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旭水斋存稿:实用经验,务实策划

旭水斋存稿:实用经验,务实策划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经邦治国思想,在近代社会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有了很大发展和转变,即逐步实现体系的开放,华夷观念的突破,提倡去弊兴利,以富国强兵。这些,在黄英的《筹蜀篇》中有充分的反映。黄英强调保国、保种、保教,坚持维护中国的根本,主张“振刷儒弊”,通经致用。[40]维护名教,经世致用,变通成法,益智强国是其基本点。[44]黄英的经世致用,不仅著书立言以表己见,更亲履实践。

旭水斋存稿:实用经验,务实策划

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经邦治国思想,在近代社会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有了很大发展和转变,即逐步实现体系的开放,华夷观念的突破,提倡去弊兴利,以富国强兵。在动荡多变的晩清时局中,“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当时先进人们和蜀学学者“通经致用”、“经世致用”的突出表现。这些,在黄英的《筹蜀篇》中有充分的反映。

黄英强调保国、保种、保教,坚持维护中国的根本,主张“振刷儒弊”,通经致用。他写道:“今天下之丰才硕学高瞻远瞩者……合群而言曰,保国也、保种也、保教也,三者可合而不可分者也。以成败而论,欲保种与教,当以保国为大纲;以次第而论,欲保国与种,则以保教为先务。何言之?中国者,全球开辟最先之名国也,政教相维四千年于兹矣。其能尊尊亲亲长长而雄于亚东者,孔教之力也。……士不能通今知外,官不能富国强民,孔子之罪人也。……欲保教,当自振刷儒弊始。振刷之法云何?一以孔孟之言为的。其法有四:去迂流之积弊,杜杂学之漫言,敌他教之新标,发忠正之公愤。政事者,孔门传教之宗旨也。……当以《语》、《孟》、《仪礼》为准绳。……合政府官吏为一心以欧美富强之政为新国之嘉谋,以孔孟忠正之言为旧学之宗旨,是之谓发忠正之公愤。”[36]“五种混,交涉繁,万国通,竞争甚,则新学尚焉。所谓新学者,因古人之成法而变通之、精进之,以益人之智而强人之国,非夸大类也。”[37]他提出,“今欲强国,先开民智,开民智当自讲实学始”[38],主张“废八股立策论”,“自强之策,此其嚆矢也”[39]。反对自以为是、故步自封、好为人师的恶习。“学人之长而不师之,吾知其终之不逮也。……穷探古书者……曰,西人一切政艺皆窃吾中国绪余而变通尽利者也。……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甚矣。数千年来,此等恶习尚伏藏于儒生脑气筋中,安得东方生洗髓法揩而净之,以免瞽说盲谈祸人家国也。”[40]维护名教,经世致用,变通成法,益智强国是其基本点。

《筹蜀篇》以四川地区为重点,从社会各个方面提出了作者的改革设想乃至实施方案,实际上是对全国维新变法的筹谋。政治方面有民智、边防、议院、保教、论策等;经济方面有水利、矿务、农学、水机、盐务、医药、蚕桑、救旱等;文化教育方面有蒙学、女学、民教、西文、东文、风水、西学、体操、新旧学、代数、中西学、中西文言等。共25个论题、26篇。每篇选题切中时要,突出变革,贯通古今,涉猎中外,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措施具体,创见凸显。下面列举数条以明之。

