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宋时期四川政区建置:《旭水斋存稿》成果

两宋时期四川政区建置:《旭水斋存稿》成果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今四川省大部地区,宋朝设“路”的建置。[2]“四川”的得名,即来自宋时分为四路的政区建置。它虽是战时的权宜措施,没有改变南宋后期的政区建置,却是有关州、县治所设置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此外,宋朝还在今四川境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一些羁縻州,分别领属于一些正州。这三个地区均属梓州路羁縻。在今四川西南大渡河以南的一些地区,则属于大理政权管辖。

两宋时期四川政区建置:《旭水斋存稿》成果

在今四川省大部地区,宋朝设“路”的建置。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平定后蜀,置西川路。开宝四年(971年)于西川路分置峡西路,寻废,与西川路合并为川峡路。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把川峡路分为益州路(仁宗嘉祐四年改为成都府路)、利州路、梓州路(徽宗重和元年改为潼川府路)、夔州路。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合为一路,仍为利州路;淳熙二年(1175年)复分为东、西两路,三年又合;五年复分为两路,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又合;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再分为两路,嘉定三年(1210年)再合为一路;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以后,因兵乱废,渐为蒙古所占。[2]

“四川”的得名,即来自宋时分为四路的政区建置。北宋时就把四川地区统称为“两川”、“西川四路”[3],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则把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孝宗乾道三年设置四川宣抚使[4]元朝正式设立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遂被称为四川。所以顾炎武说:“唐时剑南一道止分东、西两川而已,至宋则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谓之川峡四路,后遂省文名为四川。”[5]

据《宋史·地理志》所载,川峡四路的政区划分如下:

成都府路(益州路):治成都府成都县(今成都市西城区)。辖成都府、眉州、崇庆府(蜀州)、彭州、绵州、汉州、嘉定府(嘉州)、邛州、简州、黎州、雅州、茂州、威州、永康军、仙井监(陵州、陵井监)、石泉军。

潼川府路(梓州路):治潼川府郪县(今三台县城关)。辖潼川府、遂宁府(遂州)、顺庆府(果州)、资州、普州、昌州、叙州(戎州)、泸州、长宁军(淯井监)、合州、荣州、渠州、怀安军、宁西军(广安军)、富顺监(富义县、富顺县)。

利州路:治兴元府南郑县(今陕西省汉中市),南宋时期曾迁治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所辖府州在今四川省境内的有利州、阆州、隆庆府(剑州)、巴州、蓬州,在利州路分为东、西二路时,这些府州均属利州东路。其辖地在今陕西、甘肃境内的有兴元府、洋州、文州、沔州(兴州)、大安军、金州;南宋时又辖有阶州、西和州、同庆府(成州)、凤州、天水军

夔州路:治夔州奉节县(先在今四川奉节县城关东白帝城一带,宋真宗景德三年徙今奉节县城关)。辖地在今四川省境内的有夔州、绍庆府(黔州)、咸淳府(忠州)、万州、开州、达州、涪州、重庆府(渝州、恭州)、云安军、梁山军、南平军、大宁监。在今湖北省境内的有施州;在今贵州省境内的有珍州、思州、播州。

南宋后期,由于蒙古(元)军队进攻四川,宋朝政府为了抗战保境,先后将一些州、县治所迁往濒临江河的山地筑城以守,或迁往水中碛洲凭险以拒。如: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徙利州治于金堂县南50里之云顶山[6],度宗咸淳中(1265—1274年)徙富顺监于虎头山[7],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移龙州治于雍村,淳祐三年移普州治于险要处,端平三年(1236年)迁遂宁府治于蓬溪寨,淳祐三年移阆州治于大获山[8],宝祐中移南部县治于跨鳌山[9],淳祐九年迁顺庆府治于青居山,淳祐三年移合川县治于钓鱼山,宝祐三年移渠州治于礼义山,淳祐三年迁宁西军(广安军)治于大良平(莲花山),咸淳三年移叙州治于登高山[10],淳祐三年移泸州治于神臂山[11],咸淳二年移涪州治于三台山[12],淳祐三年迁万州治于天生城[13],淳祐二年移夔州治于白帝城[14],咸淳元年移咸淳府治(忠州)于皇华城[15]。这些新迁的州、县治地,一般均在10年以上,有些长达30多年。它虽是战时的权宜措施,没有改变南宋后期的政区建置,却是有关州、县治所设置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入元以后,一般均先后迁回原来治地。(www.xing528.com)

此外,宋朝还在今四川境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一些羁縻州,分别领属于一些正州。计黎州领54个,雅州领44个,茂州领10个,威州领2个,叙州领30个,泸州领18个,黔州(绍庆府)领49个(南宋时为56个),大部分在今贵州省境内。[16]

在今四川省境内,还有一些地区不属宋朝川峡四路,其中有的或为羁縻州,或一度为羁縻州,或从未入羁縻州,情况复杂。现据所见资料概述如下。

今若尔盖、马尔康、丹巴、西昌市以西(不含西昌市)的四川省辖地,宋时均属吐蕃诸部。

今小金、泸定、宝兴等县一带,宋时为西山野川诸部,属成都府路羁縻。

今马边、雷波等马湖江流域地区,宋时为马湖部;今筠连等南广河流域,宋时为南广部;今赤水河以北,叙永、古蔺一带,宋时属罗氏部。这三个地区均属梓州路羁縻。

在今四川西南大渡河以南的一些地区,则属于大理政权管辖。建昌府(治今西昌市),统辖虚恨部(今峨边一带)、邛部川、勿邓部、保塞部(今冕宁一带)、阿都部、两林部(今布拖、喜德一带)、部、屈部、巴翠部(今普格、德昌一带)、沙麻部(今雷波一带)、风琶部(今昭觉、金阳、布拖一带)、落兰部(今冕宁一带)。会川府(治今会理县西),统辖绛部(今会理、会东一带)、屈部、巴翠部(今米易一带)。善巨郡(治今云南省永胜县境内),辖地在今四川境内的有如库部(今盐边、盐源一带)。弄栋府(治今云南省姚安县境内),辖地在今四川省境内的有今攀枝花市以南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