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项羽为何饶过刘邦?-不一样的楚汉争霸

项羽为何饶过刘邦?-不一样的楚汉争霸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两人的劝言对项羽应有影响。如果因为项羽杀了刘邦,而和项羽死磕,还真就犯不上了。最可能的结果是,从项羽阴杀刘邦这件事上看出项羽的为人,在得到好处后,以后对项羽保持高度的戒备而已。从这些人手上抢地盘,用实际行动否认项羽主持的分封大会的合法性。这样推想,如果刘邦被项羽杀了,真正愿意为刘邦报仇且由此与项羽为敌的人可能并不多。

项羽为何饶过刘邦?-不一样的楚汉争霸

如上文分析,刘邦一旦放弃楚怀王之约,必将会赢得项羽的宽恕,甚至还会被项羽拉拢。但刘邦为表达让出关中地区的控制权、放弃“楚怀王之约”的态度,不能仅仅派个使者或者写个手札之类的东西,简单表达自己投靠项羽、不与诸侯联军为敌的意思,他必须亲自参加鸿门宴。否则,很难让大家相信他。

在乱世,大家都是心机很重的人,谁也不会相信所谓的口头表示,甚至立字为据也很难取信于人。刘邦敢于亲赴鸿门见项羽,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原理解释,这种行为向所有人传达出一个可信的承诺,以此证明自己和广大立下战功的诸将一样,承认项羽和诸侯、诸将们定下的分割天下的规则。

可以设想一下,这时候,如果项羽听从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将直接面临很大问题。从此,他将失信于来到关中的诸侯、诸侯的将领们和广大士卒,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直接影响他实现称王和称霸的政治目标。

这些将领抱着未来称王的目的,杀入关中。如果刘邦已经和大家站到一个立场,还被项羽在毫无反抗能力的情况下杀掉,那么,这些人还会相信接下来由项羽主持的分封吗?如果不相信,大家也就不会承认项羽称王的合法性,更不会拥立他为霸王。即使大家表面不说什么,在政治和法理上,项羽主持的分封将因此存在严重且明显的法理缺陷。即使强行推行下去,也很难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最可怕的是,大家在戏水分封上,表面上受封,回到关东后,这个戏水分封因杀刘邦而遭天下责难和废弃,这些进入关中的诸将和诸侯也失去成为诸侯王的机会,广大士卒和百姓也因此受到影响,不再承认项羽戏水分封的合法性,那么,项羽前期苦心经营的形象必将付之东流。与其他人不同,他的下场可能更惨。

这时候,项羽其实是孤悬在外的一名楚国将领。虽被楚怀王授予楚国“上将军”的职衔。可他和大家心里都知道,他是靠矫诏擅杀军中统帅才当上的,犯了政治上的大忌。如果不利用在关中取得的巨大声望,趁机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王号和霸号,等他回到楚国,很可能面临“秋后算账”的危险。到那时候,跟着他的这些将士也会因为他不是“货真价实”的诸侯王,逐渐离开他。最后,别说他能否称“霸王”,能不被楚怀王杀掉,已经是很不错的结局了。

因此,一旦刘邦来到鸿门宴,项羽绝不能在宴会上杀掉刘邦。

我们知道,批评一个人没有长远眼光,做事缺乏远见,这没错。但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下的,只看远处而不看近处,这样走下去,肯定会掉进沟里。不顾眼前,只顾以后,也是不行的。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虽不是什么最优选择,但可以说,是最能实现当下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但项羽既然不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难道说就没有其他方法对付刘邦吗?其实,从史料看,鸿门宴前项羽其实早已动了杀掉刘邦的心思,并准备付诸行动。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刘邦封堵函谷关,触犯了项羽的利益,让项羽动了杀机。另一个原因是刘邦之前的所作所为给了项羽杀他的借口。

在项羽刚入关时,曹无伤派人向他报告,刘邦在关中不杀秦朝皇帝子婴和官员的行为,向大家宣告了,刘邦与秦国余孽勾结,背叛反秦初心,妄图与诸侯对抗,谋求当上第四个皇帝。此时,范增曾劝说项羽,刘邦平日里一贯贪财好色,但进关中后,一反常态,财物不要,女人不碰,很像立下平定天下大志向的人,刘邦很可能入关中后,将夺天下、称帝作为下一步追求的目标。他还说,刘邦身上有天子之气,如果这时候不消灭他,将来会被他消灭。这两人的劝言对项羽应有影响。