关于养蚕。“蚕者动物中之最奇者也……中国自黄帝之妃西陵氏始蚕以后、印度木棉未入中国以前,衣被神州,微虫是赖。大西通商,自明至今,出口货以丝绸为大宗……良由中国处北温带,凡距赤道三十度各省,地面辽阔,最宜蚕桑,非英、法、俄、瑞、哪、荷、比等国所能效法攘夺者也。仿而行之,惟欧南之法、意,英属之印度,东洋之日本天气相宜,竭力讲求……三十年前欧蚕病椒末瘟,辗转流传,丝业大减,格致名人巴斯陡创用显微镜细查蚕身有黄点者……新法一举,丝业中兴。意大里巴士呀城设养蚕公院,讲求利弊不遗余力,印度亦派人赴意学习……夫中国出口之丝比年迭减者,非运会使然,新法之夺也。居亚东而讲富国策者,汲汲以整顿蚕务为要图。”“拟为要则十条以明其法,又为问答十条以显其理。……《唐书》所称益州蚕三熟,复见于今。”十条要则是:选种(用显微镜考验,病者割去)、浴种、藏种、净室、净器、孚卵、收湿、放蚕、饲叶、摘蚕,“以上十法,西人新法十之四,中人旧法十之六”。“问:寒暑表如何看取度数,其理如何?答:寒暑表系细玻管,下盛水银,旁刻度数,遇热则上升,遇冷则下降……价亦甚廉,洋货店所在皆有。饲蚕之时……寒暑表宜少至六十八度、多至七十五度为限,而以七十二为适中之率。”[41]

关于数学。“余年十六粗知九章,弱冠滞迹燕尘,始习元学,阅八年,典教成都中西学堂时始习代数。……余尝谓算学之于西政西艺,犹小学之于九经百子也。……近今算式喜用代数草,九章古法,摈斥几尽。然学者仍当从九章下手,理法明白,乃习代数,不可躐等,求速反迟。”[42]

关于农业。“泰西诸国,近于农学新法大加讲求,用机器以代人力,一人可作三人之工,以化学造肥料,一亩可收六亩之获,如以此法经营中土,每年可增欵六十九万一千二百两之多。新法之要,曰兴水利、辨土宜、择佳种、精肥料、造机器、蓄热力。”[43]

关于妇女教育。“不知四百兆人中,尚有二万万锢聪塞明、弱手纤足、靡衣坐食为分财之大蠹者,妇女是也。……今仿拟定蒙学例,限定女子八岁必入女塾,以各种蒙书授之,是教男之法推而教女也。”国家要责成郡县挑选培训女师“给以执照”,“采海外之新模,复姬周之隆榘(按指‘古者女史女祝’),使一千四百万余里幅员中骤增二百兆读书讲学之人,富强之业滥觞于此矣。”[44]

黄英的经世致用,不仅著书立言以表己见,更亲履实践。如改进水力碾磨,他认为,四川地区自古传至当今的水机碾磨碓等“渐失灵机”,以致出米糠多米碎,粟十而米不得五,此乃“水学不精,有水不能善用力学,不讲受力,不能善通”。提出了改进轮、杆、轴等通力之物特别是水轮用力,并亲自实践。“余十年前曾于荣县贡井五皇洞、内江一缌滩、彭山江口等处,各用二千金修造水机,灵巧适用,西人游历见之者咸留览而心许之。各处土法,若能细心师取,一律改作,于制造风乞(气)大能开通也。”[45]又如,为了帮助国人学习英语,他编写了英语入门教材《中西文言》(在《筹蜀篇》中达40多页),用中国古韵反切之法为英语字母和拼音注音。他写道:“余曾学英文,又熟于中学之古韵反切……我中国地广人众,与泰西诸国交涉又烦,不能尽学西文、悉操西语。吾知十数年后,必车载斗量,不可胜数,惟今之通此者寥寥也。因详加标识,概注反切,以为办交涉者之一助,因名之曰中西文言。”[46]又如体操,“体操者强之基,武备者强之著也。”“与家昆季……演习讲求,甚获奇效。近年典教旭川,立为普通定课。……即以体操论,在唐虞三代则为乐舞,在周秦后则为熊伸鸟经吐故道引诸术,在近时则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诸法,在泰西则为体操。”[47]

