羽和天下诸侯的劲敌,项羽对章邯不可能不做任何防备。

除遏制关中诸王的发展空间外,对其他诸侯王的分封,也充分体现出项羽遏制诸侯坐大的意图。

具体说来,项羽占据了九个郡的地盘,可其他诸侯王占的地盘明显和他不在一个档次上。

黄河沿岸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是控制天下的中枢地区,项羽绝对掌控着这些地区。每个诸侯王的地盘也不可能太大,大体上一个诸侯王占据一个郡,占据这么小的地盘,怎么有实力和项羽对抗呢?具体而言,项羽把赵国将领司马卬分封到河内郡,相当于今焦作鹤壁等地区;把赵国将领申阳封到三川郡,大体上相当于今洛阳地区;封韩王成到颍川郡,大体上相当于今郑州、许昌等地区。

对其他地区,他也如法炮制。比如,在齐国,他分封了三个王;在南楚地区,也分封了三个王;在赵地,则分封了两个王和一个侯。同时,把魏王豹贬为西魏王;在燕国,则封了两个王。这些诸侯王占据的地盘都很小,最大的也不过两三个郡的地盘。相比而言,刘邦占据的地盘虽然穷,地方也偏僻,反倒显得封国面积比较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