此时,项羽完全可以利用曹无伤的报告,也依然可以效仿诛杀宋义的模式,利用大家对秦朝唾弃、仇恨的心理,再次发表演说,鼓舞士气,串联诸侯联军,攻打刘邦。为增加合法性,他甚至可以谎称,杀刘邦,是楚怀王秘密给他下了指令。那么,不管用何种方式,刘邦被杀,都会让大家认为是死有余辜了。

从以前项羽的成功经验看,这些说辞和做法非常可行。更何况,此时的项羽,比在安阳诛杀宋义时,身份更高贵,名望更显赫。项羽说出以上说辞,更容易让那些不明真相的普通将士信服。显然,项羽具备这种完美高超的政治煽动能力,同时他也有这个时间。(www.xing528.com)

对于入关的诸侯及将领而言,他们都有基本的政治思维和见识,很容易看得出项羽玩的猫腻。这些人因此会揭露以“正义”之名谋杀刘邦的项羽,并和项羽对抗吗?大概也不会。

虽然他们都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但项羽一旦编撰出杀刘邦的正义之词,征服广大普通将士,掌握了人心,其他进入关中的诸侯及诸将,即使揭露项羽的阴谋,其实也很难应对项羽随之而来的报复,想必这些诸侯及诸将也会知难而退。更何况,刘邦的恶行(封堵函谷关、与秦王子婴暗通款曲等),有目共睹,且有来自刘邦阵营的人(曹无伤)的状告作为有力证据。即便有人想为刘邦袒护,也很难。

其实,那些入关的诸侯及将领也是冲着“分蛋糕”这个目的来的。他们最关心的应该是,在这里拿到多少面积的封地,以及什么时候拿到封王拜侯的“文件”。如果因为项羽杀了刘邦,而和项羽死磕,还真就犯不上了。以前和项羽打秦军时,这些人“出工不出力”,更何况项羽打刘邦呢?从本质上讲,刘项之争属于楚国内讧,与这些人没有太大的利益关系。

对于没来关中分封大会的诸侯及其将领们,也只关心自己能得到多少地盘和财货。刘邦是如何受屈,如何被打,以及生死存活,他们更不会关心。进而言之,如果刘邦被项羽杀了,分“蛋糕”的人又少了一个,大家从中还会受益,考虑到此,更不会有人公开与项羽作对,挑战随后的戏水分封的合法性。最可能的结果是,从项羽阴杀刘邦这件事上看出项羽的为人,在得到好处后,以后对项羽保持高度的戒备而已。

从后来结果看,即使不杀刘邦,那些认为自己得到地盘少的诸侯和将领们,也不认可关中分封大会的结果。像陈馀、田荣、彭越因为嫌封到的地盘少,或者没封到地盘,戏水分封刚结束,很快起兵,攻打参与关中分封大会的人。从这些人手上抢地盘,用实际行动否认项羽主持的分封大会的合法性。

然而,刘邦身后还留下十万大军,这毕竟是一个不小的军事集团,项羽不应掉以轻心。但是刘邦在霸上的十万大军中,真正属于刘邦嫡系的楚军总计不过两万多人。其他是秦朝投降过来的,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且还处于整合期,这些人对刘邦的归属感并不强。这样推想,如果刘邦被项羽杀了,真正愿意为刘邦报仇且由此与项羽为敌的人可能并不多。

即使在刘邦的核心队伍里,也还有类似曹无伤这样的动摇分子,想必类似曹无伤这样的人,并不会只有他一人。而像萧何樊哙夏侯婴这样的刘邦的铁杆死忠分子,在首领刘邦已死的情况下,实际上也很难闹出太大动静。如果项羽使出分化瓦解手段,一方面,给这些死忠分子高官厚禄,另一方面再以楚怀王名义,消灭那些准备为刘邦报仇的少数人,大概也并非难事。

除此之外,那些秦朝遗民和官员如何对待刘邦被杀呢?刘邦进入关中后,关中百姓对他不打不杀的行为很感恩,《史记》记载,关中百姓很拥戴刘邦当秦王。但关中百姓对刘邦有好感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刘邦拥有武力时,对他们网开一面,让他们有劫后余生的欣喜,自然会对刘邦感恩戴德,这种心理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如果不是因为此,关中百姓和刘邦又没渊源关系,甚至以前根本不认识刘邦,大家怎么会无缘无故、无条件无目的地爱他、拥戴他呢?更何况,诸侯联军尽管对项羽阴杀刘邦会不满,但对付秦人的反抗,也还是会不遗余力地打压的。这些关中百姓看到刘邦被杀,最可能的表情是“吃瓜群众”的表情。

很可惜,刘邦没有给项羽这次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