以上具体展现出作者黄英的爱国思想、维新精神,中西学养皆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兼通的知识结构和经世致用、中体西用的治学方法,从而构成了《筹蜀篇》的第二个主要特点,即黄英读书治学不仅是为了当官,更是为了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把他所掌握的丰富知识和具备的智能才能,实行于社会改革和富国强兵。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各地地域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的蜀学,经历汉、宋两次发展高潮之后,自元以降呈现衰微,直到清朝中期才显现复兴,道光以后逐渐步入第三次发展高潮。公元1875年在成都建立的以“绍先哲,起蜀学”为办学宗旨的尊经书院,是近代四川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四川维新变法、振兴蜀学的基地[48]1898年戊戌变法之际,刘光第和杨锐等在京师四川会馆观善堂旧址成立“蜀学会”,同时创办“蜀学堂”,主张“讲新学,开风气,为近今自强之策”[49]。同年,宋育仁自重庆到成都任尊经书院山长,同成都学者杨道南、吴之英、廖季平等创办《蜀学报》(实为《渝报》的继续),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评论时局,宣传维新思想,提出社会改革方案。五月,宋育仁等在成都创设“蜀学会”,并于四川各地设置分会。蜀学会的宗旨是“振兴蜀学”、“通经致用为主,以扶圣教而济时艰”[50]。活动以集讲为主,内容为伦理、政事和自然科学知识。尊经书院和蜀学会,有力地推动了近代蜀学的复兴,大大促进了近代蜀学的发展和蜀学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学界一般认为,近代蜀学的主要特点是今文经学之盛并与维新思潮相结合。蜀学学者中,有的自传统经学而倡言“托古改制”、“复古改制”和“变法维新”;有的自旧学而倡标改良、革命;有的自旧学而入于自然科学。黄英是举人,早在1896年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的四川中西学堂建立时,他即是本省被聘的少数华人教师之一[51]。他在《蜀学报》上刊布过文章,发表对开发民智、改革时政的看法,还被邀请拟任成都某报主笔。回到家乡荣县后,担任旭川书院山长,完成巨著《筹蜀篇》的编印。黄英是四川省乃至我国最早一批既有传统儒家学术功底,又具有西方科技文化知识的知识分子,是近代重要的蜀学学者之一。黄英的《筹蜀篇》内容丰富,经世致用。它包罗文理,贯穿古今,涉猎中外,中体西用,维新改革,具有卓识,切中时弊,兴利富国,是近代蜀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对于黄英其人其著,笔者曾在《贡井历史的探究与补证》一文中涉及,但未作专论。之后,在数据上又有新获。本文做了较多补充和修订,加以专题探讨,但仍是初步论介,尚有不甚明白或欠确之处,还需深入发掘资料,细致考订分析,全面弄清。同时,笔者感到,在古代和近代蜀学研究中,还要更加扩大视野,加强对各府州县蜀学学者和著作的深入发掘探究,以推进蜀学研究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载《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巴蜀书社2011年7月版)

【附】补资料二则

本文于2010年初完稿,在继续探究期间,先后得到几位先生提供的有关资料,对具体了解黄英有重要价值,特抄录于后,以备参考。

胡昭曦于2011年3月补充

一、文守仁:《黄英》[52]

黄英。氏名英,字叔权,四川荣县人。弱冠举孝廉。春闱报罢,遂游历南北。张野秋尚书、恽薇生学士器其才,先后以经济特科及奇才异能保荐,时值戊戌政变后,为慈禧太后所抑,留中不发。……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渡日本,与彼邦名流迭有唱和。归国后,以举人截取知县,服官甘肃。宣统二年(1910),署宁灵厅同知,颇有惠政。任满将去,汉回父老攀留之,时宁夏不靖,延及宁灵,氏悉心筹护,一方粗安。以功擢署首县皋兰。民国初,升任兰州道观察使。三年,解组返蜀,蜀中将领争延之,出入帷幄者十余年,历知简阳、大邑江津诸县事。氏娴于训诂,客京沪日,尝与宋育仁等结社研究,兼通欧西工艺之学。晚岁皈依净土,潛心释典。当归自陇右日,构崇楼于县城东隅,名曰静观。春晨秋夕,兀坐其中,群山列壑,游目环览,左图右史,寝馈其间,颇有物我皆忘之感。亦足观其所尚也矣。遗著有《扫苔诗钞》一卷行世。

二、宋光辉:《诗人黄英》[53]节录

黄英(1867—1928年),名叔权,荣县人,与赵熙同庚。中举后,游学日本,学测绘。清末任甘肃知县、宁灵同知,后弃官回蜀。民国期间,先后任刘存厚顾问、邓锡侯秘书,及江津、简阳等地县长,著有《扫苔馆诗钞》。知道黄英的人不多,在他的老乡赵熙所纂的《荣县县志》里着墨也不多,留传的诗作亦很少。

1910年,在瑟瑟秋风中,黄英带着家眷前往甘肃上任,去做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任知县。翌年,辛亥革命爆发,黄英的知县职务就此为止。民国9年8月,黄英做了邓锡侯的秘书,随军赴滇黔作战。从云南回川后,黄英做起了国民政府的官员来,不过这些官也做得很不顺利,接二连三地做了几个县的县长,只能勉为其难地尽量维持一方安宁而已。

晚年的黄英应算得上是跳出三界外,步入无为不争的境界,每天邀几位老友喝茶听琴,弈棋吟诗,自得其乐。对于子女、家人,黄英一向要求甚严,儿子岛晴要去接任成都四圣祠医院院长了,黄英除了高兴外,还不忘提醒儿子要遵守为医之道,其语殷殷之极(宋先生在接受电话访问时提及,黄英尚有后人在成都,黄岛晴就是黄英的儿子。据了解,黄岛晴是华西协合大学1922年毕业生)。

回荣县后不久的1928年,黄英在荣县去世,享年61岁,比起同庚赵熙81岁的高龄来,应是英年早逝了。

【注释】

[1]民国《荣县志》第八《选举》。

[2]《筹蜀篇》卷上《水利》、卷下《西文西语》、《代数》。

[3]吴庆坻(1848—1924年)字子修,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会典馆帮办。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四川学政。参见“百度网·百科”、“历史千年网·历史名人”、“飘雪文艺网”“吴庆坻诗·作者小传”。

[4]挥毓鼎:《挥毓鼎澄斋奏稿》,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52页。

[5]《自贡百年诗存》,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第22页。

[6]民国《荣县志》第八《学校表》。

[7]费麟、费琪:《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张玉泉》,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玉泉(1912年生)为荣县人,其外祖父是黄英的胞兄。费康是张玉泉的丈夫,费麟、费琪是他们的子女。该书作者云撰写该书时,黄英之女黄润苏曾提供数据,见其“前言”和第21页注释。

[8]参见王笛《清末四川留日学生概述》,载《四川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9]挥毓鼎:《挥毓鼎澄斋奏稿》,第52页。

[10]《近代巴蜀诗钞》“作者小传”,巴蜀书社,2005年,第808~809页。

[11]参见《自贡百年诗存》,第22页;《近代巴蜀诗钞》,第808~809页。

[12]《筹蜀篇》黄芝“序”、卷上《蒙学》;《自贡百年诗存》第22页。

[13]分见三馆藏书目录卡片。

[14]按《尓雅》所载,壬为玄黓,寅为提摄格,玄黓提摄格之岁即壬寅年。参见万国鼎编《中国历史纪年表》,商务印书馆,1956年,第140页。

[15]《筹蜀篇·黄芝叙》。(www.xing528.com)

[16]《筹蜀篇》卷下《体操》。

[17]道光《荣县志》卷19《舆地志·祠庙寺观》、卷26《学校志·书院》。

[18]民国《荣县志》第二《建置》、第十五《事纪》。

[19]道光《荣县志·王培荀序》。

[20]《四川省志·人物志·谢奉琦传》上册,第25~27页;1993年《荣县志·谢奉琦传》,第568~570页

[21]《四川省志·人物志·吴玉章传》,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993年《荣县志·吴玉章传》,第592~596页。

[22]主要据1995年《自贡市贡井区志·教育》,第367~368页;邹家英、曾新编撰《自贡市旭川中学大事记(1938—1998)》附“旭川书院大事记”,载自贡市旭川中学编《波光行——旭川六十周年华诞纪念》,1998年9月印行。

[23]参见罗筱元、胡善权整理《清季自贡地方五书院》,载“自流井乡土文化传播网”,2006-12-05。据民国《荣县志》第八《选举》载,沈维镛、梁谦、李春霈皆是举人出身。

[24]1995年《自贡市贡井区志·林悦葱传》,第519页。

[25]何一立:《黄英〈筹蜀篇〉及其维新思想》,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5期。这是笔者目前所见的唯一一篇有关论文。

[26]民国《荣县志》第八《人士》。

[27]罗筱元、胡善权整理:《清季自贡地方五书院》,《自流井乡土文化传播网》2006-12-05。

[28]“四川省荣县中学网·历任校长”2007-3-4。

[29]《筹蜀篇》卷上《蒙学》。

[30]《筹蜀篇》卷上《蒙学》。

[31]民国《荣县志》第八《人士》;1993年修《荣县志》第二十九《人物》,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607页。

[32]《筹蜀篇·黄芝叙》。

[33]参见吴玉章《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33~57页。

[34]吴玉章:《辛亥革命》,第33~57页。参见刘文耀、杨世元《吴玉章年谱》,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6~8页;吴达德《吴玉章与中国民主革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35]《吴玉章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第6~8页。

[36]《筹蜀篇》卷上《保教》。

[37]《筹蜀篇》卷下《新旧学》。

[38]《筹蜀篇》卷上《蒙学》。

[39]《筹蜀篇》卷下《论策》。

[40]《筹蜀篇》卷下《中西学》。

[41]《筹蜀篇》卷下《蚕桑》。

[42]《筹蜀篇》卷下《代数》。

[43]《筹蜀篇》卷上《农学》。

[44]《筹蜀篇》卷上《女学》。

[45]《筹蜀篇》卷上《水机》。

[46]《筹蜀篇》卷下《中西文言》。

[47]《筹蜀篇》卷下《体操》。

[48]参见胡昭曦《振兴近代蜀学的尊经书院》,《蜀学》(第三辑),巴蜀书社,2008年12月;《四川省图书馆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专集》下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

[49]参见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02页。

[50]《蜀学会章程》,《蜀学报》第一期。

[51]据《四川大学史稿》第一卷写道:“四川中西学堂建立之时,东部沿海新式学堂聘外籍教师尚属绝无仅有。地处内陆的四川,连传教士都极少,更不用说聘洋人到校当教习了。但外语、近代自然科学课程师资,本地人是难以胜任的……由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遴选委派,先后派来了英、法、日等国留学归来的教习。在近20名教习中……本省区有功名做教习者,在学校中不占主导地位。”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5页。

[52]载文守仁《蜀风集》,1998年1月印行。文守仁字毅远,四川新津人,1908年生,1987年6月于台北逝世。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政治系。历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督察、台湾省政府参议等职,是“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台湾出版《四川文献》月刊后,“担任‘蜀风集’一栏”,他“以乡贤能诗者甚众……恐堙没而无闻,因月选一人之作而系之以小传,累计达数十百人,编为《蜀风集》”。其子文丕衡先生将乃父遗稿辑成《文守仁先生遗著·蜀风集》,在新津印行,他在“编者说明”中写道:“近代诗人小传,均为公生前亲见、亲闻而事足征信者。”这一资料承旅京自贡学人钟永新先生推介,并承四川省社科院彭东焕先生提供原书,谨并致感谢!

[53]宋光辉是自贡蜀光中学老师、自贡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宋育仁的曾孙。宋光辉先生称,该文的资料,多是当地老人的口述,包括黄英留学的说法。这篇文章和宋先生的说明,承四川大学档案馆张丽萍教授提供,谨并致感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